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病人抱怨说胰岛素剂量不对,血糖忽高忽低,而且指天发誓饮食控制得很好,她是亚裔,确实也不算胖,所以我特意约了她来看我,仔细研究一下。
她的CGM下载的数据,显示血糖波动非常大,胰岛素剂量也不大,我耐着性子一点点问过去。
她早饭没吃,中午时候只吃了很简单的色拉,但是下午时候饿了,没忍住,吃了甜点,还连吃了三个。但是她说很小的。所谓“小”,都是很主观的,也不知道碳水多少,当然就没有打胰岛素来cover。
然后下午血糖就飙升到三百多,她担心了,就打了几个单位的胰岛素catch up,然后因为愧疚,晚饭就吃的很少。
这时候,甜点引起的高血糖已经下降了,胰岛素又刚开始作用,然后她又没有好好吃晚饭,到了晚上就低血糖了。
然后她赶紧起床,吃了一大堆土豆色拉,还是觉得饿,又吃了一个芒果(升糖指数最高的水果之一),然后今天早上血糖就非常高。
所以如果不具体问饮食,只看血糖数据,做出的判断是,病人餐后血糖低,所以要降低meal insulin,但是空腹血糖很高,所以夜间胰岛素要加量,可想而知这样的调整,和病人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病人很多时候出于shame,不愿意承认他们多吃了carb,多打了胰岛素,或者他们也记不清楚了。而心理学角度来说,病人也倾向于记住自己早饭没吃,午餐只吃了色拉这些正面事件,而选择遗漏下午甜点和晚上的土豆水果。所以每三个月看我的时候,只看到血糖高高低低,很难真的分析出实际原因,而病人觉得自己饮食控制得很好了。所以鼓励病人写下自己的饮食日记,计算自己摄入的碳水和热量,是很有帮助的。
take home point is,如果这个病人三餐按时保证足够的营养,避免下午饥饿,不吃那三个“小”甜点,后面一系列的event就不会发生,因为甜点引起高血糖追加胰岛素,然后因为担心血糖高不吃晚饭,然后又导致低血糖,然后又吃水果土豆,导致高血糖,一系列连锁反应。我跟病人分析了以后,没有改动胰岛素计量,让她尽量保证三餐,杜绝高碳水的snacks,看看有没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