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5 爱心宣言

305                               爱心宣言

 

(一)“你的心脏就是你的健康!”

    请在五秒钟内抢答:“一天24小时,有多少秒钟?”

    敢于抢答者很少,偶有中、小学生能够应声答出“86400秒”(60×60×24),但进一步追问:“这个数字,与我们心脏每天跳动次数有什么关系?”,能回答的就更少了。

    儿童心跳较快,9个月之内的婴儿每分钟心跳140次;老人心跳较慢,成年人心跳每分钟60—80次,平均75次。

    按心跳75次计,心脏每天的工作量是108000次(75×60×24);按少60次计,也有86400次。您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累了,往床上一倒,呼呼酣睡8小时,可心脏呢?仍然忠于职守地为您工作,只不过稍微跳得慢一点而已(每分钟50次左右)。肔(tā,人称代词,指生命体中活的器官组织;不忍心用无生命的指物代词“它”,从《康熙字典》复活这个古人尊重生命体,是“他、她、它、祂、牠”家族新面孔成员)一天24小时,分分秒秒不停歇,似乎不顾休息,不知疲倦地工作。

 

    当缺乏工具需截断一根细小铁丝时,人们便捏着它反复折挠,只需折挠几次或十来次,铁丝便断了折断处发热。汽车轮胎用橡胶等弹性、韧性极佳的材料制成,每天负重工作(即反复折挠),多则两、三年,少则几个月,便开裂报废了。

 

    一个人活到30、60、90岁,心脏跳动(折挠)的次数简约地计算是:

    30岁  80次×60×24×365×30≈1260000000=12亿6千万次;

    60岁  75次×60×24×365×60≈2360000000=23亿6千万次;

    90岁  70次×60×24×365×90≈3310000000=33亿1千万次。

 

    什么是奇迹?这就是奇迹!而这奇迹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胸腔里!

    请看,大自然(上帝)制造的这个高级、柔软、坚韧、精密、奇巧有情有义的脏器,是何等地经久耐用!肔(tā)是世界上所有器物中,最经得起折挠的!从工作量来看,心脏每天是多么辛苦、劳累!

 

    问题在于,对这样一颗无比宝贵、具有灵性、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工作的赤诚的心,竟然有人不爱护,不珍惜!

    在那些茫然无知者的头脑里,根本没有“心脏需要关照、呵护”的概念。他们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方式非常恶劣,往往超过心脏负荷的极限。他们倚仗“年轻”、“身体好”,暴饮暴食,烟酒过度,毫无约束;性爱泛滥,放纵自己;疯玩手机,狂刷游戏,赌博上瘾,昼夜颠倒吊儿郎当,不知节制;还有“读书狂”、“工作狂”、“游狂”、“网虫”、“电视迷”、“低头一族”……恣意妄为,尽情发泄,贪图一时之快,侵占睡眠时间,根本没有顾及胸腔内还有一颗需要爱护的心。久而久之,坏的生活习惯使心脏积劳成疾,过早衰竭。到那无力再度挥霍生命、瘫卧病床的痛苦时刻,虽然流下了忏悔之泪,却悔之晚矣!

 

    心脏构造精巧,坚韧结实,虽然理论上“经久耐用”,但如果不依照规律作息,长期熬夜,超负荷工作,很容易过劳犯病。尼古丁、酒精和脂肪,是肔的天然大敌,摄入过量必定戕害肔,使之生出疾病来。心脏一旦带病工作,说不定某日某时猝然停止跳动,如果抢救不及时,这颗心脏的主人,便一命呜呼,恶果自食了。——这时,您能怨怼谁、责怪谁呢?大多数非先天性心脏病英年早逝者,不怨天,不怨地,只怪自己不争气!医学研究表明,多种心血管系统病变起始于20—30岁的年轻阶段。

 

