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史家说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如果没有奸臣掣肘,中国能够打赢鸦片战争。为了弘扬主战的林则徐,对其进行了拔高和神话。比如称林早已预见了战争,并向道光帝和沿海各省督抚发出了预警。《崩溃》一书发现这些说法只是林在战争爆发之后的自我美化,不足为据。又说林在广州进行了充分的备战,英国舰队发现广州有备,只好放弃攻打广州,转而北上攻打舟山。《崩溃》揭示英军在广州集合后只封锁珠江,北上攻占舟山是英国外相巴麦尊指示的既定方案。事实上,后来英军回攻广州,虎门和广州的防备仍然沿用林则徐的部署,但在英军攻击下,顷刻瓦解,证明林的备战同样无用。于是官方史家又甩锅于林则徐被撤职后,琦善撤了广州的防备,以至遣散的兵勇当汉奸帮助英军。《崩溃》一书揭示,事实是琦善并没有撤防,反而将守备兵力从6000人增加到11000人。官方史家还将虎门炮台失陷的罪名归之于琦善拒绝对虎门增援,实情是琦善4次增兵虎门,共向虎门派兵3150名,另雇勇5800名,并且调拨火炮。虎门失陷和广州战败的原因是清军腐败,士兵畏战,在英军强大炮火下一哄而散。另外清军武器陈旧,战略和战术落伍,炮台只能防卫正面的进攻,不能抵御来自侧后方和上方的火力。清朝官吏相信英国人只靠船坚炮利,而不善于陆战。林则徐向皇上报告:英国人膝盖不能打弯,上陆地就栽跟头。因而没有充分准备陆地的防卫。林则徐书生议兵,将三国演义的火攻、近战付之于实战,被证明是纸上谈兵。这种情况下,再多的兵勇只是炮灰而已。而所谓遣散的兵勇当了汉奸帮助英军攻打炮台都是杨芳、奕山向道光帝撒谎,为自己战败甩锅。
官方史家不承认中国战败是必然结果,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制度落后,实力落后。将失败原因归于剿夷不力。而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琦善一个奸臣不够,于是又有伊里布、余步云、牛鉴、耆英、奕山等等。虎门、广州、厦门、舟山、乍浦、定海、镇海、宁波、镇江、南京战败,无一不是奸臣作祟的结果。让奸臣们承担了中国落后道统的责任。琦善不仅做了道光帝的替罪羊,而且还做了中国旧道统的替罪羊。中国的汉奸往往是创造出来用于背锅的,就像秦桧为宋高宗赵构背锅。不是天朝无能,而是汉奸太狡猾。
看下面,证据很多嘛。你还要什么举证?看不见还是闭眼不承认?书中有具体对官方史书的驳斥,不能全引。
所有跟帖:
•
也许你看到他更多的资料,从这篇文章看来,论证过程逻辑上不够清晰,理由见内:
-杨别青-
♂
(990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09:49:17
•
让书评列出所有出处,太吹毛求疵。驳2,证明琦善代林后,完全按或超出林的方案打仗,所以撤林不是战败理由。你的逻辑非常混乱,建议回炉
-思芦-
♂
(377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0:05:59
•
我认为多数大陆史家也是这个观点: 政治,军事落后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有
-杨别青-
♂
(55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0:16:03
•
如果大陆主流历史如你所说,这本书就没有必要了。中国的官方历史就是教科书上的历史。建议你读读原书,再来评论。
-思芦-
♂
(0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0:36:38
•
下面一段来自原书,他是鸦片战争专史研究者,对鸦片战争史了解应该比你深吧?
-思芦-
♂
(739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1:13:59
•
你说中国的官方历史就是教科书上的历史, 我粗略的看了原书,没有看到他引用哪一本教科书书这么说。
-杨别青-
♂
(119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3:00:58
•
这样强辩很无聊。你粗粗的看,挂一漏万。如何说明问题?我上面的话,就出自原书。中国教科书、电影、文艺作品都是这样教育人民的。
-思芦-
♂
(0 bytes)
()
09/30/2021 postreply
13: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