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态和自由态

必然态和自由态

 

人的存在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之中,是必

然态,一种是存在于事物的外部的无联系状态,是自由态。

 

当然,两种状态是相对的,必然态未必走一个必然的结果,而自由态

未必是完全自由的,都是相比较而言。

 

孔子在社会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创建了仁学,就是想让人们都处于一

种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之中。因为只有这样,社会这个大的整体才是

稳定和谐的。

 

没有自由态调整的必然态是僵死的必然态,而没有必然态调整的自由

态则是混乱的自由态,两者相互调节,相互抑制,都不要走向极端。

文革就是自由态走向极端的例子。而最近的金融危机也是金融走向自

由态的一种混乱。

 

这两种状态的描述,可以用以前中国常描述的社会变化来描述,那就

是,一收就死,一放就乱。要想处于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需要不断

的调整和练习。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过分强调自由,必然走向混乱,而过分强调必

然,则必然走向僵死。

 

小孩教育也是这样,假如过于严格,小孩有可能走向僵硬,机械化,

假如过于宽松,又有可能走向胡作非为。所以中国家长往往严格,宁

愿自已的小孩老实听话,也不想自己的小孩变坏。当然,最好的教育

就是两者把握得都很好。

 

对于身体,五脏六腑的内在整体是运行的必然态,而四肢躯体和头部的外在整体运行的是自由态。两者在经络的联系下成为一个和谐的大整体。

 

任脉和督脉的小周天循环,就是一个初步的人体大整体。

 

你看,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过多,人体必然走向混乱,而体育活动和

脑力活动过少,人体必然走向僵硬和萎缩。看来,控制自由态是关

键,因为自由态是自由的可以很容易地调整。难就难在失去控制,太

自由了,或者完全控制,失去了自由。

 

同样,一个充满活力而且稳定的家庭,就是有丈夫的自由态和媳妇的

必然态相结合而完成的,或者丈夫的必然态和媳妇的自由态相结合而

完成的。两个人都是必然态,家庭容易僵死,两个人都是自由态,家

庭容易混乱。一个是必然态,一个是自由态,只要配合默契,这个家

庭就会既充满活力,又十分稳定。

 

所以,一定要谨慎扩大自己的自由态范围和大小。虽然叫自由态,但

是自由态的范围和大小是有必然态的能量或者能力决定的。也就是说,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有五神脏的能量和能力决定的,不

可以随便扩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