    20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的积累,富裕家庭增多了,于是,种种营养过剩的“富贵病”应劫而生,使心血管系统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因饥荒而死的人,数量占第一位,但那是社会问题;因艾滋病而死的人,数量占第二位,与本人吸毒、性乱等不良行为有关。世纪末,全世界真正因“病”而死亡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仍然“位居榜首”(癌症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因此,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从小认识到心脏的重要性和强度极限,增加必不可少的心血管系统保健知识,爱护自己的心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愉快地尽享天年,非常必要。

 

    您这一辈子愿意让心脏跳动多少次?有自主选择上述“30岁—60岁—90岁”三组数字的全权。除遭遇天灾人祸,不可抗拒因素夭折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今朝有酒今朝醉,醉倒方休”、宁愿“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人物。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自己心跳“30岁组”的数字,甚至比这更少。当然,大多数人希望选择“90岁组”的数字。

    如果您希望选择“90岁组”的数字,那么,请严格遵循“90岁组”“爱护自己、注重保健”的生活方式。

 

    “你的心脏就是你的健康!”请牢牢记住世界卫生组织WHO上世纪80年代衷心劝告世人的这句金玉良言!

     啊,朋友,请自爱,请呵护你的心脏!

 

(二) 可怕的是“无知”

    笔者懂得养生的道理,是受到一位汽车司机的启发,后来不断学习、实践、体悟,才慢慢养成爱护自己,注重保健的生活习惯。

 

    黄师傅是上世纪60年代的劳动模范,一台解放牌卡车安全行车50万公里无大修。他说:东西经不经用,全在于人对它爱不爱护,汽车也一样。早上起来发动车,一定要先把润滑油泵上来,让每一个润滑点全油润滑;起步时要慢慢启动,然后再慢慢将速度提上来;每次加油,都要确保燃油和润滑油没有杂质,一定要添加合格的、干净的油;行车时,通过眼看、耳听和触摸,感受机器的脾性,稍微有一点小小的杂音或异常,要立时停车找出毛病并排除故障……你心里时刻有车,爱护车,车就会全心全意为你工作,双赢双好,皆大喜欢!

    黄师傅性格温和,开车平稳踏实,活到九十多岁无疾而终。当年,他不紧不慢地对年轻的笔者说:“人,也是一样,自己爱护自己,就活得久。抽烟喝酒无度,嫖赌逍遥通宵,毫无自我节制的人,必定寿命不长。”——这位朴实的工人师傅平淡的家常话震撼了笔者,想起临终前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的先父,笔者决心不抽烟,喝酒,绝缘牌赌,不滥交友……成为一个“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自我节制、安分守己的人。

 

    一个人爱护自己的身体,首先要爱护心脏。这个最勤劳的器官,一旦生了病难以治疗,极难康复。肔的“好”、“赖”,对生命的延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脏一旦生病,机体供血不足,全身小毛病、大毛病便会纷至沓来。自古以来,人们认定心脏停止跳动,就是死亡。现代医学虽然新增了“脑死亡”概念,但心脏停止跳动后不能尽快恢复,结果仍然是死亡。

 

    心脏的负重工作能力非常惊人!

    心脏自重约300克,占人体总重量的0·5%(1/200)左右。每次心跳博出约70毫升血液,按24小时心跳10万次计算,一天博出约700万毫升血液(7吨),相当于自重的2万余倍!一个60岁的人,心脏做的功等于把这7吨重物,搬上了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心脏之所以胜任如此繁重的工作,其中一个“奥妙”是肔“有张有弛张弛有度”;心脏最懂得“不会休息便不会工作”的哲理,非常注重“劳逸结合”。

 

    心脏是利用两次搏动的间隙进行休息的。

    人的正常心率为66—70次/分钟,每次心跳约为0·9秒。其中心肌收缩时间约(工作)0·3秒,舒张时间约(休息)0·6秒。大自然的这种安排,近似于8小时工作制,休息时间约占2/3夜间入睡后,心跳变慢约50次/分钟,心肌收缩时间仍保持约0·3秒,舒张时间延长至约0·9秒,相当于6小时工作制,休息时间约占3/4。

