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愁的人早死,快乐的人晚死。因此“生于安逸,死于忧患”。不能在此刻快乐的人,也未必能在未来快乐。能在此刻快乐的人,反而可能会影响自己和客观世界,有利于在将来快乐。何况有没有将来,有多长,谁也说不准。因此能够在目前快乐是逻辑上最完美的选择。
但这不就与古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吗?究竟谁是对的?
其实并不矛盾。与世界打交道用正逻辑。根据客观世界的规律,有可能要对一些事情未雨绸缪,提前防备。如果忽略了,将被自然规律惩罚。例如忽略即将倒塌的房屋,漏水的船,患病的风险,等等。不忧患,毋宁死。
而与自己打交道则采用负逻辑,或任何自定义的逻辑。能够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享受快乐,是超凡的力量,强者的逻辑。前提是这种享受并不违背客观世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