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不是常态,如果都这样的话,那药物就不是在治疗,是在致病。
这种精神病类药物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可能需要试好几种不同的药之后才能找到比较适合患者的药,而这个试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因为有适应过程还有副作用,以及停下来后的适应过程。
精神类药物的使用,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主要是根据病人使用的反应来决定要是否对该患者有效,还有量的增减,等到可以停药的时候也是一个缓慢减量的过程。
药物的作用,我觉得是帮助患者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才有条件积极做行为认知治疗,这样才能在停药之后病情不再反复,所以说病情是否反复,是否加重,问题不在药物,而是在患者本身的行为认知,如果患者一再陷入致病的情绪里,药物很难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