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找到一篇文章---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重现待后生(图)

回答: 值得研究考证的历史dudaan2015-12-02 07:50:06
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重现待后生(图)
时间: 2014-06-12 来源: 北京日报 [作  者: 李洋]
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重现待后生(图)
马应龙眼膏传承人马永福仰头凝望着前门西河沿自家老宅外墙面上当年由马连良先生亲笔题写的牌匾。
 

  前门满家胡同3号旁门,原先的门牌号是前门西河沿52号。坐落在这里的一栋砖木结构二层小楼,虽然看上去破旧不堪,却曾有过辉煌的历史。清末民 初,这里是闻名京城的北京马应龙眼药铺的店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这家药铺每年还要销售2000瓶至6000瓶眼药。如今,马家的三户后人还住在这栋 小楼里,其中住在一层的马永福,便是这独门绝技的传人。

  良药绝市

  马永福2014年61岁,这一生大多数时间都靠做小生意维持生计,可每每抬头看见小楼中间“马应龙”三个字的门楣时,他心里都难免怅然和不甘。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马永福就在父亲马丽亭的熏陶下,学习祖传的眼药制作技艺。马家的祖传秘方在炮制中药的取舍,分量的多寡,炮制的妙法等方 面,对外界绝对保密,在家庭内部也是择优单传,马永福就是马家唯一的技艺传承人。除了制药秘笈,马永福还继承了家族的价值观。“父亲常说,‘人叫人千声不 语,货叫人点首即来’,就是让我要下功夫研究药品的改良,而不应该在商业推广上下功夫。”这也使他始终未敢放弃对祖传秘方的优化研究。

  祖上传下来的北京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如今只攥在马永福一人手里,可是因为药铺早已不复存在,他这辈子上手成批制药的机会,仅有屈指可数的四次 而已。老人说,他曾在1988年、1994年、2010年、2012年各做过一批药,分别送至北京同仁医院、河北省安国市医药局等单位,其他的只是在亲朋 好友生眼疾的时候,零散做过一点来救急。

  重金难筹

  一家老字号药铺的技艺何以凋敝至此,不得不讲讲马应龙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北京马应龙药铺辉煌时期,曾在南京、镇江、天津等多个城市开办分店,并开创了中医眼药出口欧洲的先河。那时候,药铺掌管者、马永福的父亲马丽亭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接触共产党人。

  1956年,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背景下,北京马应龙眼药铺更名为“公私合营马应龙眼药店”。随后,马丽亭出任北京市药材公司生产科科长,不再负 责马应龙眼药的生产。“文革”时,马丽亭受到冲击,一家8口人被遣返回河北定州老家,北京马应龙眼药铺和其产品从此在市面上绝迹。

  “文革”后,马永福和父母一起,先后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在北京和河北筹备恢复生产,但都没能操持起来。直至6月12日,要恢复眼药生产 并合法上市销售的成本,已经不是一个家庭所能承担的了。“我们粗粗计算过,仅仅是申请国药准字许可,就需要三至五年时间通过各种试验和论证,需要资金 500万元。”马永福说,家里没有钱,也没有人脉,要恢复生产谈何容易。

  后继有人

  虽然前景不甚明朗,但技艺无论如何都要传下去。

  “传承它的人聪明与否还在其次,关键是人品,没有诚实就不会有传承。”马永福说,做药这一行千万不能弄虚作假、偷工减料。马应龙眼药用材中的麝 香、熊胆、珍珠、琥珀、冰片等,选材唯真唯优,忌劣忌假,先辈告诫,假药害人、杀人,纵能获一时之利,最多维持一代半代,但信誉终会丧失。所以,不知道脾 气秉性的人他不敢传。“我打算传给女儿,一是了解本性,再来她也对家族有责任心,不会自己砸自己牌子。”

  马永福的女儿马琳2014年36岁,她虽非学中医药出身,却有着强烈的家族责任感。小时候,奶奶经常会拉上家里的窗帘,让她帮忙誊抄中药方子, 还经常给她讲马应龙的历史典故。长大后,她对家族历史接触得越多,就越感到责任重大。两年前,她已跟着父亲学习制药,并考虑拜业内有名望的老中医为师,系 统学习中医药知识。

  不过,要想全身心投入传承家族制药技艺,马琳必然要辞掉现在的工作。“我父母都没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我们的小家庭和父母这个家庭的生计如何解 决,都是很实际的问题。”马琳说,她也在多方咨询和寻找合作伙伴,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找到可以两全的办法,让马应龙的技艺重现光彩,造福更多人。

  名词解释

  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

  北京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是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马应龙眼药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眼药体系,清光绪九年的《朝市从载》曾有记载。马 应龙眼药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当时马氏家族先人马景标于明万历年间在河北定州完成了眼药创制。其后人马锦绅、马金堂等,在实践中严格遵循传统的制药工 艺,逐步完善马氏眼药,发展成包括内服、外用在内的散、膏、丸多种剂型的眼药体系,统称“马应龙眼药”,可治疗红肿烂眼、迎风流泪、老眼昏花、云翳白点、 内外两障、气朦火朦、胬肉攀睛、砂眼等眼疾。

  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一项,它由湖北武汉的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但该项目历史渊源和制药素材、方法均与北京马应龙有相当差异。

http://ggaq.beijing.cn/ypaq/n214175773.shtml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