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绝大多数现代人体质都是阴虚火旺,这从大航海南美洲食物走出来之后的大吃饱就开始了。
这也是为什么温病派诞生于明清的根本原因。这在时间线上是符合的。这不是五运六气能解释的。
而温病派之前的药物很多是寒热混在一起用,这是不对的,加重体质偏倚的偏性也一定会表达的。
尤其是辣椒这个食材,在这个早期的农业国家,简直不要太风靡,即便进入现代化文明,但早已融入各大菜系。
你就说饮食是文化,中医也是所谓的文化,还能不断碰撞,一边生病,一边治病,真的是双引擎推动经济发展。
是的,我认为中药就是一种经济作物,而辣椒已经成为中国产量最高的蔬菜,嗯呢,不是当调味料用,是蔬菜。
体质很难改变,体质不是不可改变,否则,偏性这个概念就不适用。恰恰是这个的存在,
只要生活中,我们不去接触那些加重体质偏倚的食物,多吃或只吃那些矫正体质的食物,
那么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水到渠成,这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即所谓的药补不如食补。
再说中药,砭针灸我都可以精确定量,唯独药物不可,原则是过犹不及,但同样的药物的有效成分肯定是不一样的,
种植地域,品种,生长年限,保存时间,都决定了药效的强弱不同,再加上配伍的大小,如此,想定量,难上加难。
这就更显得吃饭调整体质的可靠性,你不会怀疑它是否伤肝伤肾,即便是伤也要吃饭。调整体质就是顺带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