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美国同学说一说,在美国,是印度文化还是中国文化更被美国接受?

来源: 海上垂钓的猫 2024-03-05 13:35:4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所有跟帖: 

这得让受众得老外说,中国人当然会觉得自己得文化被接受 -CRUSH- 给 CRUS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37:11

一个婚礼,这么轰动,记得大家说起印度人都是阿三阿三的,有点不屑一顾的感觉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39:49

印度人一样也不屑老中得。都是古文明国家,谁也看不上谁 -CRUSH- 给 CRUS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1:17

轰动是因为他家有钱, 客人也有钱, 跟文化的被接受度关系不大。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2:27

这么奢华底层那么贫穷,在西方一般富人不会.零元购就是反抗,这些参加的西方富人估计也羡慕雇600个仆人 -weihua2021- 给 weihua202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2:43

所以不知道印度是怎样平衡这么大贫富分化的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5:33

不用平衡, 印度人信命, 各个种姓安于自己的阶层。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4:02:48

People are narrow-minded and judgamental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2:48

西方喜欢印度,是因为有优越感。。。他们胸闷鸡肚中国,其实心里更服中国。。。 -温村- 给 温村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3:43

看美国富豪们对印度首富的态度,看着有点儿嫉妒。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4:01:54

那么多烙印 ceo 就知道. 不过国人是实干家, 英伟达台积电就是证明 -weihua2021- 给 weihua202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39:31

最近总看你们说这支股票,原来是中国的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1:43

美国公司老板是台湾华人啊 -weihua2021- 给 weihua202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40

谢谢,看名字像台湾的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6:26

是美国的,但funder是个美籍台湾人 -古安- 给 古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56

两代以后都被洗得一干二净,, -ttt1010- 给 ttt101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0:12

同意,两代以后就没我们现在这些讨论了。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56

印度的文化也是属于东方文化。但是更接近欧洲文化所以被美国容易接纳。其实和殖民地没有关系,还是宗教意识比较强。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1:01

他们得文化并不接近欧洲,只是被殖民太久受到了一些影响,独立后又是全英文教学,更能融入英语国家 -CRUSH- 给 CRUS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10

人类早期历史两河和希腊印度埃及都是影响欧洲的。我们一般说印欧语言,就是INDO-EURO根源。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4:48

两河流域离印度有点远,不过印度被那边征服过,语言上肯定是很多融合 -CRUSH- 给 CRUSH 发送悄悄话 (229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1:14

讲句政治不正确的话:相信家奴,不信外人,,, -南侠- 给 南侠 发送悄悄话 南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1:50

觉得中餐馆比印度餐馆多,其它的难说 -古安- 给 古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2:12

职场上,印度人更融入,饮食上,老美更爱美式中餐。宗教上,各保留各的; 家庭观念上,中美融合更多些 -自在自为自洽- 给 自在自为自洽 发送悄悄话 (33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11

有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馆 -LexusOnly- 给 LexusOnly 发送悄悄话 LexusOnl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3:28

饮食确实是,但国外的中餐馆体现不吃饮食文化。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2:18

我觉得印裔从人种,语言,文化来讲,比华裔更容易融合到美国 -12qw- 给 12qw 发送悄悄话 12qw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4:31

印度人团结,也很为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自豪。 华人做不到这些。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6:46

国人不是也为我们的传统和文化自豪吗?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9:43

一部分国人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2:19

接受程度差不多,如果和印度人聊天,特别是关于教育下一代,和中国人聊天没有区别,但人家保持的要好,周末穿纱丽的很多 -一笑拉- 给 一笑拉 发送悄悄话 (129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6:03

以前我们部门的印度女员工约好了, 每到周五就穿她们的民族服装, 从来没考虑过什么是否不融入的问题。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49:06

结婚时手上画的画可漂亮了,过节大家也知道,他们还有一个优势是语言好,但就这样也没有把自己搞得很“白人” -一笑拉- 给 一笑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4:01

这个要赞!看来国内现在过节流行汉服是件好事 -海上垂钓的猫- 给 海上垂钓的猫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4:09

看一些在热门景点拍的小视频, 年轻人穿汉服可好看了。 -浅水鱼- 给 浅水鱼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3:57:42

以前有个美国朋友跟我说很喜欢文学作品里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时期的印度,不是现在的:) -dahaiyang- 给 dahaiya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4:25:06

老美对印度餐的接受程度和中餐差不多。对于文化嘛半斤八两,都不太认同。;)) -Pt1000- 给 Pt10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4:44:15

老美分不清楚哪个是哪个。哈哈 -seattleWA- 给 seattleW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05/2024 postreply 15:09: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