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获奖,当然跟中医有关。说是中医的成就也不为过。

来源: 万山红遍 2015-10-06 11:27: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28 bytes)

中医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查阅中医古籍,采用中医古籍中记载的中药材,研制出了中药制剂,这不是中药,难道还成了西药不成?

难道是不中不西药?

至于提纯方法,伤寒论经方中就有用清酒做提纯溶剂的方剂(比如炙甘草汤)。难道用乙醇(纯点的酒)提取就不算中医的方法了?

中医原方让水浸后绞汁,用最简单的办法把植物的津液搞出来,不就是在当时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吗?(你后人水煮搞不通,说明你读书不认真。严格说来,乙醇萃取,低温萃取,这两个关键点上,谈原创多少有点跟古人争功之嫌。)

现在台湾产的科学中药,日本产的汉方,有大量伤寒论里面的成方。比如,桂枝汤,麻黄汤,大小青龙汤等等,治疗现代西医无药可医的病毒性感冒等,只要对症,立竿见影。绝不会让你拖上几天还好不利索。难道,因为这些现代中药是提纯过的,做成了易溶解的颗粒,装进了胶囊,它们就不是中药了?难道你要管它们叫西医西药?那可就真成了现代版的刻舟求剑。

中医药这两千年来(暂且从张仲景年代算起)一直在发展,不能说清朝时产生了温病学说,就说明中医灭亡了。同样,也不能说,中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药剂药型进行了改进,中医就不叫中医了。

看医术是不是中医,关键要看它是不是运用了中医的辩证施治的理论,对医疗实践进行指导。见心脏不舒服,不号脉不查舌,上来就是丹参滴丸,哪怕你用了中药,你仍然离西医更近些,起码是个非常不合格的中医师。见到脉浮缓头项强痛而恶寒,依伤寒论当小发其汗,手头没有桂枝汤,弄点姜汤,或者热水泡脚,或者取嚏,甚至于干脆用泰诺促病人发汗,那么你仍然算是个中医。

中医是个庞大的系统。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建立了一个千年不变的大框架。在这个框架里,可以看到用大致十几种植物,排列组合就可以治上百的完全不同(西医眼中)的病。而几十种常用药物的不同组合,基本上是可以医治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95%以上的疾病的。

同时,中医的系统中也有大量的专病专方。比如伤寒杂病论的下半部金匮要略就多论述专病专方。从远古时代就流传下来的数不胜数的偏方,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的内涵和外延。这些都是中医药的有机的组成部分。

中医药的功效,就像是一座冰山,我们一般人所见到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角。中医药的没落,绝不是其理论体系或方法论的落后,更多的是现代市场营销能力的差距和教育体系的差距。

等到西医这个庞然大物,最终要吃尽社会创造的财富的时候,对中医的公论自然会到来。

所有跟帖: 

治经济学的胜利,与医学或中西医学本身的胜利,常常关系不大。医学,无论中西医的胜利都是值得欢呼的,但是,首先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967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1:44:00

我以前在本坛就说过,只要是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即使形式上是西药也是中药。 -医者意也- 给 医者意也 发送悄悄话 医者意也 的博客首页 (146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1:57:20

是啊,见感冒就用板蓝根,不辨表里寒热,硬把浅表的病往里面拉,此中医之过,还是医师之过? -万山红遍- 给 万山红遍 发送悄悄话 (413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2:31:37

"等到西医这个庞然大物,最终要吃尽社会创造的财富的时候,..." -云易- 给 云易 发送悄悄话 云易 的博客首页 (83 bytes) () 10/07/2015 postreply 10:08: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