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归大海作波涛】日本篇 中集续

来源: 白梅格 2018-01-13 15:55: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60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白梅格 ] 在 2018-01-19 15:04:5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承接中集上文:http://bbs.wenxuecity.com/myhouse/6760730.html

 

古名悠久的日本关西与关东,粗略简化即是:本州岛西部的大阪京都奈良连同周围一圈为关西;东部东京都以及附近地带为关东;西接关西、东连关东的静冈富士山富士川等地为关中(中部)。

 

关西的河流,最重要的两大水系为淀川与大和川,前者位于如今的京都大阪热门风光区,游人不断;后者身处奈良县内早已昨日黄花,凋敝冷清。无论如日中天的淀川水系还是日落西山的大和川水系,都满满承载着日本厚重悠长的历史:淀川水系的京都为日本千年古都,同期也是天皇家族世代繁衍之地;大和川水系所在的奈良盆地南部,则是大和国兴起、壮大、定型、天皇之名诞生、日本国名成立、封建体制开启的大和时代以及相继延续100多年飞鸟时代的所在地,其河流文化苍古而绚烂,繁盛时期历时近500年,直至7世纪末皇室搬迁到奈良盆地的藤原京,16年后再度迁北部新城奈良市定都,大和川流域才从此由盛转衰日渐萧索,岁岁年年风光不再。

 

相对淀川,我更感兴趣的关西河流无疑是大和川,它不仅是公元3世纪到8世纪初这大致500年日本历史的浓缩精华、古早调稠的日本国发轫之地、日本社会中央集权封建时代的开端场所,而且还具有中国《三国演义》里长江一般悲壮雄浑令人感概的基调色彩,夕阳西下日日回,繁荣一去不复返。

 

1:这是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日本国宝、奈良斑鸠法隆寺附近的大和川风景。这一条古时贵为天皇的专用河川,大和国国家的经济命脉,如今平淡无奇落寞已久。

 

中国有道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日本芜村也有俳句大和路的殿上、草屋上,都有燕子呀,但这儿的大和川放眼四望连一个燕子也没有;日本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里描述的5、6世纪那些大和川岸的豪族庄园优美风光,如今也是难觅其踪。不过,燕子、庄园虽无迹可寻,可大和川里昼夜不息流淌着日本早期历史,却永远不会消失。

 

---------------------------------------------------------------------------------------------------------------------------------

以国家形式存在的日本可信历史,证据确凿至今已是2000年之远久:新旧石器时代、烧制土器摁上绳印做装饰的绳纹时代暂且不提,接踵而至临近公元的弥生时代才是日本列岛划时代的分界期,其显著特征是朝鲜与中华技术移民者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铜铁炼法,大为促进了日本当地的经济发展,然后一些部落国为了更高级的技术文明、更珍贵的各类资源、更广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于是直接前往中华帝国报道进贡,建立友好关系-----正因为此,这个当时没有自己文字的日本,经由中国的史料如《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间接记载,才开始有最初的国家形式存在记录。当然随着三世纪佛教儒教经由朝鲜输入,其文化载体的中华文字逐渐为日人所用,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史料系统。

 

最早的日本信史始于公元1世纪,倭国(中国对日本的称呼)有百余小国分治群居,30多个进贡交往中国,当代日本挖掘出汉皇赏赐的金印引以为证;公元2世纪后半叶岛内乱战开始各国争锋相斗;公元3世纪,日本西部的奈良盆地南部的大和国逐渐壮大(业界虽有争议,但大多倾向大和国是在奈良而非九州)。奈良,古称大和,奈良的南边高山横亘,北边则为奈良盆地又名大和盆地,盆地南部的大和川流域即是大和国、大和民族乃至和服、和食、和歌等等诞生的故乡摇篮。

 

