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朋友们推荐一本好书《重生手记》

来源: 灭虫灵 2014-07-08 00:07:1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37 bytes)

 凌志军的《重生手记》谈到了癌症患者面临的许多共同的重要问题,很深刻,精辟,或许有借鉴意义, 但是每个人都体质是不同的,同样的治疗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首先是遵照医嘱。我转载这些纯粹是为了扩大思路。

5年前,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凌志军被诊断为 “肺癌、脑转移”,“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判定他活不过3个月,建议他做开颅手术。不久,他接受了肺癌切除手术。5年后,去年3月,新一 轮复查结果: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癌抗原指标正常,术后幸存的肺叶生长壮大起来。身体恢复得很好。医生对他说,“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
奇迹是怎么出现的?

首 要的是,他端正了对癌症的认识,选择了治疗癌症的正确道路。当宣布他的颅脑、肺和肝都有了癌,已到癌症晚期,只能活3月时,他感到死到临头,十分恐惧。但 还没有绝望。他主动搜集与癌症相关的信息,特别是美国的有关情况使他受到启发。在中国人看来,癌症是一种离死亡很近的绝症。美国人却认为,癌症不是绝症, 只是一种慢性病。美国癌症病人的存活时间平均已达11年,和其他慢性病差不多。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癌症1/3可以预防,1/3可以根治,1/3经过治疗可 以与癌长期共存。他平静下来仔细思考,改变了认识,有了希望和信心。他认识到,确诊癌症决不是意味着宣判了死刑;治疗癌症需要坚强、勇敢,更需要聪明―选 准正确的治疗方向和道路。许多癌症病人并不是死于自己的病,而是死于恐惧和错误的治疗。他相信,只要不恐惧,不急躁,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就有 机会远离死神,即使到了中晚期,也可长期与癌共存。

5年来,他只接受了切除肺癌手术,他拒绝了切除脑瘤的开颅手术,拒绝了化疗、放疗,拒绝了多种“癌症特效药”,他相信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他采用一些自然的方法来恢复体能,而不是急于用药物围剿自己体内的癌细胞。他采取的是充分发挥身体自愈力的自然疗法。

1,他树立了正确的治疗理念,克服了恐惧、急躁,笑对癌症,理智对待癌症,满怀信心地对待癌症,以惊人的的勇气和毅力对待癌症。

2,他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忙碌、紧张、焦虑,变得悠闲、宁静、放松,无欲无求。他彻底改变了生活习惯。

3,他每天认真做好5件事:吃,喝,拉,撒,睡。
他吃得够杂,每天吃的不下25种:5-6种粮食,4-6种豆类薯类,至少6种蔬菜,3-5种干果,1-2种鱼和肉(以鱼和禽为主),2-3种水果。
他吃得够粗,每天吃的,有超过2/3的粗粮(糙米、全麦面、红米、黑米、薏米、荞麦、玉米、小米等杂粮),红薯是每天早餐必吃。上下午加餐吃干果和水果。
吃得够素,但不“绝对素”,鱼肉约占1/10。
吃得足够天然,不吃过度加工的食品。主要采取煮、炖等烹调方法,尽量少炒,杜绝油炸,几乎不上餐馆。
把喝看得和吃一样重要。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天喝约2400毫升开水,其中约两成早上喝,4成午休后喝,一成晚餐后喝。
尽量让排泄有规律,保质保量,通过饮食(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多喝水)来调节拉和撒,杜绝便泌。
早睡早起,能睡就睡,尽可能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不靠药物靠心神安定,保证每天睡眠不少于7小时。

4,他从自己的身体条件出发,坚持每天步行5公里,风雨无阻。他把这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5,他坚持日光浴,晴天就出去晒,不分酷夏与寒冬。

6,他坚持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深呼吸。他手术后到苏州疗养,住在空气新鲜的湖边,加速了身体的康复。

7, 他主动抗抑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努力做到身心合一。家人和亲友的关爱,是他较快康复的重要促进力量。他的家庭没有沉浸在恐惧、忧伤的情绪之中,而是充 满了欢乐的气氛。儿子买了一大堆音乐、相声光盘。他特别喜欢听相声,每当听到可乐处,全家开怀大笑不已。在家养病期间,经常有朋友来访,大都兴致勃勃,讲 许多有趣的事,营造欢乐气氛,帮他增强信心。他手术后还到深圳郊区住了一段,经常漫步在海边和山间。有年冬天,他重返滑雪场,身临雪山。这些时候,他都神
清气爽,心情舒畅,感到胸怀宽广,身心合一,精神力量变得异常强大,消极情绪一扫而光。
其实,凌志军的康复经验不仅适合癌症病人,对其他慢性病患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韩启德质疑频繁体检
有些癌症不发现可能终生无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