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一些相关的研究

来源: dudaan 2013-04-06 07:16: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064 bytes)
回答: 茶叶,牙膏,氟,和健康瑞冬2013-04-06 01:04:23
Kpenkoropckuu[1]于1963年第一次报告了在越南由茶氟引起的氟牙症流行。之后,国外陆续出现了茶与氟以及与氟病关系的报道。Cook和France[5]于1976年首先发现英国7~16 岁儿童每日摄氟量中由茶来源的氟占50%以上,而饮水中氟仅占8%~14%,致使其总摄氟量超标。1989年Bilbeissi[6]报道了约旦6~13 岁儿童在饮水氟含量仅为10~49 μmol/L的条件下所发生的重度氟牙症的高度流行,并证实饮茶与氟牙症的发生及其 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中国,对于多数汉族居民来说,饮茶基本是成年人的行为,在内地汉族居住区未见饮茶与氟中毒有关的报告。但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发现了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氟牙症和氟骨症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长期饮用高氟含量的砖茶、边茶等有关。有学者将这种特殊类型的氟中毒称为“饮茶型氟中毒”[7],其特点如下。

发病特点


1.嗜茶习惯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四川新疆甘肃等地聚居的藏、哈萨克维吾尔塔吉克蒙古等民族有饮用砖茶、边茶,或以其配制成奶茶就 餐、待客,或以其加入炒熟青稞粉中捏制成糌粑为主食等生活习惯[7-13]。一般而言,这些地区氟病的发生有民族分布特点,但主要 与有无饮用砖茶的生活习惯有关。砖茶氟含量是一般商品茶的100~200倍[13]。上述少数民族地区小儿从添加食品起即开始饮茶,成人每餐必用煎煮的浓 茶水伴食,每日消耗茶量为20.44~30.00 g[7-11]。砖、边茶中氟含量为297~975 mg/kg[7,8,11],这些地区人均每日总摄氟量少儿为5.49 mg,成人大于8.95 mg[7,8,10,13]。人均由茶中摄入的氟量,少儿为5.17 mg/日以上,成人为7.64~20.00 mg/日[7-13],茶氟占总摄氟量90%以上(表1)。关于人均每日总氟摄入量的标准,WHO建议为2 mg,美国1989年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s)推荐的标准为少儿每日总氟摄入最高限量2.5 mg,成人每日总氟摄入量1.5~4.0 mg[11]。由此可见,上述人群日氟摄入量均远远超过了最大安全氟摄入量(4 mg)。而居住于上述地区的汉族人群,没有饮用砖茶的习惯,其少儿和成人的日氟摄入量均低于安全氟摄入量[11]。

2.自然环境


分析上述氟病流行地区(下简称病区)的水文、地貌和气候条件,饮水氟含量为5.5~30.5 μmol/L[8-14],低于国家饮水含氟卫生标准(50 μmol/L),属低氟水源地区。而病区经济以牧业、农业为主,几无工矿企业,生活燃料为木柴,无燃煤污染,交通不发达。土壤空气以及粮、肉、奶、盐等食品的氟含量均不高。上述地区气候均属长冬无夏,年平均气温为0.2~7.8℃,海拔高度为1 400~5 798米。患病人群的饮食结构中,除均有长期饮用浓茶习惯外,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其它民族则以粮食肉食奶制品为主。至于病区海拔高,气温寒冷,饮食单调,缺少蔬菜等情况与氟病病情的轻重有无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8,12]。

3.饮茶类型


在病区生活于同一环境、饮用同一水源的人群中,有饮砖、边茶习惯的少数民族人群患病,而无饮砖、边茶习惯的汉族人群则未患病。另外,当地凡与少数民族通婚的汉族,习惯于饮用砖、边茶后,也出现氟牙症和氟骨症[8,10]。

流行情况


饮茶型氟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氟牙症、氟骨症和尿氟增高,且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表2)。与饮水型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大致相似,但病情一般较后二者为轻。

1.氟牙症


藏族以白垩型为主,着色型次之,缺损型极少[9]。而哈萨克族则 以釉质缺损的重度病变为主[11]。各病区氟牙症检出率:0~7岁小儿为27.06%~30.17%[8,9];8~15岁少儿为 53.78%~93.85%[8-10,12-14];16~30岁青年为79.45%~93.33%[8,10,14];大于30岁的成人为 43.47%~63.12%[8,9]。均构成病区流行(>30%)[15]。由氟牙症流行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约1/3的乳牙出现了氟牙症,而氟牙症流行最重的年龄段为1958年以后出生的人。

乳牙釉质的形成是在胎儿期,此时若其母体摄入高氟,则氟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分布于胎儿的颅骨中最多,且随母体摄氟量和胎龄的增长而增高[16,17]。因此乳牙也会发生氟牙症。但氟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的量比机体自身摄入的氟量少,所以,乳牙氟牙症的患病率比恒牙者为低。

砖茶是1958年民族改革以后大量供应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在民族改革以前,藏族主要饮用土茶(一种野生的草本植 物),其含氟量为56.5 mg/kg,比砖茶含氟量低得多。1958年以后藏族已基本不饮用土茶了。恒牙釉质的形成期是在3岁以前,所以1958年后出生的人氟牙症病情明显加重的 情况与上述饮茶种类的改变是相符的[8,10]。

2.氟骨症


病区成人X线检出率为16.67%~97.14%,以早期轻度为主,主要为硬化型[9,10,12]。氟骨症体征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呈慢性、累积的氟中毒过程。

3.尿氟量


病区有饮茶习惯的少数民族的尿氟含量平均为1.73~5.53 mg/L,显著高于该病区对照组汉族的尿氟含量(0.54~0.82 mg/L)[8,10,12-14]。间接说明茶氟是可以在体内蓄积的。

饮茶引起氟中毒的原因分析


饮茶型氟中毒症状的出现及对人体的损害是一个缓慢而不易为人觉察的过程。主要与少数民族的饮茶习惯有关。茶叶中的氟主要来源于土壤大气,茶氟含量随叶龄的增长而提高。春季新叶萌发,开始累积环境中的氟。所以,在春季采摘茶叶的时间越早,茶尖越嫩,其氟含量越

低[18,19]。砖、边茶是用茶的粗老叶片、叶梗加工而成的,其氟含量是一般商品茶的100~200

倍[14]。茶叶经沸水浸泡后,叶片中的氟迅速溶出[20]。上述少数民族的饮茶方式是将高氟含量的砖、边茶用水或 奶进行煎煮,每餐必用其伴食。这使得茶氟的溶出量和摄入量均显著增加。若长期饮用,再加上饮水中的氟,摄入体内的氟就会超过标准(>50 mol/L或>4 mg/日),导致慢性氟中毒。

由此可见,人体摄入氟的安全范围并不很大,若要利用茶来提供氟,关键在于所饮用的茶品。 提示在利用茶来防龋的同时,应考虑劣质茶中高氟含量可能导致的后果。应该建立起“多氟源、总摄氟量”的概念,从而做到安全、合理地用氟。我国汉族人通常饮 用的茶品和饮茶方式不同于少数民族。因此,对多数汉族人来说,尚不存在通过饮茶摄入氟过量的问题。但茶作为氟的一个来源,其质量与含氟量应引起重视。

所有跟帖: 

谢谢补充! -瑞冬- 给 瑞冬 发送悄悄话 瑞冬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6/2013 postreply 13:45:5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