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大和国经过不断吞并小国最终统一了日本,建立了流传多代的大和朝廷;公元5世纪里,朝廷之内位高爵重的豪族之间竞争激烈你死我活,豪华古坟、诸多仓库、战俘监牢等证物散落于大和川流域;公元6世纪,大和朝廷里从纷争竞出一支最重要的氏系家族即天皇家族,从此万世一系至今未止;6世纪末从推古女王及外甥圣德太子开始进入了日本史上致力改革的飞鸟时代,飞鸟时代贯穿整个7世纪,最终开启了日本国封建社会的大门;7世纪末皇室离开大和川定都藤原京,8世纪初皇室再次迁都奈良,从此光辉灿烂唐风盛行的奈良时代闪亮登场;8世纪末,恒武天皇从奈良平城京经由长冈京搬迁到京都平安京定都,波云诡谲的平安时代一驻千年;百多年前的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大政奉还,天皇从京都迁往东京,日本历史进入近代时期。

-----------------------------------------------------------------------------------------------------------------------------------------------

 

2:大和川的上游支流众多,下游经由淀川可达海边-----这是大和川水系最为关键的特征。

 

从上面简述的日本历史清晰可见,旧时的大和川流域是日本国家草创阶段、大和文化萌芽时期的历史舞台。这条意义重大的大和川,源自奈良东北部樱井市附近都祁高原海拔822米的贝平山,从奈良盆地的南部流淌而过,古时大和川下游分成几条支流北上注入淀川合为一体,继续前行汇入大阪海湾;300年前因为奔汇淀川的大和川带出太多泥沙淤积在大阪平原,于是政府进行河流改道,将大和川的下游在柏原市新开渠道直接引水注入大阪海湾;新旧大和川只在下游有变动,其余的中上游与古时大致相同,图2中的大和川位于奈良法隆寺旁,属于尚处原样的中上游地区。

 

上游支流众多下游汇入淀川直通海边的大河川,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特征让它在古早日本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为当时没有修建四通八达的陆地路道,从海边进出大和盆地全靠水路溯水而上顺流而下,无论是舟客还是物资,先从海边的难波津(大阪湾)进入淀川,再自淀川经由大和川的下游支流逆水上行到大和川中心区域,最后顺利抵达上流的各个支流即当时各大豪族的根据地,登陆之后货物进仓廪来客则去豪族驻所或皇宫参拜,所以大和川流域是当时大和国的交通要道、经济命脉、甚至政治中心,这是无需置疑的事实。

 

--------------------------------------------------------------------------------------------------------------------------------

 

3:暮色夕阳之下,汩汩远去的大和川是如此的沧桑平静,而千多年前的大和川水域不仅是王公贵人活跃的场地,更是豪族皇家血雨腥风的战场。

 

奈良盆地四周多山水源充沛,盆地之内大和川流域支流遍布四通八达,水路运输在陆地道路尚不完善的当时尤其重要,所以各大豪族激烈竞争割据大和川支流掌握河道,牢牢控制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们在河流根据地修筑祭祀神社、盖建官邸庄园、营造货仓囤积水运而来的各类物资并在附近设置交易市场、围磊豪华家族坟墓、搭就监狱禁锢侵略领土水域的犯人。。。。但最关键的是守护自家拥立的倭王(天皇)皇宫。那时的倭王(天皇)都是被豪族垂帘听政的傀儡,只具有大和国家的象征意义而无实权在握,只得听置于豪族供养的武装部队抽调、放布的势力圈中,6世纪末曾居大和川上游支流寺川的崇峻天皇,就因不听话而被苏我豪族的首领做局谋杀图中的大和川位于圣德太子迁居的奈良斑鸠地区,即使他可以就近管理也无济于事,当时的难波津(大阪海湾)以及大和川下游入淀川的支流全都都掌握在豪族苏我氏手中。

 

那些管理支配大和川流域支流的豪族,最初都是盘踞在自家发祥地的河川,从此在大和川舞台上开始兴衰存亡的精彩表演:没落贵族的河川一一被兼并侵吞,发迹豪族则不断扩张势力渐进雄厚自家资本,这一切都在宫廷政治斗争与水运经济掠夺之中产生。当时最为突出的豪族争霸即为物部氏与苏我氏-----虽然佛教自3世纪随朝鲜移民带入日本传播在当时已经广泛扎根民众了,但暂先得势的物部氏坚决排佛,怂恿皇室号召天下将诸多的佛像统统扔进川里并烧毁佛寺,但后来豪族加联姻皇族外戚身份的苏我氏异军突起灭掉物部氏,不仅把败者的河川物产全数接管,见风使舵的一些贵族因为苏我豪族尊佛,甚至把自己的官邸都改为佛堂供奉。

