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乳腺癌的分型看西医的前景(旧文)

来源: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2015-01-17 07:53:4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609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 在 2015-01-17 08:54:4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昨晚网上查了一下,也没找出姚贝娜到底是那一型。我写的这个是目前乳腺癌治疗上的一些方法和进展。这两年兴起的免疫疗法我不熟悉,不在我的讨论范围之类。昨天发现去年年底Nature有文章,称找到了三阴型的分子标志,还没细读,不知道能不能成为药物的把标,为药物筛选提供基础。但要是正确,确实是目前没有对应药物,只能靠传统的切除化疗放疗的三阴型乳腺癌的福音。)
 
导致肿瘤的基因基本已经清楚,这些基因大多是与细胞内信号传递或调节细胞生长有关的基因。数目会有几百上千个之多。有些基因的突变是导致它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加强而导致肿瘤,有些是反过来,功能减弱而导致肿瘤。而基因的突变可以是单个核苷酸的变化,也可能是调节基因表达的部分出了问题。正是这种千变万化的突变,让现代生物学没有办法找去一种万能药来对付一种特定的肿瘤。
 
在乳腺癌的病人中,目前在基因水平上是分三型:ER+PR+HER-,ER-PR-HER+和ER-PR-HER-。之所以这么分,是因为前两者有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在手术切除的前题下,这些针对特定基因的药物是现代生物学对人类抗击肿瘤的贡献。ER是雌激素受体的英文缩写。在乳腺癌病人中,约70%的病人的肿瘤细胞里有该基因的表达(PR基因是受ER调节控制的,一般情况下,ER+的病人也是PR+)。这类病人中,使用阻止雌激素起作用的药物会有相对良好的治疗作用。HER+的病人占乳腺癌总病人数的15%,而对应药物也已在临床上使用,但疗效不如针对ER+的病人的药物。三阴型病人在乳腺癌病人中的比例约占15%。目前三类病人的生存率大致情况如下(希望我没有记错):ER+PR+HER-病人五年生存率是80%,20年生存率是40%;ER-PR-HER+五年的生存率是40%,20年生存率20%;三阴型除了能手术切除干净(一定不能扩散,这就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了),基本上就是宣判了死刑。
 
你可以看出来之所以能分三型是因为两型已经有了治疗的药物。如果没有对应的药物,这种分型在临床上就没有意义了。同时,你也可以想象,三阴型的病人中,其实还有很多的亚型,因为病人相对少,研究也就少。去年西北大学一位临床医生来给一个讲座,他就是研究三阴型的,他有太多的病人切除肿瘤样品,想在这个三阴型中再分一个大类出来。如果他的分子指标正确,就为后面的药物研究找到了一个分子水平的目标。
 
本人因从事ER的研究多年,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些了解。在(女)人体里,雌激素这个小分子化合物通过血液流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然后可以自由地进入细胞,和细胞里的雌激素受体(蛋白质大分子)结合。这个结合就象一把钥匙插进了钥匙孔,让雌激素受体激活,行使它调节其它基因表达的功能。而受它调节的基因里,有很多就是细胞生长必须的基因。了解了雌激素的工作原理,药物研究就有了目标:要么不让雌激素在身体里合成,这一类阻止雌激素合成的药物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还有一类药物就是直接占领钥匙孔,让雌激素没法和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不能激活下游的基因表达(有人称这个思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s)。占领钥匙孔的方式的药物有两个在广泛使用。Tamoxifen是优先使用的,另一个由于从吃药到血液里有足够的量需要很长时间,往往是在对tamoxifen有抗药性的情况下使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现代生物学对药物研究和疾病治疗上的作用。虽然目前很多疾病,包括肿瘤还没有对应的药物,但现代生物研究在一步一步的推进。随着导致每种疾病的基因一个一个的破解,对应的药物研究也就会跟上。想象一下今后肿瘤的治疗前景:早期诊断后的手术切除,切除的肿瘤组织在基因水平上分型(profile),对应的药物就可以给特定的病人。当然,成百上千的基因,要找到对应的药物,还有很长的等待期。
 
 
(二0一二年三月十一日)
 

所有跟帖: 

姚是什么人?干什么的?怎么谈个没完 -旧人新衣- 给 旧人新衣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7:55:56

狗一下就知道了。至于为啥谈,也许大多数人惋惜一个失去的年青生命。而病因是许多人一生中会直接或间接面对的。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给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7:59:52

好像白血病的治愈率已经达到90%了。有一种吃了不能晒太阳都药很有效也是阻断什么蛋白细胞的 -姜小鱼- 给 姜小鱼 发送悄悄话 姜小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7:59:38

上次大致看了一下,那个好像分三十多型。不太熟悉。但知道20年生存率很高。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给 农村出来的博士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1:50

那个药很贵。一个月的要上万美金。不过BC省的公共医疗全包。 -姜小鱼- 给 姜小鱼 发送悄悄话 姜小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5:14

gleevec? -mickey222- 给 mickey222 发送悄悄话 mickey22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6:31

不知道。 -姜小鱼- 给 姜小鱼 发送悄悄话 姜小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7:53

医学上的治愈率不是完全好了. 似乎能活1-5年就算治愈 -xm2010- 给 xm201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4:19

好像大部分人都不会复发的。不过要以后每年定期检查。 -姜小鱼- 给 姜小鱼 发送悄悄话 姜小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8:06:21

如果第六年复发了,也算5年成活率。个人认为,这样的统计方法已经使得对癌症治愈的研究偏离了方向。 -happycow222- 给 happycow22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02:13

应当更新 目前的 动态,; 旧文 “有两个” 你只说了一个, 那一个呢? 谢谢。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1:27:50

成千上百的基因的研究需要多少年才能研究清楚?100年?200年?1000年? -happycow222- 给 happycow22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04:25

基因也在进化中。。。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22:17

那就2000年吧。不知道地球还能活多少年? -happycow222- 给 happycow22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48:20

人类基因进化的年代久远,早已超过了地球的年龄。。。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8:13:12

所以说,人类不是在地球上进化而来的。。。 -御用文人- 给 御用文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22:35:58

Thank you -Smilee- 给 Smile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19:32

佛说疗痔病咒(可以治疗癌症) -风娉- 给 风娉 发送悄悄话 风娉 的博客首页 (219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8:15:00

新兴免疫疗法(PD-1 inhibitor, CART cell疗法)还没用到乳癌 -阿根挺- 给 阿根挺 发送悄悄话 (327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9:52:53

乳腺癌的成活率比你提到的高很多,三连阴5年成活率大约80% -wxcellen- 给 wxcelle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22:37:42

靶向治疗可以治乳腺癌吗? -Interread- 给 Interrea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8/2015 postreply 08:35:35

靶向治疗的关键是: -鸡毛蒜皮- 给 鸡毛蒜皮 发送悄悄话 鸡毛蒜皮 的博客首页 (63 bytes) () 01/18/2015 postreply 12:50: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