    而且,在工作中心房、心室交替休息,休息的时间总是比工作的时间长。

    当您休息、睡觉时,身体负担减轻了,新陈代谢减缓,需要泵出的血液量减少,心脏收缩的力度也随之减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延长,于是,肔(tā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人们应该向心脏学习,会休息的人才有精力胜任繁重的工作。千万不能无止境地透支身体,长期超负荷工作必定损害心脏的健康。

 

    爱护心脏,作息要有规律,不但睡眠时间要充足,还要求深度睡眠好;学习、工作要张弛有度;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要调整膳食结构,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增加有氧运动量和户外活动时间,保持愉快的心情……虽然这些保健知识都是老生常谈,但条条做到,长期坚持,颇不容易。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紧张,往往一不留神,正常生活秩序被打乱,心脏的负担便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

    不过,不必过分紧张,偶尔短期担负重任,事后补充休息,只要不是长期过劳,人的潜能是能够应付过来的。——这里的区别是:“知道器官有负荷极限,不能长期过劳”和“不知道这些道理,不顾一切地消耗”是两码事。可怕的是无知!医学专家说,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其实,学习、工作、生产、社会财富增长、人生事业成功……世界上成千上万成功的事例,大多数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和日积月累的结果。

 

有一副古对联,说透了其中的道理: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通过长期观察、学习、经验积累和体悟,除了身体力行上述常规保健知识外,笔者认为,爱护心脏,还应该每天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几次,最少应该“主动激烈跳动”两次。

 

(三)什么是心脏“主动激烈跳动”?

     心脏“主动激烈跳动”和“被动激烈跳动”是两码事,主动有益,被动有害。

 

    “主动激烈跳动”是有意识的让心脏跳得比平时快。例如:跑步、爬高楼、爬山、打球、跳绳、爬杆、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游泳、打拳、武术、健身房器械运动……凡是通过肢体运动,或气喘吁吁,或汗水涔涔……事先有准备、有意识地促使心脏激烈跳动的,都叫做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上述运动对心脏进行积极锻炼,都是有益的,每天要坚持,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两至三次。

 

    什么是“被动激烈跳动”?例如突然“打炸雷(晴天霹雳)”,近处放“大炮仗”,汽车轮胎爆炸或其它突如其来没有思想准备的巨响;突然跌落或摔倒;突然遇到毒蛇猛兽;半夜做恶梦受到惊吓、熟睡中“抻懒腰”用力过度、性生活高潮……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或思想准备不足促使心脏“激烈跳动”,都是“被动”的、有害的,要尽量回避和减少。

 

    为什么“主动激烈跳动”有益?

    首先是对心脏本身的锻炼,不让肔(tā养尊处优,积累脂肪,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下变得慵懒、娇贵和功能退化,使肔锻炼得越来越强健,搏击有力。

    如果心跳一直平缓,不紧不慢,血液流动也是平缓的。长期如此,血液中脂肪、胆固醇和一些代谢废弃物,便可能慢慢地、日积月累地粘附在血管内壁上。血脂高的人,更容易在细动脉、毛细血管和细静脉中产生脂肪粘附。一开始,这些东西粘附得并不牢靠,但它使血流变慢,甚至吸附、滞留血球、小血团……年深月久,这些东西便会牢牢地粘附在血管内壁上,并越积越厚,使血管内腔变狭窄,并逐渐硬化而失去弹性;在心脏上则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严重时,产生血栓就可能酿成心肌梗塞……

    如果我们每天坚持两、三次“主动激烈跳动”,心脏的收缩力度增大,血管内压增高,血液流速加快,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碰撞、弯曲、拉伸、挤压、振动和冲击,就会使那些粘附得不牢的杂物,通过血流的冲刷作用带走……每天冲刷、清洗,长年累月坚持下去,保持血管畅通,血管就不会提前硬化,不会轻易出现微循环障碍,不会罹患冠心病和高血压。这种冲刷、清洗作用,强制性地使全身所有脏器和组织内部的血液,全部流动更新一遍(或更新一段时间)。笔者从长期实践中体会到,每天例行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两、三次,对降低血压,祛除疾病、保持健康,作用非常明显!

