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汉堡?转贴一篇我看不懂的文章

来源: dudaan 2013-02-12 09:11:2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38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dudaan ] 在 2013-02-12 17:16:0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随着人口迅猛增长,依靠传统的食物生产方式,人类将无法养活自己。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开发新方法新品种,以满足未来生存需要。比如,试管汉堡,有谁想尝一尝?

“概念”成真不遥远

荷兰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近日推出一桌“未来大餐”:一块试管牛排上,用牛肉纤维“编织”出英文单词“meat”(肉);餐前点心用“水果肉”制 作而成;红绿条纹的寿司来自转基因“蔬菜鱼”;通过微波脉冲可随意调制葡萄美酒,一杯意大利蒙特诺干红,或一杯西班牙西拉佳酿;还有专供小孩子的甜炸蟋 蟀、编程可乐和 “神奇肉丸”———原料是干细胞生成的人造肉,富含维生素,嚼起来脆脆的。

不过,这些食品还不能入口,它们只是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推出的“概念食品”。其中,“神奇肉丸”用橡皮泥捏制而成,牛肉用粉红色毛线编织而就。但这些“概念”并不荒诞。这所大学的助理教授克尔廷·凡·门斯沃尔特说,它们“几乎接近现实”。

凡·门斯沃尔特是网站“未来自然”的幕后策划,该网站深受“技术狂人”热捧,汇集了一批工业设计毕业生、生物技术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家和哲学家,试图向人们呈现未来食品的样品。从技术层面而言,这个梦想距离现实只有一步之遥。

譬如,人造牛排技术还有待继续研究,但披萨饼上的馅料距离实现“全人造”已不远。试管牛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马克·波斯特博士表示,世界上第一个人造汉堡即将问世,它由100亿个实验室里培育出的细胞合成。

模拟“天然”非标准

波斯特博士曾制作过心脏瓣膜,眼下,他和荷兰其他科学家正致力于解决一个难题:如何让“肉”从胶状碎末变成人们能够接受的形态,即传统的肌肉形态。他们考虑使用电击法。

开发未来食物的关键是什么?眼下科学家们的实践似乎想证明:关键不在于科学家们能做出什么样的食物,而在于我们能接受什么样的食物。更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试图“拷贝”人类所熟悉的肉是一种平庸和徒劳行为,证明人类对食物的无知。

“认为‘天然就是好的’,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它停留在人们臆想中的过去,停留在食物仍是‘真实存在’的时代。”联合国顾问、曾负责国际食物创新研究项目的荷兰学者路易丝·弗雷斯克说。

凡·门斯沃尔特也认为,复制已知食物是一种“延宕”行为。他说:“这不是创新。‘天然’是最大的营销诡计,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欺骗。”

公众抗拒是阻碍

高新技术食品研发的最大阻碍,也许并不在于技术,而是消费者的“拒绝”心理。由于消费者对“人工食品”高度警惕,食品生产商对转基因食品研究极为谨慎,即便涉足,也尽量保持低调,而这些企业的资金投入正是相关研究得以推进的关键。

较之美国,欧洲国家对转基因食品开发更为谨慎。荷兰人比其他欧洲国家更爱吃猪肉,但他们的食品公司并没有公开资助艾恩德霍芬理工大学的项目,或其他任何有关人造肉的研究项目。凡·门斯沃尔特的“未来食品”计划,经费来自政府。

对于食品行业的“神经紧张”,凡·门斯沃尔特颇为不屑。他说,这个行业一看到类似“药剂寿司”的字眼,就赶紧声明:“千万别把我们的名字和那个 词放在一起。”有一次,在一个食品与纳米技术科学研讨会上,欧洲最大食品公司的执行官恳请凡·门斯沃尔特,一定不要向外界宣布他出席了这次会议。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畏惧心理,起源于美国生物技术巨头孟山都的失败经验。弗雷斯克说,转基因生物研究始于杀虫剂,这是一个“历史性错误”:由于 孟山都在美国和印度推广转基因杀虫剂不慎,导致公众对转基因产品闻之色变,继而对生物技术丧失信任,不仅令富人无法享用食物新品种,也影响到穷人的温饱问 题。例如,数亿非洲人以木薯为主食,但因为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急刹车,木薯易招虫病的问题难以解决。再如,转基因稻米可使产量提高40%。

弗雷斯克承认,转基因技术的确存在风险,但较之从前,科学家已经能够更好地加以控制。

荷兰科学家仍竭力避免使用“转基因”这一字眼,但欧洲很多科学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技术开发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欧洲必须跟上步伐,否则将落后于世界。

别无选择?

无论目前公众出于何种心理对“人工食品”敬而远之,但科学家们警告说,各种因素将导致传统食物供应方式无以为继,坚持“全天然食物”很可能挨饿。

瓦赫宁恩大学人文哲学教授科尔·凡·德尔·韦勒相信,道德因素最终将促使公众接受新技术食品,至少能接受人造肉。

用韦勒的话说:“人们将看到‘人工培养肉’的道德优势。从一头猪身上提取干细胞,而不是在屠宰场宰杀成千上万头猪,这种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接受。”

“环保”是另一个推动因素。韦勒说,在沙漠地区,人们利用太阳能“生物反应堆”生成肉类,能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它所需土地和用水量是传统养殖法的1%和2%,温室气体释放量也能减少90%。”

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仰仗矿石燃料的运输与化肥的终结,将在未来25年里推动食物供应发生巨变。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稻米、小麦和玉米,大多生长在气温最可能上升的国度,这一前景令人担忧。危机将从玉米开始,气温超过30摄氏度,它将无法生长。

专家称,食品价格再也不会像2000年时那么便宜,仅人口增长一项,就足以拉高未来食品价格。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布鲁姆的最新研究显示,到 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至90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预计,届时我们必须多生产40%食物方能不挨饿,而传统食物生产方式根本无力解决这一难题。

伦敦城市大学粮食政策教授蒂姆·朗提醒英国政府,仰仗石油的传统食物文化已经结束,寻求生物多样化的粮食政策势在必行。

未来,当一些闻所未闻的“非天然”食品摆在面前时,也许我们已别无选择。

所有跟帖: 

杜编的车刨出来没?拜个晚年! -恶俗老狼- 给 恶俗老狼 发送悄悄话 恶俗老狼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09:39:53

谢谢,车是出来了,但是路变成了单行线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47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09:41:48

路还没清出来啊?我们这周日就都清干净了。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09:44:52

雪太多无处堆,学校仍然停课,因为孩子们没有能等校车的地方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13:41:06

低级科幻,小时候看过一篇发表于59年的“20年后” -华山97- 给 华山97 发送悄悄话 华山97 的博客首页 (23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11:06:03

我小时候看过一篇叫割掉鼻子的大象的文章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33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13:45:01

所谓的人造汉堡包吧? 我俄罗斯同事说他们就有用石油做得caviar. 还有twinkies 70% 的原料成分是化学制品。 -betadine- 给 betadin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12:43:09

这个世界越来越可怕了。 -晓雨1- 给 晓雨1 发送悄悄话 晓雨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2/2013 postreply 18:58:3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