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妙门
法界次第云:‘妙名涅盘,门名能通,修此六法,则能通至涅盘,故名六妙门。前三是定,后三是慧,定爱慧策,能发真明,出离生死。’
数息门数息者,修行之人,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盖欲界众生,心多驰动,粗散难摄,故须数息,制其散乱,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初门也。
随息门随息者,细心依随息之出入,住而不散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数息,心暂得住,而禅定未发,苦犹存数,则有起念之失,故须舍数修随。心随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悉皆知之,心安明净。禅定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止门止者,摄心静虑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随息,心安明静,而定犹末发。若心依随,则微有起想之乱。苟欲澄净安隐,莫若于止。故次舍随修止,凝心寂虑,禅定自发,故以止为门也。
观门观者分别观察之心也。谓修行之人,虽因前止,证诸禅定,而解慧未发。若心住定,则有味着之失。是故不着于止,起观分别,则无漏方便,因此开发,故以观为门也。
还门还者转心返照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观,分别观察,而真明未发。即当舍观修还,反照能观之心,念念皆不可得,不加功力,任运返本还源,故以还为门也。
净门净者心无所依,不起妄想分别之垢也。谓修行之人,虽修前还,而真明犹未能发。即当舍还修净,净心成就,即发三乘圣道,故以净为门也。
天台宗的"六妙门",观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中间环节。
所有跟帖:
•
前三是止,第四是观,五六是回光返照。
-霜叶-
♀
(194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14:35
•
禅宗用功的起始观心;到后来,能观所观、能所双眠,就自在了。
-法眼-
♂
(299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27:55
•
这个境界太高了。暂时做到可以,随时随地做到,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恐怕不行吧?
-霜叶-
♀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42:04
•
开始总是有作意的,用意过度还会神疲;越往后,应该越来越无需作意,应该是自自然然的,这时候,应该很轻松,心里总是很灵明的。
-法眼-
♂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54:45
•
对,还是先磨定力要紧,有定力了猫观洞也就自然了。元音老人的观点是只观心不观境,心地上下功夫最要紧,其余都是外挂。
-霜叶-
♀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57:00
•
是的。
-法眼-
♂
(0 bytes)
()
02/17/2022 postreply
10:57:33
•
这个地方我记错了,元音老人的原话是"必须双照才行"。
-霜叶-
♀
(0 bytes)
()
02/18/2022 postreply
0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