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变种的冠名再起争议

(德国之声中文网)深受疫情困扰的英国刚刚看到战胜病毒的希望,所谓的“印度变种”就不期而至了。这在英国民众当中引发了普遍的不安。难道刚刚露出的一线希望又要破灭了吗?已经初见成效的接种工作难道要前功尽弃?媒体对来自印度的直航班机竟然如此之多大加鞭挞,而生活在英国的印度裔人士则担心成为攻击的目标。印度裔作家Pragya Agarwal在INews网站写道:“当我在广播中听到印度变种病毒进入英国本土的消息时, 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 他表示,针对印度人的歧视由来已久,但他担心,变种病毒会让印度人的处境变得更加糟糕。
诺丁汉大学的社会及语言学家Brigitte Nerlich也表示,将变种病毒贴上国家标签是个很有问题的做法。她说:“这类用国家冠名的做法很容易激发排外思想。”罗浮堡大学社会学家 Elizabeth Stokoe认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中国病毒”称呼新冠病毒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自从他使用了这个叫法之后,有证据显示,疫情期间仇恨犯罪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
英国变种? 肯特变种?
将Sars-CoV-2命名为新冠病毒已经不再有什么争议,但是命名其各种变异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尽管可以将“印度变种”,“南非变种”或者“巴西变种”称为 B.1.617, B.1.351 或者P.1变种病毒,但除了病毒专业圈人士之外,对其他人来说,这类学术名称就很难区分了。几个月前出现的 B.1.1.7变异病毒,在德国通常被称为“英国变种”,而在英国本土这种病毒则被称为“肯特变种”。显然,英国人并不愿意将整个国家的名声同这个变异病毒联系在一起,因此宁愿牺牲肯特郡的声望,毕竟首例变异病毒就是在肯特郡被发现的。
........
英国科学家 Oliver Pybus甚至担心,地名命名所造成的烙印化甚至会阻碍防疫的进展。他对《自然》杂志表示: “ 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有关国家不及时通报新发现的变种病毒。而地名命名方式恰恰会造成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