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pivicaine 如果大剂量注射进入血管,通常会产生心脏毒害,多为心跳骤停

来源: 御用文人 2013-06-02 21:33:1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9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御用文人 ] 在 2013-06-03 10:08:2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针管回抽没有血液(表明针头位置正确),于是分次共注入30毫升的局麻药(Bupivicaine,布卡)。”

本例正好是心跳骤停。通常检查针头的位置是在穿刺以后,回抽有无回血。然后才将 30 毫升 Bupivicaine 分次推入。然而回抽未见回血,并不能保证针头不在血管里。因为,如果针头刚好扎进了血管内膜与血管外膜之间,回抽时也可以无回血可见。但是注射时却仍然能将布卡推入血管腔。 30毫升的布卡直接注入血管,这么大的剂量,必然会引起心跳骤停。神经阻滞麻醉应该变换穿刺针的方向,多次推药,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次推药误入了血管。

病人之所以能够抢救成功,完全归功于人工心肺机。可能该医院的心外科刚好有预定好的开心手术。所以 Perfusionist 刚好有“湿备”好的人工心肺机待用,立即把下一个开心手术的人工心肺机调过来抢救这个心跳骤停的病人,只要插管股动脉和股静脉,无需浪费时间去排除气泡,在 30分钟内连接好了体外循环,立即启动体外心泵恢复血液循环,所以该病人才得以救活。如果体外循环装置未能在 30 分钟内启动,心脏的复苏的可能性非常低微。

如果该医院没有碰巧刚好有一台“湿备”好的人工心肺机待用,病人的抢救就不可能成功。病人死亡后的尸检,如果抽取到的血液标本里含有足量的 Bupivicaine 或它的降解产物,那么负责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 V医生将仍然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本例医疗事故虽然未产生严重后果,但是仍然不能排除V医生是事故的负责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