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话题,“粗略看一下”就马上能得出结论的,都意味着原先有预设立场。
1。 我估计你就是拿着这个名字去狗了一下,看了一个维基的条目。媒体介绍科学研究,一般只有结论和最简单化的介绍。科学家如何得出这个结论,使用的是什么方法,结论是否有依据,你一篇原文都不去看,就说站不住脚?世界上只有这一位科学家的研究支持这个论点?2008年以后,是否有其他研究质疑/否定/修正/发展?与HPV病毒有关的两种蛋白,抑制某些tumor suppressor genes。这些细节有意义吗?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研究呢?
2。 一篇文章里有一个细节,说诺奖评委里有个Angelin和疫苗公司有关。一个科学家在某个领域做研究几十年,以前的、现在的,各种发现,积累下来,是否就是某一个投票人的商业关系所能否定的?不看这些研究本身吗?还是把这一点细节放大,成为自己判断真伪的最大因素?Angelin这一票是关键性的一票吗?是单凭了这一票获得诺奖的?
3。相关不等于因果。烟草公司很多年来一直用这个理由来否认吸烟与癌症的关系。什么条件下可以从相关推出因果?至少可以利用一下Austin Bradford Hill的9个标准。我们的环境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与病毒,常见癌有好几种。为什么只有宫颈癌切片样本里99% 以上有HPV DNA?而不是其他病毒?为什么自从Pap smear筛查普及以来,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降低了?是否可以推断,目前对于宫颈癌的发展过程的理解是靠谱的?不少pap结果不正常的人并不会发展为宫颈癌。由于广泛筛查而发现的早期异常,治疗都会有一部分是过度治疗。治疗的副作用(是否有被人夸大),与宫颈癌的风险(是否有被低估),如何得出真实的比较?若是医生说,由于过度治疗的现象,这些很可能不需要治,可以观察。那么,几年以后只要有一个病人,发展成为宫颈癌,把这个医生告上法庭,你说这医生是有责任还是没有责任?
打不打这个疫苗,属于家长的选择。每个家长都会面临性教育这个棘手的问题。这个疫苗是比较独特的,把孩子的性觉醒与即将来临的性活动, 赤裸裸摆在家长面前。叫孩子去打这个疫苗或者避孕药有没有鼓励滥交的影响?如果学不食人间烟火的洞主把孩子锁在洞里保持纯洁,那么要保护/控制到什么年龄为止?会不会培养出个巨婴来?过严的家教一旦松了,有没有可能会出现像“天主教女孩”那样的反弹现象?真是松了不好,紧了不好。外面的世界,充满了诱惑与危险。
我们做医疗决策,许多都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形下,必须做的high stake decision ma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