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呃逆的特效穴位:内关穴、合谷穴。
(2011-01-27 16:32:40)
呃逆,俗称“打隔”。临床上可表现为不能自制的连续打饱嗝,声音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隔时间不定,还会伴有胸膈部的痞满不适,胃脘部的胀满不舒服和情绪的不安等症状表现。 呃逆的病因多种多样,进食太快、过量食用生冷或因辛热的食物、突然吸入冷空气、或腹部受凉,或滥服寒凉药物损伤胃阳,情志的突然变化、年老体衰或病后人体中气还没恢复的时候都会因为体内气机不畅,使气逆上冲胸隔而发生呃逆。 本病有虚实之分: (1)、实证:实证多是因为寒凝、火郁、气滞和痰阻等因素导致胃气不能正常下降; (2)、虚证:虚证则是因为人体脾胃阳虚或是胃阴耗损等正虚气逆而致。治疗呃逆的穴位有:内关穴、合谷穴。 内关穴:本穴穴位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命名:内、内部;关,关卡;“内关”是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穴位注入体内。本穴物质是间使穴传来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同被关卡阻挡住了一样,所以名“内关”,亦称阴维穴。 部位: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主治:(1)、本穴对于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陇吐、胸胁痛、上腹痛、腹痛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3)、治疗失眠心悸等; (4)、配公孙穴治疗肚痛; (5)、配隔俞穴、足三里穴治疗胃脘痛、呕吐、呃逆; (6)、配隔俞穴治疗胸满支肿; (7)、配外关穴治疗上肢不遂; (8)、配建里穴除胸闷; (9)、配三阴交和素髎治疗痛经; (10)、配合谷穴治疗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