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第二篇,说说他的错误。

回答: 第二篇kai20022014-02-14 21:33:41

中医古书上的谬误数不胜数(如果其中有对的话),什么《本草纲目》《医
宗金鉴》,现代中医基本没读过,知道的少,其中的谬误他们也不信,也认为是
历史局限性,所以批评者对这方面的攻击是隔靴搔痒,也有“取巧”的嫌疑。他
们信的是教科书,所以要回答上述中医的问题,说服工作的靶点是教科书所搭建
的“空中楼阁”,即所谓中医理论。整个中医理论其实零零散散混乱不堪,唯一
能把各部分联系起来的就是“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一旦废掉,整个中医理
论就轰然崩塌了。

  什么是“辨证论治”?这是现在“学院派”式的,“教科书”式的中医看病
方法。它的看病公式是“望闻问切收集资料→辨别‘证型’(辨证)→确定治法
(论治)→按治法开药”。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吃了很多煎炸食物,口舌生疮,
长痤疮→证型是“热证”→治法是“清热”→用药是黄连黄芩等,这是很多中国
人从小听过的。可见“证型”一旦确定,后面两步都是水到渠成的,所以中医整
天把“辨证论治”的咒语挂在嘴边。

  绝大部分中医就一直在这条糊涂公式中打转,问题出在哪里?答案是“证型”
(又称“证候”)是伪概念,是皇帝的新衣。为什么口舌生疮,长痤疮就说是
“热证”,“上火”?为什么“清热”就要黄芩黄连呢?难道就因为妈妈这么说
过?这只是一种“约定俗成”,没有为什么,先人为地把一些症状体征和特定
“证型”(如“热证”)联系起来,又人为地把一些草药归入某种功能类别(如
“清热”)。换句话说,“证型”是主观臆断,不是客观的。



碎碎叨叨说半天,就想把中医的辨证论治打下去,可惜他中医诊断都不知道,问出为什么口舌生疮,长痤疮就说是“热证”,“上火”?口舌生疮,长痤疮就说是“热证”,“上火”,是他自己说的好不好!本身就不对,口舌生疮,长痤疮这根本就不是分型的标准。然后又说为什么“清热”就要黄芩黄连呢?他该去学学中药学了,了解下药性。

结论:中药和中医诊断完全不懂的人,你认为他是专家,你先打打他的假吧。他的脉篇,更是扯谈,没欲望说他,说他是太抬举他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