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夏威夷:《夏威夷骊歌》里的伤感

《夏威夷骊歌》(Aloha ?Oe)是夏威夷最著名的歌曲之一,由夏威夷王国末代女王莉莉乌欧卡拉尼在 1878 年创作。原本,它只是一次送别时的温柔拥抱触动了她的心弦,化成一首充满不舍的告别歌。然而,历史却为它染上更深的色彩——1893 年,美国支持的政变推翻了夏威夷王国,女王被软禁。1898 年夏威夷被正式吞并。1959 年 8 月 21 日 ,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第 50 个州。自此,这首歌对原住民而言,不再只是私人离愁,而是一曲为失去的王国、土地与文化而唱的挽歌。它成了夏威夷历史创伤的象征,也成了一代代人无法忘却的集体记忆。

       有一次,我老妈给我发来她唱的《夏威夷骊歌》,问我:“唱得怎么样?” 我想了想,还是选择实话实说:“您唱得好欢快哟!但这首歌不是欢快的。里面都是伤痛。”老妈显然被我扫了兴,只回了一个字:“哦”,然后就没再说话。我不后悔说了真话,因为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慢慢听懂这首歌背后的伤痛。

       当年我刚到夏威夷工作时,很不理解——在这片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美丽海岛上,为什么那么多原住民不愿意工作,而吸毒、暴力、虐待却如此普遍?我曾问一位来访者:“为什么不去工作?”
      她惊讶地反问我:“我为什么要去工作呢?”
            “那你每天做什么?”我好奇。
            “冲浪、游泳、在海边晒太阳、吃点东西…”她轻描淡写地说。
            “那为什么你会被法官送到我这里来?”我继续追问。
      她沉默了一下,低声说:“吸毒,被家暴。”

       我对这些人看似一些日常的行为产生好奇,于是,一探究竟,看到这些行为下面被掩盖和不被提起的历史——夏威夷原本以种植甘蔗为生,王国被吞并后,末代国王遭软禁,甘蔗产业崩溃,土地被转卖或转租给外来资本。许多人失去了生计与方向。政府发放补助,但没有经济机会,也没有文化根基的支持。金钱和福利并没有带来繁荣,反而助长了毒品、酗酒和家庭暴力。

       这一切,像海浪拍打岸边的岩石,代代侵蚀着他们的生命力——这就是所谓的代际创伤传承:不是一场创伤,而是一条不断延续的悲伤长河。

       我慢慢理解夏威夷人的故事——他们对末代国王的热爱与怀念,他们对王国被吞并的愤怒与无奈,他们对外来者的戒备甚至敌意,年轻的一代甚至不会说夏威夷语,然而,他们的情感、认知,行为,家庭关系模式等,都在诉说着他们承传下来的悲痛。他们有一个词——haole,指文化上的局外人。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身份标签,更是历史创伤留下的疤痕。

      但创伤并不意味着终局。
      有一天,我在一家大型商店遇到一位穿着制服的人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他笑着问:“你还记得我吗?” 我当然记得——他 38 岁以前从没工作过,生活是毒品和混乱的感情关系。当年我为了帮他找到一份工作,可费了不少心。后来他一度复发,但最终戒掉毒品,努力工作,如今已晋升为这家店的领班。

     十年间,我见证了许多夏威夷人走上医治之路。
      我记得那个差点被命运抛弃的单亲妈妈,从一无所有的无助和挣扎,到后来完成了硕士学位,成为一位作家、社会活动家,夏威夷也因为她的努力改变了相关的法律。而她,也遇到了呵护她、支持她的另一半,成为一位幸福的太太。她以自己的经历写的《天堂夏威夷的另一面》即将出版。

       我有两位学生已经毕业,进入实习期;另一位也将在明年毕业。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夏威夷人,都经历过各种创伤,却在成长中学会了疗愈自己,如今将回馈自己的族群。我相信,他们比任何人都懂夏威夷的文化与历史创伤,也一定能带领更多人找到医治与希望。

      失去让人悲痛,但医治让人重生。《夏威夷骊歌》的旋律,不只是一首挽歌,也是从悲伤中萌发的新生命。

      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慢慢听懂这首为夏威夷民族流泪的“骊歌”。但也让我看到希望。历史和文化的创伤不会随着时间自动消散,它们会以新的面孔和方式继续传递;上一代的痛,依然会在下一代的生命中呼喊。但创伤并非宿命,它同样可以成为疗愈与重生的契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当痛苦跨越代际传承,你会继续被它禁锢,还是以勇气和爱改写结局?你能否愿意为了你的子孙,成为终结它的那一代?

 

       你心中有没有一首属于自己的“骊歌”?也许它唱的是离别、失去,或者你生命中某段难忘的经历。如果愿意,请把它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倾听彼此的故事,寻找跨越文化与时间的疗愈力量。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