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博文新发——当年,我们也曾年轻。

本帖于 2016-10-07 13:55:2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薛成 编辑

当年,我们也曾年轻

 (2011-11-29 06:20:24)下一个
 
Share
 
 看到网上经常有人为中医科不科学而争论不休,就使我想起了当年我开始学中医的情景。。。。。。 
78年,我从一个下乡知青随着高考的大潮,进入了中医学院,开始了我的医学人生.那时,在文化大革命后,刚刚恢复了高考,录取率大约为百分之一,我们真可算天之骄子.当我们把校徽别在衣服上时,都从内心感到骄傲。
入校后,开始学习中医基础,几个星期下来,我们都跳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阴阳五行,生克乘辱,和我们以前接受的教育完全相反。不要忘记这是在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像现在一样采用科学的体系。高考,医学属理科,以数理化成绩为主。在加上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我们的脑子怎么能接受这种封建主义的文化糟粕。
经过几个星期的挣扎,实在学不下去了。我们开始出黑板报,向我们的老教授提出了挑战。就像现在网上的新雨丝的文章一样。我们从解剖,从生理,从各种科学的方面向传统的中医提出了挑战。不要忘记,我们是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人,而且很多人进大学前都有社会经历,有工人,农民,军人,老师。。。。。。。我们懂得怎么战斗。我们甚至组织起了罢课。
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教授并没有反驳我们,他们只是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们还年轻。即使你们要证明我们是错的,也要先学习它,搞清它什么地方错。
就这样我们坐回了教室,为了搞清中医什么地方错,我们开始认真的学习它。渐渐地我们开始学进去了。我们开始感到我们原先对中医的批评只是因为我们的肤浅。特别是3年级临床见习,亲眼看见了中医诊病和治疗的奇妙后,我们才知道我们以前只是井底之蛙,以为头顶上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从此再也不敢狂妄。。。。。。
2000年我们在美国的同学曾经在波士顿相聚。我们在美国的同学可真是精英,有好几个在哈佛,哥伦比亚拿了PHD,还有在美国拿了双博士的。有在美国当西医的,有在常春藤大学当教授的,还有搞研究的,当然,最多的是干中医针灸的。大家回想往事都为当年的狂妄而觉得可笑。大家深深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国文化的海纳百川。
前几年我一位在美国常青藤大学当教授的同学来我家,谈起中医科学不科学,谈起新雨丝,谈起方肘子,他笑着说:你看他们像不像我们当年?
哎,当年我们也曾年轻。。。。。。

所有跟帖: 

顶,明年是恢复高考40年纪念,想来会有不少纪念文章,周末读老故事挺好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2:10:17

教练再来一篇?当年我们知青高考真不容易。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2:29:34

薛哥应该给众人讲讲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433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2:32:43

他不是搞中医,他毕业后读协和研究生,哈佛的博士,搞生物。现在海归在中科院上海所干的风生水起。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2:35:32

我一直后悔当初没报中医学院,就是现在国内的中药材市场太混乱了。 -我爱栀子花- 给 我爱栀子花 发送悄悄话 我爱栀子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2:51:25

后悔当初报中医学院! -Tianyazi- 给 Tianyazi 发送悄悄话 Tianyaz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4:47:29

中医学院亦围城 -无意桩- 给 无意桩 发送悄悄话 无意桩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15:18:26

赞与不赞,有点纠结。 -吃与活- 给 吃与活 发送悄悄话 吃与活 的博客首页 (131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20:20:10

不同年纪有不同年纪的领悟 -羽衣甘蓝- 给 羽衣甘蓝 发送悄悄话 羽衣甘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7/2016 postreply 21:49:0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