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安逸,死于忧患

忧愁的人早死,快乐的人晚死。因此“生于安逸,死于忧患”。不能在此刻快乐的人,也未必能在未来快乐。能在此刻快乐的人,反而可能会影响自己和客观世界,有利于在将来快乐。何况有没有将来,有多长,谁也说不准。因此能够在目前快乐是逻辑上最完美的选择。

但这不就与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吗?究竟谁是对的?

其实并不矛盾。与世界打交道用正逻辑。根据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可能要对一些事情未雨绸缪,提前防备。如果忽略了,将被自然规律惩罚。例如忽略即将倒塌的房屋,漏水的船,患病的风险,等等。不忧患,毋宁死。

而与自己打交道则采用负逻辑,或任何自定义的逻辑。能够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享受快乐,是超凡的力量,强者的逻辑。前提是这种享受并不违背客观世界的规律。

所有跟帖: 

生活中有多项选择, 因此可以不受困于二元对立 -幕鼓晨钟- 给 幕鼓晨钟 发送悄悄话 幕鼓晨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7/2025 postreply 07:02:00

具体啥意思? -monseigneur- 给 monseigneu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7/2025 postreply 16:16:47

不是谁想不烦恼忧愁就能做到,也不是想快乐就能快乐的,人的个性决定了这一切。 -goingplace- 给 goingplace 发送悄悄话 goingplac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7/2025 postreply 08:24:36

个性不是定死的,有时会改变 -monseigneur- 给 monseigneu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7/2025 postreply 16:18:06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环境影响或个人努力塑造部分仅属“江山”,而秉性部分根深蒂固。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184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05:34:46

那只是谚语,并不是绝对真理,以我观察到的和经历过的,有人在一生中性格会变,尤其是刻意改变的人 -monseigneur- 给 monseigneur 发送悄悄话 (116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3:46:28

在一些重大事件的刺激下,个性可能发生巨大改变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6:41:45

是啊,个性哪里是自己想改就改的。 -越王- 给 越王 发送悄悄话 越王 的博客首页 (683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13:49:48

+1 握手。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个性倾向就是长大后的雏形,不易改变。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131 bytes) () 01/08/2025 postreply 20:20:01

面对艰难能够活得安逸而不是忧患是“温室的花朵”?不要觉得别人都是你想的那样,在心理学上那叫做心里投射 -monseigneur- 给 monseigneu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9:57:53

我们仅说对那句的理解,你立刻对号入座也太敏感神经质了。还那理解力实在是,为何你偏要拧巴曲解?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228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2:17:10

采贝,把“别人的理解力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不是坦诚交流;你既然已经这样说话了,我就不再回你的贴了,谢谢你访问我的帖子 -monseigneur- 给 monseigneu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6:12:48

任何哲学观点,显然都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是谁、啥时、哪里都适用。也可以说都是废话,到了那种特殊境地,普通人都是同样的感受。 -isuiyi- 给 isuiyi 发送悄悄话 isuiy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06:54:41

其实就是忧患使人免疫力下降=抗疾病能力下降=早死 -北美金花- 给 北美金花 发送悄悄话 北美金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25 postreply 12:04:5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