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恍惚惚一个周末,现在还不敢相信我真的是BQ了?而且还是和胖子一起BQ的么?开始长篇大论罗嗦之前,先说说BQ到底啥意思,毕竟不是个个都了解这事。
BQ =Boston Qualifier,简单说就是有资格去参加这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马拉松比赛了(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23届)。估计很多人和我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一个反应,你说啥呢,跑个马拉松还要资格。有没有搞错啊?我可以负责任滴告诉你,没有搞错,不光要资格,而且就算是取得了资格也未必能去的了。每年都有无数的跑者,为了参加这个比赛流无数的汗,撒无数的泪,可是还是无缘参加。
波士顿马拉松(简称波马)为啥这么有魔性,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她是世界名赛中唯一一个不能靠抽签取得参赛资格的城市马拉松。每年30,000个名额,其中80%是靠成绩硬拼取得。这个成绩有多难跑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统计数据。有机构统计了全球300万马拉松跑者,能BQ的跑者比例是10%. 而且波士顿马拉松协会每年都在分析报名数据,这个BQ 标准是随时可以调整的。2019年报名难度达到了顶峰,符合资格线的有超过5000名跑者没能报上名,所以2020年的报名资格线又水涨船高,被提高了5分钟。(2013年曾经调整过一次,也是提高5分钟)
剩下20%是慈善名额,可以通过捐款获得。捐款的金额的门槛是7500-10,000美刀。所以每个站在波马起跑线上的runner,可以骄傲的说,咱要么有腿跑的快,要么咱有钱捐的起。
我们4年前开始跑马拉松的时候,根本不知道BQ是个啥。加入马营(温哥华当地跑团)以后,觉得BQ是个遥远的天方夜谭,只有威猛无比的大神才能有可能圆梦参加。而对我来说,跑马是我和胖子两个人共同的爱好,如果不能两人一起去跑波马,那我宁愿等等。考虑到他的这个跑渣体质,我就没有把波马当成一个可行的目标。笑话他的同时,也得鄙视一下我自己,耐力那么差的人,偏偏要去跑这么长的距离,也是作死不能怪别人。可是这个情况到了17年的时候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跑渣找到合适训练方法后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我两一夜间都很靠近BQ standard,他差5分钟,我差4分钟。
那时候我觉得2018年怎么我们都可以BQ了。没想到这个4,5分钟,我俩又花了1年的时间。中间的过程就不重复再说了。总而言之,18年对我两来说就是噩梦般的一年。我的膝盖出了大问题,胖子冬训引发运动性哮喘,夏天又因为溃疡引起胃出血。别说提高成绩了,日常生活都跟残疾人一样不太方便。那时候很多亲戚朋友都劝我俩别跑了。实际情况也是,跑马本身就是自己给自己定的一个artificial的目标,达到与否都是很各人的事情。说到底,如果跑马不能带来快乐,那意义也就不大了。
受伤那段时间我是好好思考了马拉松对我的意义,到底为啥我要跑,我到底最后想跑到什么程度。这个过程很纠结,也很折磨人。老实说,就是到现在我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我只能说,这个事情发生的过程让我非常的享受,结果只是过程的副产品。这个过程“强迫”我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能冒进,不能骄傲,不能气馁。这个过程“强迫”我耐着性子,一点点的修正那个不完美的我。最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我自己完全接受了自己,尽管有很多的缺点,尽管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可是这个就是我,一个鲜活真实的我。
放下思想包袱的状态是很美妙的。想要提高成绩,可是提高成绩不再是我跑步的原因。天气不好的时候不再强迫自己出门训练,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跑步就暂时放放。放慢速度,看看邻居们的花园(幻想我的薰衣草也有怒放的一天),和胖子孩子们边跑边聊聊天,想想自己的小心思都都给辛苦的训练加了些色彩。
今年选比赛时候我们是做了些考虑的,往年我们例行的春假旅行都把会训练计划拦腰砍断。当冠文建议去跑6月底的比赛时候,我们一算日子,刚好可以春假结束再开始训练。这样两头不耽误的比赛最最合适。没有犹豫,马上就报名锁定了这场比赛。
比赛日子定下来之后要决定的就是训练计划了。根据之前的训练经验,我知道跑量大的训练计划不适合我。我的打算是,年初2个月努力把跑量维持在150左右。三月开始缓缓加量争取提到200。春假回来后的4,5,6加到250-300每月。5月后两周和6月前两周增加一些速度训练。训练量在5月时候达到顶峰。回头看这几个月的跑量,完全达到预期,没有跑的顺畅时候就加量,也没有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气馁放弃。该休息休息,该猛跑猛跑,一路都练的小心但是很有节奏感。
