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病人如何预防猝死

来源: 仁人志士 2017-01-06 16:08:0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163 bytes)

记者/主持人:转载
「永远的军中情人」、演唱「十亿个掌声」的著名歌手邓丽君,
是因严重哮喘回天乏术,到底气喘病人该如何预防猝死?
台湾早年许多名人年纪轻轻就死于气喘,突来的死讯和遗憾的回忆,都在许多民众心中留下对气喘根深蒂固的恐惧和阴影。老一辈的台湾人甚至常用一句俗谚来告诫年轻人:「有气喘和精神疾病的,别嫁娶!」究竟能不能与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气喘和平共处,摆脱「死亡」的威胁?
早年医疗技术不发达
成气喘早夭主因
对于气喘被「污名化」,台中荣总胸腔科主治医师傅彬贵表示,直到现在门诊中还是有已接受两、三个月治疗的患者问:「我真的是气喘吗?」深刻反映了民众对于「气喘」的担忧与不了解。
这些印象从何而来?傅彬贵医师表示,「外来过敏因子」及「基因遗传」是气喘发作的两大条件。早年气喘药物尚未进步,往往患者30、40岁时,急性气喘就已反复发作,在医药条件不佳的年代,只要急性气喘一发作,就很容易丧命。
不过,随着医疗资源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情况早已不同。就像某些早年很罕见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现在都变得不足为奇。气喘就跟慢性病一样,需要与疾病长期和平共存,只要治疗得当,病友的精神状态或生活品质不会太差。换句话说,只要民众对于气喘和药物的观念与时俱进,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就能降低误解,在医疗协助下拥抱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治疗方法已不断改良
破除迷思,可远离死亡危机
除了对于「气喘」不够认识之外,另一项不利治疗的原因,就是民众对于「类固醇」有刻板的负面印象。
类固醇在台湾也被污名化许久,只要谈到「类固醇」,很多人觉得是不好的药物,实际上,类固醇已经过不断改良。马偕儿童医院过敏免疫科资深主治医师、台湾气喘卫教学会荣誉理事长徐世达表示,目前类固醇的副作用已不像从前有那么高的生物影响程度。第一代类固醇服用后生物影响程度是20%,第二代降为10%,第三代小于1~2%,第四代小于0.1%。因此,现在使用的第三代、第四代类固醇几乎不用担心副作用,因为只会在施药部位发挥药效。
再者,现今类固醇种类繁多,有吸入型、注射型、口服型及涂抹型,剂量与作用各不同。目前治疗气喘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控制保养药物,另一类为急救缓解药物。
■控制保养药物:以「吸入型类固醇药物」为主,其他还包括口服型类固醇药物、长效型支气管扩张剂、白三烯调节剂、缓释型茶碱、长效副交感神经阻断剂、抗IgE抗体与抗介白质5抗体。一般而言,只有在症状较严重、且其他控制保养药物效果都不好时,才会长期使用「口服型类固醇药物」。
■急救缓解药物:包括口服型类固醇药物、速效型支气管扩张剂、短效型茶碱与短效型副交感神经阻断剂。病人病情恶化、气喘急性发作时,使用口服类固醇药物,除了有调节免疫反应、抗发炎作用外,可迅速加强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效果,快速缓解病情。
徐世达医师表示,口服型类固醇和吸入型类固醇作用过程不一样。口服型类固醇属于全身性作用,需要经过肠胃道吸收,经过血液运送、新陈代谢后,才会抵达作用部位(气喘患者是针对肺脏);而吸入型类固醇则是直接吸入、作用到气道、肺部里,剂量比口服类固醇更少,更不需要担心会有副作用。
没发作就不吃药?
当心气喘恶化更迅速
气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观念上的误解,以及假装它不存在的「病识感不足」。傅彬贵医师直言,台湾之所以每年还是有气喘患者因急性气喘发作而丧生,可能与过去留下来的刻板印象有关。
目前临床上气喘控制不良的最大因素就是「药物顺从性不佳」。很多患者对于「吸入型类固醇」存在偏见,很容易在疾病改善后就自行停药,采取「能不用就不用」的态度,或是「只有天气变化、不舒服时,才偶尔使用」,这样的治疗方式,很难达到「气喘的良好控制状态」,反而会使气道变型、加剧气喘恶化的风险。
傅彬贵医师强调,「气喘」就是呼吸道因过敏而产生慢性发炎,跟其他过敏疾病相同,很难真正「根治」,但后天保养、避免过敏原及规则使用药物,都能避免气喘发作和病情持续恶化。
对于已被检查出患有轻度气喘的民众来说,傅彬贵医师建议,只要依照治疗指引,持续使用低剂量的吸入型类固醇,保养气管,防止再恶化,就不会出现咳嗽、胸闷、喘鸣的情况。目前也有一天只需使用一次的长效型吸入剂可让病患使用,不仅生活品质不受影响,更不用担心之后会因突发的严重气喘而威胁生命。
傅彬贵医师表示,有些患者太害怕类固醇,平常没有规律使用剂量较低的吸入型类固醇,等到气管痉挛、急性恶化被送至医院就诊,反而需要插管、施打高剂量类固醇才能挽回性命。去年有一位30岁的年轻患者,晚上因气喘急性发作,被家人发现时已不省人事,虽然立刻呼叫救护车送至医院急救,但因缺氧过久而产生缺氧性脑病变,造成家人遗憾。因此,最正确的方法还是平时用少量的类固醇控制,避免气管反复发炎,一旦气管常发炎而变形,以致呼吸不到氧气时,才到医院用大量药物急救,病情反而更难控制。
来源:大家健康杂志

所有跟帖: 

我的一个朋友(老外)气喘病在家猝死,36岁。死后3-4天被发现。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6/2017 postreply 17:36:3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