 

----------------------------------------------------------------------------------------------------------------------------

4:苍茫暮色中的大和川,地点同上。

 

不言而喻随着各大豪族势力的变化发展,大和国的皇宫也会深受影响牵连,结果就是在大河川流域的诸多支流上频繁搬动,因为大和政权是建立在豪族拥护的基础之上,一朝豪族一朝天子。当时皇家传统是每次新皇登基都要另建新宫,因此几百年来大和川上的倭国都城为数不少,但大都竹篱泥墙、葛布装饰、木架草顶、低矮简陋气息原始,鲜见仿制汉朝风格,与豪族官邸不可同日而语,毕竟倭王只是徒有虚名。古早倭王的皇宫,如今已难见残垣断壁的纪念遗址。

 

历史的转折始于6世纪末推古女王圣德太子当政的飞鸟时代政治改革。居住在大和川上游飞鸟川的推古女王致力恢复皇室大权不受豪族尤其是外戚操作,他们请来隋使从海边的难波津经淀川转大和川抵达飞鸟川,从而学到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宫廷改革艰难前行直到7世纪中后期,经过孝德、天智、天武、持统四朝天皇完成大化改新律令制,效法盛唐文化与尊王大一统的封建体制,这时大和国才真正恢复了皇权进一步统一国土,大和川才彻底成为皇家专用河川。也正是在天武、持统两夫妻天皇执政的7世纪晚期,大和国改名日本;以前中国称谓倭王的大王、天子变更为天皇;皇都不再到处搬迁而是着手在奈良明日香村修造正式皇宫藤原京。

 

公元694年,皇宫从大和川流域飞鸟搬进藤原京定都;708年又花费2年时间在奈良盆地北部效仿唐朝长安兴建奈良城即平城京;公元710年皇宫迁往奈良开启光华富丽的奈良时代。。。。至此,几百年来皇恩浩荡、风光两无大和川,黯然谢幕退出历史舞台。“汩汩和川”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关西河流大和川水系到此为止,日本河流篇的文字也大多结束。

 

待续

所有跟帖: 

太棒了,圖文並茂的 -青柏- 给 青柏 发送悄悄话 青柏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07:45

谢谢青柏这下轻松了文字基本完工,接下的12条河流图片为主下周美国河流篇11条也是主要为图。 -白梅格- 给 白梅格 发送悄悄话 白梅格 的博客首页 (159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14:20

-travelworld- 给 travelworl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17:31

谢谢哈。 -白梅格- 给 白梅格 发送悄悄话 白梅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35:14

贊, 從你的帖子裡學習了日本的歷史知識。 原來本皇室都存在一千多年了 -gzlady- 给 gzlady 发送悄悄话 gzlad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24:01

广姐好!是的关西那边千多年实证历史;关东东京那边才100多年加上幕府也就400年;中部静冈富士一带,一直是走廊通道功能。 -白梅格- 给 白梅格 发送悄悄话 白梅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6:34:47

格格萬福, 多謝解釋,我對日本歷史很無知的, 原來還有關西和關東之分的, 多謝! -gzlady- 给 gzlady 发送悄悄话 gzlad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3/2018 postreply 17:04:56

难得你上下几千年人文+历史+地理,写了这么大一篇,古奈良有一个湖泊(现在已经没有了)联接各地比现在更方便 -夏荷仲梦- 给 夏荷仲梦 发送悄悄话 夏荷仲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4/2018 postreply 00:34:18

古奈良那个湖啥名啊?夏荷展展啊,谢谢先! -白梅格- 给 白梅格 发送悄悄话 白梅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4/2018 postreply 11:36:0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