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寨卡病毒(Zika Virus)是由蚊子叮咬而传播的,正在巴西引发疫情,有蔓延全球之势,这是一种可能诱发新生儿先天性小头畸形症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WHO)今日(1月25日)发出警告,寨卡病毒已散播至整个美洲,只有加拿大及智利暂时幸免,情况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甚至向女性发出了避孕警告。图为当地时间2016年1月25日,哥伦比亚库库塔,怀孕的Zika病毒患者前往Erasmo Meoz大学医院就诊。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观察者网注)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红眼)等,症状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其病情通常较温和,征状可持续数日至一周。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病情并不常见。

图为患“小头畸形症”的婴儿。

据悉,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以及牙买加诸国建议民众在Zika病毒流行期间避免怀孕,因该病毒可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

据悉,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以及牙买加诸国建议民众在Zika病毒流行期间避免怀孕,因该病毒可致新生儿患小头畸形症。

当地时间2016年1月25日、26日,巴西里约,巴西动员超过20万人部队挨家挨户喷洒药水,抗击携带Zika病毒的蚊子。

据悉,由于怀疑当前在多国传播的Zika病毒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美国已发布旅行警报,建议孕妇避免前往报告有Zika病毒案例的地区。图为巴西工作人员喷洒化学药水抗击Zika病毒。



据悉,Zika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被感染后的常见征状包括发烧、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图为巴西工作人员喷洒化学药水抗击Zika病毒。

来自全球的调查人员正在调查Zika病毒与出现在巴西的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的联系。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中,数以千计当地出生的婴儿头部大小不正常。图为巴西工作人员喷洒化学药水抗击Zika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