在国内,北方人糖尿病以胖为主,而瘦糖尿病类型在南方人中较多。不知这个印象是否符合大家的经验。
总结得很好。西方对胖糖尿病人研究较多,而对瘦糖尿病人研究较少。而亚裔第二类为数不少。
所有跟帖:
•
我的祖母是在70年代中期发现有糖尿病的。
-Diana-Sun-
♀
(161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0:39:27
•
感觉您祖母也许属于正常体重肥胖的类型。关于这种类型,我写了一篇博文。
-吃与活-
♂
(227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0:50:44
•
我直觉她不是。你文章里的是现在中国人常见的肥胖型,胖在内脏,一定程度上也是吃出来的。
-Diana-Sun-
♀
(229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1:02:40
•
当然你的直觉更应该贴近实际情况。东亚人中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也不少,但分泌不足的成因似乎还不太明了。
-吃与活-
♂
(0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1:12:24
•
是的,多基因遗传。但又不像一型糖尿病那样。
-Diana-Sun-
♀
(0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1:16:17
•
我觉得我读书的时候的2型糖尿病大多是这种病人。
-Diana-Sun-
♀
(0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1:23:26
•
我觉得她遗传因素更占主导地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孙子也是2型糖尿病。
-Diana-Sun-
♀
(257 bytes)
()
11/01/2016 postreply
21:47:04
•
环境因素使糖尿病提前了三十年。一次次的精米白面,一次次的大鱼大肉,过早地耗损了胰腺,让四十岁的胰腺如同七十岁的胰腺。
-吃与活-
♂
(0 bytes)
()
11/02/2016 postreply
06:17:26
•
哈哈,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迷信的说法。
-Diana-Sun-
♀
(320 bytes)
()
11/02/2016 postreply
09:59:13
•
其实这个迷信的说法无非在讲一个普通的道理:人体器官是会折旧而且有使用限度的。正如楼上“北美愚医”所说,长期慢性的stress
-吃与活-
♂
(955 bytes)
()
11/02/2016 postreply
11:2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