 

    每天使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两、三次,还可以:使神经系统、窦房结(主持心脏跳动的起搏点,俗称“起搏司令部”)的兴奋、收缩和自律作用得到锻炼和加强,使血管强烈收缩和舒张,保持弹性,促进各种内分泌正常进行……好处多多,就不一一细说了。

 

    许多心脏病人半夜猝死,笔者怀疑是“被动激烈跳动”诱发的。特别是熟睡中翻身“抻懒腰”(Chēn四肢和腰背用力抻直)时,由于准备不足,来势猛,力度大,心脏突然蹦蹦直跳,仿佛要从口腔中蹦出来……有心脏病的人经受不住这样猛烈的动作,便心肌梗塞了。

 

    白天头脑清醒时,没有进行心脏“主动激烈跳动”锻炼的人,夜晚熟睡中“被动激烈跳动”时,便会感觉强度大,难受。夜晚屡屡“被动激烈跳动”,便会引发次数更多的被动激烈跳动,且越来越严重,越来越难受……如果每天坚持“主动激烈跳动”锻炼,夜晚“被动激烈跳动”时感觉的力度将减轻,次数也会减少,甚至消除;偶尔发生,不会有很强烈的震撼感,不会从睡梦中惊醒,不会造成伤害。

 

    没有思想准备的“被动激烈跳动”,危害神经系统和窦房结,扰乱内分泌;在惊吓过度时,还可能分泌出某种毒素,导致心跳紊乱,血管受损……当夜晚“被动激烈跳动”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受时,就会诱发和加重心脏病。

 

(四) “主动激烈跳动”的方法

 

    每天坚持锻炼,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两、三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工作繁忙、社会活动多、家庭负担重的青年、中年人,从早忙到晚,回家后累得什么都不想干了。有时候天雨,不能做户外活动;有时候张罗红白喜事,兴奋过度;有时候孩子纠缠,无法脱身;有时候客来殷勤,久坐拖延……种种困难和客观原因,处处设置障碍,很容易使人产生放弃的念头:“今天算了吧!来日方长”——怎么办?一定要克服因循懒散,一定要坚持,坚持便是胜利!坚持就拥有健康!

 

    多年前,笔者在某杂志社当编辑,工作紧张,坐班8小时,无法锻炼,便主动争取做别人不愿意干的“接送报纸、资料和信件”工作。上午10时一趟,下午4时一趟,从四楼跑下去(没有电梯),到传达室办好交接手续,再搂着报刊书信跑上楼,风风火火,行动迅速,任务完成好,实则不事声张地进行了心脏锻炼,真是“ 见缝插针”,“工作、锻炼两不误”。——领导夸奖勤快;但也有人揶揄:傻不及的,好管闲事!

 

    三十多年来,笔者坚持早(或晚)做温柔仰卧起坐36—72次。每次做完,心脏蹦蹦直跳,便用热乎乎的手掌捂在心窝上,将温暖、关爱和抚慰信息传递给肔(tā),欣赏肔欢快、铿锵有力的跳动,感谢肔每天忠实、辛劳的工作!

