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大战幽门螺旋杆菌(科普)

来源: Morning3evening4 2013-12-12 16:55: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58 bytes)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重要原因。它通过对胃壁保护层的直接破坏使胃酸对胃壁的侵蚀导致疾病,也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胃酸分泌过多有关联。统计的数据表明,80%的胃溃疡和90%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而最新研究发现,具有传染性的幽门螺旋杆菌还可能引起胃癌。它是成年人中最广泛存在的慢性细菌性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在人群中的分布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国的平均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约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达50%以上,70岁以上高达近80%。另外,中国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从上面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是所用的感染者都会出现病症。为什么有的感染者出现病症,有的不出现的分子机理还不是很清楚。


在西医里,早期应对胃酸过多的方式是Antiacids,包括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等弱碱性的化学物质。这种药理上的逻辑是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显然这是对付已经分泌到胃里面的胃酸,没有堵住胃酸的源头,是一种治标不制本的应对措施。

在搞清胃细胞分泌胃酸的分子机制后,制药公司研制了新一代的药物--小分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和细胞里控制胃酸分泌的大分子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胃酸的分泌。这类药物有好几种,ranitidine,nizatidine, famotidine, cimetidine,omeprazole等。个人经验,这类药物的效果非常好。一般按照说明使用,30分钟后就能减轻胃部不适。对紧张造成的胃疼也很好:以前学开车时,常因紧张而出现胃疼,一般服用雷尼替丁20分钟后疼痛会消失。估计我胃酸一直偏高,一点影响就会导致出现状况。由于它们的广泛使用和相对比较安全,这些药很多都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可以在超市直接买。这种药虽然堵住了胃酸分泌的源头,但没有找到导致疾病的病因。同时,长期使用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是有的,已经知道的包括增加一种特意细菌的感染机会,增加肺炎和骨折的机会。

真正找到病因的是澳大利亚的两位“赤脚医生”: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 1979年,这两位医生偶然发现了胃病(chronicgastritis and gastric ulcers)病人的胃里有一种叫Helicobacterpylori的细菌。他们开始怀疑并提出了可能是细菌导致胃病。然而,这项发现并不符合当时“正统”的医学理念。当时的医学界认为,健康的胃是无菌的,高度酸性的胃酸会将人吞入的细菌迅速杀死。面对同行的质疑,两位医生自己亲身实验,服食培养的细菌后,都发生了胃炎。其中一位还经过几年治疗才治愈。

找到病因是细菌之后,对应的方案就简单了。目前的抗生素加减少胃酸分泌的治疗法简单有校。治愈的机会相当不错。两位医生也因此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奖。

之所以称他们是“赤脚医生”,是因为他们找到的病因是细菌,不需要大制药公司的参与来找新药,现有的抗生素就可以用来治疗。在治疗上,目前面对的是重新感染的问题,和抗药性问题。这两种情况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控制。抗药性可以通过同时使用两种甚至三种抗菌素来达到目的;而重新感染可以通过改进个人卫生方面的措施,而更加高效的方案可能是疫苗。疫苗的研究进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有效而安全的疫苗还没研制出来。但对于不发达国家的高感染率,疫苗往往是最经济而有效的。本人是长期胃病患者,大学还有过大出血的历史,最后确诊是十二指肠溃疡,病因是这种细菌。第一次的抗菌素治疗有效,但两年后又复发,正准备再来一次。

在诊断方面,粪便检测最牢靠,它直接检测细菌,但可能不够灵敏;血液检测呢,可能是过去感染过,现在没有了,但抗体还在,所以该方法灵敏但不合适再感染的人群; 直接去胃部取样检测的方法太麻烦,一般是在胃镜检测时顺便取样。国内临床似乎有一种检测呼出来的气体,因对这个没有研究,不敢妄加评论。建议有胃部不适的患者,首先该检测的就是这个细菌。


向两位“赤脚医生”致敬!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所有跟帖: 

好科普!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18:36:29

国外也有呼吸检查啊。 -小一小二- 给 小一小二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13 postreply 18:43: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