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指的是培训,总住院医,科室轮转,大查房,会诊,跨科室的病例讨论会等,在一起。
协和是1917年到1921年由美国政府拿出庚子赔款建设的。洛克菲勒财团完全掌控其运作并委托约翰霍普金斯管理教育合培训。 协和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叫医学预科,就是在北大(燕京)生物系的三年。解放前是全部采用美国教科书,临床培训接受美国医学院的毕业生。医院里只准说英语。我见过几个老清洁工,他们居然能听得懂一般的英语口语。外科住院医生需要轮转所有的外科分科。内科住院医生也需要轮转所有的内科各分科。医生必须总结过去治疗过的病人,做病例报告,发表文章。顺便一提此坛一位执照医生甚至认为美国医生没必要写文章,也没有必要用学术论文来衡量医生的水平,这在协和是不允许的。即使是在解放后,协和改名叫做了首都医院,住院医生不写文章也还是不可以的。
病例讨论会是衡量医生水平的时候,特别是一些跨科室的病例讨论。协和的临床大楼有一个阶梯教室,叫做10楼23,主治医生先简述病史,病人被轮椅推进阶梯教室,让大家看到这位病人的全身状况,然后推回病房。墙上悬挂所有的影像学检查图片,宣读各种化验检查结果。各科的大人物都侃侃而谈,并且需要引用当今世界在这个问题的最新文献资料来支持自己的看法。不懂外语的不读最新文献的就自然不能胜任,迟早就得走人。共产党得领导人例如刘少奇和陆定一是最支持老协和的全套培训制度的。病人死亡后会接到尸检通知,对于诊断模糊的病人都要做尸检,这时候协和的医学生和相关的科室医生都会坐在尸检解刨室的阶梯台阶上从头到尾观摩尸检的全部过程。
初到的住院医生要工工整整地书写病例。书写不合格的要从新书写。病案室有所有著名医生书写的几十年前的病例,大多是英文的。住院医生可以前去借阅。解放后改成了中文书写, 如果你阅读张孝谦,曾宪九,吴未然等大师们写的病例,加一个字减一个字都难。住院医生们随时可以借到大师们写过的病例,参考学习。共产党做的好的一件事就是花了大量外汇充实协和的英文杂志收藏。解放后的协和医院拥有全中国最全的英文医学杂志收藏。全国各大学的科研人员搜索文献,可以到协和来借阅。卫生部有意保护了协和的许多教授,并且成立了高干病房。中共领导人无论是住院301,305,还是北京医院,需要协和医院的教授专家会诊时,立即有小车来协和接人。
。。。
病案室,图书馆肯定是前两项,而且至今也是全中国最好的。。。
所有跟帖:
•
更正一点:叫做10楼223
-riverside-
♂
(0 bytes)
()
10/19/2013 postreply
05:17:12
•
谢谢更正,是223. 居然碰到校友啦,敬礼!
-御用文人-
♀
(0 bytes)
()
10/19/2013 postreply
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