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生物学基因,,原于亿万年的原始与自然,其繁育程序野生野化虽自然程序,缓慢演进,也有自己的摄取

与识别机制,在人类训化之后,获得快速改变,但是,稻麦历史超万年,人类食稻麦历史超万年,并未有何不妥,这是杂交选育过程极其缓慢,促使基因改变的相关点极多,而人为能操控的点变极模糊,极不精确,这种模糊数学的改变,使得基因难以突变,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识别,演进,微调自己的基因,以与天地自然的生态体系,运作规律相适应,相1致。。。基因的演变常态是渐变,以亿年计,以万年计,基因的突变是病态,可使生命程序停顿与失控。。。原始训化与传统杂交等法,大致符合此道,高科技转基因之法,是人类掌控之下的基因突变,当人类食入此类物,或以此术掌控自然,攻击自然,则人类本身即难取胜,也必将遭遇风险,因为,生命至今并不可知。。。而基因突变者,是病态生命物,或是癌病之物,这超出了分子生物学所能讨论的,但是,人类惧突变,也惧食入基因突变之物,是人类的共识,所谓尊崇自然,但是,其原理常常忘记,因为,物欲可以埋葬精神。
人类精神或人间正道,都原于天地自然宇宙的系统运作,因为,人类群个体生命系统,是挂靠在大系统之上的。
1自然训化,2人为杂交,3转基因。3者有极大不同。

所有跟帖: 

通篇瞎说。 -花椒- 给 花椒 发送悄悄话 (356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14:44:44

谢谢批判,你也可以不瞎。说。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19:31:10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21:24:01

看到了,跟赞!哈哈。 -大江川- 给 大江川 发送悄悄话 大江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1/2014 postreply 22:00:2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