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中西药的是非, 只是简单科普, 可能有助大家的讨论

来源: Teetrinker 2017-11-09 13:17:2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217 bytes)

药物的毒性

是药三分毒, 这句话没错。事实上,不仅是药物,所有的食物,营养品都是有毒的,关键是量。举个例子,咖啡因有毒,最低的有记载的中毒量是50 毫克每公斤体重 ,最低的致命计量是400毫克每公斤体重。对一个70公斤的成人来说,至少一次摄入3500毫克才有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摄入28000毫克才有生命危险。普通人一天喝咖啡或茶,很难摄入超过1000毫克咖啡因的量。况且人体能够较快地代谢或排泄掉咖啡因,所以咖啡因不会因长期饮用而在体内累积。因此,一般我们不认为咖啡因有毒。当然,孩子例外。婴幼儿肝脏排毒功能没发育完全,咖啡因可能在体内积存很长时间。

再回过头来说药物的毒性。药物当然都有毒性,但大多数药物的剂量远低于它们产生毒副作用所需的剂量(抗癌药物例外,下面会讲到)。这就是所谓的药物的安全窗口。现代新(西)药的开发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尤其在慢性病用药方面。这也是制药行业在遭受了惨痛的教训之后(Vioxx,Lipobay)迈出的正确的一步。

 

有毒的药物能不能用

答案很明确:It depends。这取决于药物的毒性的大小和它所针对的疾病的危险性。举个例子,前一阵子讨论的很热的乌头碱。 乌头碱有很强的毒性,致命的剂量很低。能不能用?中医在用,其实西医也曾用过。在治疗神经痛上,乌头碱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80年代,德国的药物风险评估机构就指出,用乌头碱做药,风险太大,得到的效果又不足于让我们去冒这个风险。况且治疗神经痛有其他更有效更安全的药,所以不推荐使用。

但是,如果一个致命的病,比如说存活率很底的癌症,人们就更倾向于容忍毒性较大的药物。但即便是在癌症治疗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开始不仅仅关心药物的疗效,而是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改善。药物研发企业也正在朝这个方向转变。

所有跟帖: 

关键点:1.食、补、药分离;2. 药品分级:非、处、特批;3.医生(中西)注册,医效(诊治、好转、全愈、死亡比)和患评公开 -fuz- 给 fuz 发送悄悄话 fu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4:31:59

不论什么药,都应该做毒理实验,尽管不完全,有助于医生和患者通盘考虑。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4:47:10

上帝,老天爷,不管怎么称呼,反正它造的人真是绝了!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223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5:22:37

正因为有个体差异,药物研发更应该最大可能地扩大安全窗口 -Teetrinker- 给 Teetrinker 发送悄悄话 Teetrinker 的博客首页 (116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7:43:47

“用药个性化是发展趋势”,你觉得现在医学院培养的医生有能力胜任开个体量的药?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38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19:40:01

personalized medicine 已经在一些academic medical center 做起来了。 -志在千里- 给 志在千里 发送悄悄话 (453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21:45:37

至今好像只针对肿瘤,对于高血压,胆固醇,糖尿病等慢性病有用药个性化吗? -Gbdjw- 给 Gbdj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9/2017 postreply 22:22:10

吹吧。西医连慢性病起因都是未知,得癌症是上帝扔骰子。稀里糊涂的研究的是什么药呢? -羽衣甘蓝- 给 羽衣甘蓝 发送悄悄话 羽衣甘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0/2017 postreply 03:35: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