 

    每天锻炼,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至少要做两次,多则不限,但次数太多,劳累过度,也没有必要。心脏“主动激烈跳动”,带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内分泌、经络……全面得到锻炼。

这种锻炼,要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能蛮干,猛干。特别是有早期心脏病征兆或临界高血压的人,更应该小心从事,量力而行,慢慢增加运动量。须知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开始锻炼阶段,可测量心跳次数,一般以“110次/分钟”为度。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的运动成为惯例之后,承受能力增强,心跳次数多一些,也就无所谓了。但一定要注意运动量,在“有氧运动”范围之内。

 

    “有氧运动”不能以词释义,不是“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运动”,而是指“在血液能够供给心肌足够氧气条件下的适量运动”。其目的是提高心脏的耗氧量,改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对身体健康有特别的促进作用。一般用心律作为衡量“有氧运动”是否过量的标准:运动时心律不超过150次/分钟,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运动时心律在150—160次/分钟之间,为“半有氧运动”,此时血液已不能充分给心肌供氧;运动时心律超过160次/分钟以上,为“无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中的氧气对心肌来说已是供不应求了。

“有氧运动”强调运动不过量,以不干扰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为度;但要求持之以恒,不能“一日曝,十日寒”。“有氧运动”的运动量因年龄而异,因人的体质而异,因偶尔运动和长期坚持运动而异。标准的“有氧运动”是:“微汗即止,因运动产生的疲劳感睡一觉就消除了,对第二天正常工作、学习没有任何影响。”

 

    运动项目则选择自己喜爱、条件允许、不需要邀伴可单独完成的,并注意综合效应。例如,跑步、跳绳,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量较大,一、两分钟,心脏便会激烈跳动;引体向上和俯卧撑,只须做十来次,心脏便会“主动激烈跳动”;仰卧起坐锻炼了腰肌、腹肌、背肌、颈肌……一弯一折,一缩一伸,使整个胸腔、腹腔的脏器:心、肺、胃、肝、肾、脾、血管、神经、骨骼……全部得到了拉伸、压缩、折挠,好处多多。——附带说一句,每天坚持做仰卧起坐30次以上,可消除“将军肚”和腹部肌肉松弛,保持腹部脏器健康,不会患消化、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有氧运动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三、五分钟之内完成,最多不超过十分钟。时间拉长,难以坚持。一般微汗即止,不宜多出汗;出汗多不换内衣易感冒,换衣则太费事。每次运动量以自我感觉不心悸,不难受,不乏力,不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度。不要太劳累,过度劳累难以坚持。

    有条件的人,到周末再来一次量大的运动,出一身臭汗,淋一个热水澡,伸直双腿美美地睡一觉,会感觉身心无比愉悦。周末加大运动量,等于给全身脏器、血管和肌肉组织,来一次大扫除,大换血,彻底清除一周积累的代谢废弃物和残余毒素,消耗多余的脂肪,锻炼脏器的承受能力……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五)《爱心宣言》

 

    从前,每一个医学院毕业生步入医师职业前,都要举手宣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ic,公元前460—前377年,古希腊名医,西方医学之父)誓言》。笔者模仿,试作《爱心宣言》如下(请爱心朋友修改、补充或重新撰写):

 

    我决心爱护自己,从爱护心脏做起;我决心注重保健,从保健心脏做起。我誓言不抽烟,不酗酒,过有节制的简朴的低碳节能生活;我每天至少让心脏主动激烈跳动两、三次;我严于律己,不做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坏事;我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美好、平静而又快乐的人生!感谢高级、柔软、坚韧、精密、奇巧有情有义的心脏,感谢这颗无比宝贵、具有灵性、为我忠心耿耿、勤勤恳恳工作的赤诚的心!

 

    2010-01-01 于 加拿大   2025-5-17修改  2025-9-27 校

 

【补充】日本名医池谷敏郎博士依据30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出每天三次,每次“原地小跑步”一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软化血管,达到不患心血管疾病,健体强身的目的。其操作方法是:放松肩膀,手臂自然摆动,腹部用力挺着,脚尖踮起,原地小跑步。这种无须任何器材、不用外出锻炼、节时省事、简单易行的健身方法现已风靡日本。众多女性证实,持之以恒小跑步,还可保持姣好的身材。——评论:此法与本倡导的“每天让心脏激烈跳动两、三次”异曲同工。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