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 Zone Challenge:为更长久的健康生命做体验

这两天开始读 Blue Zone Challenge: A 4-Week Plan for a Longer, Better Life。Dan Buettner 对世界上长寿人群(Blue Zones)的研究让我很受启发——原来长寿不是偶然,而是一种生活结构。
书里的 Whole Food Plant-Based Diet(WFPB)理念,我觉得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生动、更可执行。但要真正活出 Blue Zone 人的样子,现代人确实要改变很多习惯:

一、要给“关系”和“生活”留时间
Blue Zone 的人普遍工作时间短,他们有时间和朋友见面、一起吃饭、聊天、走路。我意识到,如果我们被工作填满,就不可能拥有那种“社交滋养型长寿”。这意味着要刻意减少加班,让生活更简单。

二、饮食要慢下来
想吃得像 Blue Zone 的人,就不能太图方便。要多花时间研究植物为主的食物、豆类、全谷、坚果和蔬菜,要准备、要搭配,也要让食物有温度、有香气。这并不是“节食”,而是一种“回归自然”的饮食仪式感。

三、节假日是最佳实验场
节假日不只是休息,也是重新设计生活节奏的机会。可以少一点外卖,多一点在家做饭、和家人一起走路、泡茶、聊天。长寿不是延年,而是让每个平凡日子更有活力。

四、Vitality Test 的小提醒
我做了书里的 Vitality Test,结果显示我的“健康寿命”是 85 岁——比我理想的 120 + 要短。这让我意识到:我其实还不太清楚自己每天蔬菜、豆类、谷物的真实摄入量,没有足够的社交和与信仰有关的活动。以后,我会有意识地去改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