跑量是训练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速度训练。我原本的计划是在5月开始加interval 训练。可是4月跑了两次下坡以后,去年受伤的左膝隐隐胀痛让我决定放弃速度练习。当时在看的一本书里提到伤愈之后的一个现象,刚开始加量加强度时候,大脑会自动调出受伤记忆,释放疼痛信号。这个并不是真的是二次受伤,而是人体自动保护措施。我也跟理疗师聊了一下这个情况,她也是同样的看法。并不认为我是旧伤复发。尽管如此,我还是练的非常谨慎,每周维持在4跑,interval完全不跑,偶尔觉得状态好的时候在训练最后加上5k左右的MP配速跑。
整个训练周期我全力跑了两次32k的长距离,两次的配速都是一模一样的514,第二次自我感觉更轻松一些。赛前最后一次半马训练则是跑的异常轻松,最后3k可以毫不费力的跑到440左右的配速。我知道,我准备的非常充分了,physical和mental都达到了这几年的顶点。赛前一周我甚至有些期待比赛,并不是不紧张,可是一种很良性紧张。那种想要去赛道上驰骋的感觉非常非常的棒。
周六晚上脑子里面把第二天的比赛计划又复习了几遍就迷迷糊糊睡过去了。4:40胖子喊我起来的时候,觉得精神振奋,没有往常早起的那种迷迷糊糊的感觉。使劲把一个半bagel塞进肚子里,喝了运动饮料就往起点出发了。我的比赛计划是530配速跑前三k,等到身体热起来之后,慢慢加速度。争取在出隧道大约13k时候追上340的兔子。如果跟到半马还有余力,再加点速度。29K处会合好友L,她陪我跑完最艰苦的后面13K。比赛成绩争取在336-338之间。
起点时候,和马营的Y讨论了一下。我俩临时决定组队一起跑。起跑没多久,Y就问我为啥步频那么慢,是不是有啥问题。当时我除了喘以外,并没有其他异样的感觉。因为这个比赛的前10k路况特别差,砂石松,基本一跑一滑,很难维持速度。而且开赛大家都挤在一起。我想有点喘也很正常。可是到了2k左右就发现不对劲了,右小腿前面疼的要死要活,慢慢开始整条右腿都麻木没有感觉了。当时吓得就一哆嗦,难道就这么倒霉,这样的情况不用等到10k进隧道之前就可以退赛了,坐shuttle去终点看大家冲线算了。
我主动把速度又降了一点。经过第一个水站,完全停下来想按摩拉伸一下,一摸小腿,整个硬的跟钢板一样。使劲按了几下也没有啥感觉,就索性不管接着往前跑了。这时候的差路况转移了我的注意力,稳住平衡不要滑跤比腿疼更重要。大约跑到5k时候,突然发现腿又有感觉了,疼痛也慢慢减弱了。
我和Y就这样一前一后挪到了隧道口。大会提供的手电筒光线微弱,刚进去时候眼睛不适应黑暗,脚下也是虚虚实实,有种醉酒墙走我不走的感觉。跑了几百米以后,眼睛慢慢适应了黑暗,也找回了速度。隧道里面的4k,Y基本都跑在我前面,借着他的手电光,加上我自己的,居然速度维持的很好。出了隧道以后,Y过一段就给我报配速报步频,提醒我是否要加点速度,是否要补给吃胶。我跑的快,他就跟着,速度降下来他就跑到前面带我一段。Y还怕我没有按照预期追上兔子着急,一路安慰我说兔子就在前面不远,再跑几步就能赶上了。
隧道出来以后一直到29k都跑的很放松,一路都有山间的清泉,枝头的小鸟,还有路边的野花相伴。偶尔累得时候,就开始想象我骑上了路边的自行车,一路猛冲到了终点。自己和心里的那个自己玩玩闹闹,倒也不寂寞,很快就到了29K。远远就看见了路边等着的朋友L。简短问了一下她老公和胖子的情况,就开始专心跟着她一步步继续往前挪。
要说我们和L夫妻两个,那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当年没有孩子的时候,估计谁也没有想到周末聚在一起打牌的我们四个都会跑马拉松,也更不会想到我们四个会一起去波士顿。L是去年就333BQ的优秀runner。赛前我就跟她说,这次她是一拖三,任务艰巨。她家老公的水平我知道,这次BQ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我两则是看天吃饭的不稳定选手。赛前她为了pace我,练了好久的450配速,就怕给我当兔子跑的不稳。L的老公赛前还叮嘱我,他lp第一次给人当兔子,万一跑不稳,让我赶紧提醒她。老朋友们的这份心意,我都牢牢记在心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比赛时候努力不辜负你们。
果然,我也是再想不到谁还能有这运气,碰到这么优质的金牌兔子了。L就差揍我了,反正横竖是不允许我降一点速度。哄也哄,骂也骂,拉着我,拖着我,反正只要我能跑她就非常的开心。一直叽叽喳喳的绕在我旁边。我跟她求饶,说是肯定Q啦,让我歇一会儿吧。她和Y异口同声,还没有到终点呢,必须专心跑,其它什么都不许想。最后看我实在累得太惨,居然说跑到终点要给我唱歌。当时要不是真的太累,我肯定会哈哈大笑的。最后1k的时候,我实在是累的跟不上她的配速,偷偷走了几步。被发现以后,马上回来抓我,要推着我继续跑。居然旁边另外一个runner看到也来劝我,说是他腿抽筋跑不了了,我不能停啊,马上就胜利在望了。当时真是很感动,怎么我就这么幸运呢。
看到路边那根大电线杆,和最后那个拐弯的时候,我知道BQ这条路被我走通了。没有遗憾,没有保留,使出全身所有的力气,朝着终点冲了过去。手表停在了334‘49,我超出及格线5分钟达标了!看见胖子的时候就想紧紧搂着他,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我这一路走来的辛苦了。突然就觉得很委屈,那种拼命努力之后,急需安慰感觉。
我现在是知道为啥大家的毕业论文上都要感谢这个感谢那个。确实任何事情单靠自己的力量都是不够的。四年的时间,我在跑马这所大学也可以算是毕业了。目前没有急需深造,读研读博的打算。准备当个社会人,插着腰,晃荡几年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