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乳腺癌 by 勿怪幸

来源: 闽姑 2015-01-16 18:29: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01 bytes)

如何防治乳腺癌。

勿怪幸 发布于2014年8月19日 11:13


2013年5月,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告知公众她因为检查出携带有 BRCA1基因(这是一种提高乳腺癌发病几率的基因),加上她的母亲死于乳腺癌,她决定防患于未然,干脆做了双侧乳腺切除。这对于一个以性感形象知名的女星来说,选择提前切除,还坦然面对公众,勇气可嘉。但在这勇气的背后,是对于乳腺癌防治知识的熟知。在美国,得益于整形术的成熟,携带BRCA1突变而选 择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的女性高达36.3%,并不罕见。
 


影星安吉丽娜朱莉

 

多年前我在北大医院门诊,一位60来岁的大妈来看病。她忸怩羞涩,支支吾吾。我一问之下,是右侧乳房溃烂流水。体检让我大吃了一惊。她的乳腺癌几乎拳头大小,表面溃疡严重。我问她为什么不早点就医。大妈来自于山东乡下,不仅没有一点乳腺癌的知识,发现了肿块也羞于就诊,才拖到这么晚。半年后大妈就去世了。
 

这两个例子,都指向一个让大众谈虎色变的字眼:癌症。我不知道朱莉的勇敢会触动多少女性开始自查,但我肯定有无数女性因为她的故事开始低头审视自己的乳房。
 

“癌”字最早见于宋《卫济宝书》。“癌疾初发者,却无头绪,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表示痈疽,非现代意义的“癌”。古人把肛门癌称为痈症。把癌用作现代意义的恶性肿瘤的是日本人。最早见于日本大槻玄泽的《瘍医新書》。病头底下岩,指的就是坚硬的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的头号大敌。预计每年全球有50万女性死于乳腺癌。其中69%来自于发展中国家。随着平均寿命延长,城市化和西方生活方式的浸入,发展中国家的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统计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增110万,且每年以2-3%的比例上升。
 

这个数字看起来非常惊恐,但乳腺癌真是那么可怕吗?
 

美国2013年的统计显示,1期(早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到了100%,2期达到93%,3期达到72%,即便是非常晚期的4期也达到了22%。诊断后 20年生存率为64.5%。总体5年生存率达89.0%。从1990至2007年间,美国乳腺癌的死亡率以每年2.2%的速度下降,总体下降了21%。与 此同时,中国的乳腺癌死亡率却上升了155%。

再看一个数字,美国80%的乳腺癌诊断于早期。而中国早期诊断的乳腺癌只占到了20%左右。

看出来为什么中美两国乳腺癌死亡率有如此大的差距了吗?

对,关键的字眼在于这个“”字。

朱莉的例子就是早,而大妈的就是太晚。

乳腺癌早期(小于5厘米,无转移)是可治愈的疾病。局部肿瘤,如果雌激素受体阳性,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期发现,又怎样才能防止或者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几率呢?

先来说说乳腺癌有哪些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分两类:

一类是你无法改变的,如性别,年龄,遗传(有5-10%的乳腺癌源自遗传,其中携带BRCA1和BRCA2大幅提高患癌风险。朱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家族史(有直系亲属,如母亲,姐妹患乳腺癌的,风险加倍;有两位直系血亲患乳腺癌的,风险加两倍),乳腺组织致密(乳房结实的女性患病率要高于其他女性),特异的乳腺增生(非典型增生),月经过早(初潮早于12岁),绝经过晚(晚于55岁),胸部受放射(比如因为其他疾病接受大剂量的放射);

另一类是可以改变的,如生育年龄(没有生育的女性和第一胎晚于30岁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稍微升高),口服避孕药(轻微升高,但停用10年后风险回复常人), 绝经后接受雌激素治疗(如用于绝经期症状,或骨质疏松症),喂奶(哺乳过的女性风险要低于从未哺乳的,尤其哺乳长于一年半的进一步降低),喝酒(每天喝 2-5杯的风险升高1.5倍),肥胖,缺乏运动。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环境,吸烟和熬夜,跟乳腺癌到底有没有关系,现在仍然缺乏证据支持。

知道了这些危险因素,就很好理解如何防止乳腺癌了。简单的说,就是:

1,规律锻炼,每天运动20-30分钟就够了,贵在坚持;
2,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不要过胖,也不要过瘦;
3,避免或尽量少饮酒;
4,尽可能母乳喂养孩子。

前三条做到了,就不光是降低乳腺癌风险了,其它的癌症,还有成人病,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都一起降低了。

转过头来,再说说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跟个人医疗环境, 国家的医疗政策,医疗资源等有关,但至少个人可以做到的是:自检。每天洗澡的时候,用手检查乳房,如果发现异常肿块,及时就诊,这个很简单实用吧。40岁以前,如有条件,至少每3年接受一次专科医生检查。40岁以后,建议最好每年接受体检,并做个乳腺钼靶x线检查,就是给乳房拍个片子。高风险的女性,如已 知有BRCA1或者BRCA2基因突变的,一级血亲患有乳腺癌的,10岁到30岁之间接受过胸部放射线治疗的,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每年接受一次乳腺钼靶x 线和核磁共振检查,这个估计大多数人难以做到,只限于医疗条件超好的人群。

现在,您该知道了,乳腺癌虽然听起来可怕,实际上,治愈率很高,即便不幸得上了,生存质量也很高。关键一个字,就是“早”。所以,这个“虎”谈谈也不用再色变了。

-------------------------------------------------------------

丈夫们也看看这一科普视频姐妹们学会每月做乳房自我检查(monthly breast self-exam)注意自己乳房的变化

Breast Self Examination




 

所有跟帖: 

敢以此题目示人者,我赞!肯定不是1班战士,哈哈。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18:42:20

医学研究反复证明:早期发现与筛查是拯救生命的关键.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20:58:47

最重的是找到当代乳癌高发与年轻化之本源,全球的妇科与外科医师要加油了,呵呵。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22:02:14

当年在中国1个国家3甲医院,每天应对密集的病人,领学生实习,想找1个典型乳癌病人,不很容易。如今。。。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22:27:34

一张图看懂乳腺癌: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258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21:02:09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比照着看了看,两大危险因素我都不沾边,放心了 :) -Bluebell- 给 Bluebell 发送悄悄话 Bluebell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6/2015 postreply 21:44:04

闽姑,不是说英国有个什么大规模的跟踪,长期吃避孕药有助于减少乳腺癌吗?我当时就觉得奇怪得了不得,但viewfinder说是这样的 -咪呜- 给 咪呜 发送悄悄话 咪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07:52:20

噢,我不记得我发过这个研究.相反,口服避孕药是会轻微增加乳腺癌风险,而降低卵巢癌,这是链接: -闽姑- 给 闽姑 发送悄悄话 闽姑 的博客首页 (256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6:25:32

谢谢闽姑你的爱心苦口婆心地科普着。 -小团员- 给 小团员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7:21: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