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章办事”: (某些)医生的机械专业模式

先讲两个例子(请细读,因为我很费心的):

1. Leah Battista 是一位20岁的加拿大Queen's University 学生。原先很健康。2017年10月27日,她突然感觉长达6天的左胸痛,呼吸困难。只好深夜奔往当地一家医院的急诊(Kingston General Hospital,KGH)。值班医生的检查除了心率108/分钟,还有她正在服避孕药之外(后面说明),其余一切似乎正常。约2个小时后放回家。约过了半天(就诊第二天下午),她的症状加重,重回同一急诊室,另一医生检查,心率116/分,“其余一切也似乎正常”。医生2“曾想过肺栓塞的可能”,但考虑到“没有家属史”,“双腿没有水肿”,嘱Ibuprofen, 又放她回家(留下什么“隐患”后面会细说)。该天深夜左右,她症状继续加重,又被送到该院,ICU,被确诊为肺栓塞,抢救无效,脑死亡。约24小时后,器官被用于移植(直接干脆)。

家人寻求法律援助告了KGH,得到的答复是:“按章办事”没错,following the protocol. 败诉!家人负责法律费用。

2.  一位很受患者欢迎的资深肿瘤科医生,正在考虑如何治疗一位前几年已经获得“完全缓解”,不幸又复发的淋巴瘤患者(这种情况很常见)。在仔细衡量了病人的病情之后,决定重复使用几年前非常有效(使她完全缓解)的化疗方案。结果相当满意,接近完全缓解,而且没有任何并发症。没想到,有一批参与“审核医疗”的医生群“抽样检查”,以不“按章办事” (not following the protocol, or not following the guide line)为由,给该医生警告记过! 无论该医生如何据理解释,无济于事。出于被迫,该医生“按章办事”,被动的给患者又一轮“Guide line” 指导下的化疗方案。出于(对审核的)尊重+(对病人的)负责,该医生和病人在治疗前先来了一次详细的沟通:following the guideline + 很可能发生的严重的副作用。结果不出该医生所料:多种并发症出现,病人进了医院,肾功能衰竭,靠肾透析(洗肾)达半年之久!总算拣回了一条命,但抗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一点都)不比前面的更好,还错过了骨髓移植的机会!

先解释例1的“隐患”:A 她正在口服避孕药(女性激素,不论是自体的或口服的,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B 没有做进一步检查,血 D Dimer !尽管这一检查的特异性不高(其他的病也会导致它的升高,如果阳性,还要进一步分析),但它的敏感性很高(如果是阴性,血栓的可能性不大)。而最重要的是:她的症状在12小时之内不断加重!!!When there are something  wrong,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wrong!!!!! 按章办事不解决问题!!!但是因为“按章办事”:医生无过!

再解释例2: “审核医疗”的医生群认为他们比主持治疗的该医生”更正确“(其实他们肯定不比该医生更了解患者的病情,那是近乎”早夕相处“啊!)。他们被protocol, Guide line 捆住了头脑!因为专家,哪怕没有看过你的病人,也一定比你高明!

当然,若无Guide line, protocol ,医生可以任意行医,目无章法。所以,Guide Line 是为医生提出的大原则,“不能乱来”而设,但是, 设置Guide Line 的专家们知道,Guide Line本身不能包罗万象!所以专家团队给Guide Line来了个词:Recommendation (推荐),而不是must (必须)! 医者们,知道了吗!再进一步解释:行医不能乱来(following the guide line).  这是底线,正常情况下不要随便越线。 但是, 如果医生认为是是特殊情况,只作为 Recommendation! 而不是must!  因为病人的病情是千变万化的,不能一概而论,一个萝卜一个坑! 所以,Guide Line 就常常成为某些医生误诊误治可以“擦屁股”逃脱的理由(例1)!也成为某些头脑僵化的医生用来“惩罚”用心医生的“根据”(例2)! 记住:Recommendation,不是根据! Must 才是“铁定”! 

类似"following the guide line"而出事的例子多了。不想浪费大家的时间,只举两例,大家举一反三吧。记住:作为病人,你的健康在你手里,而作为医者,病人的健康也在你的手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所以医生往往被错误的教条束缚得规规矩矩 -nancyjin5391- 给 nancyjin5391 发送悄悄话 (48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4:16:30

这是“章”的不对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4:48:33

“章”肯定不能不要 -nancyjin5391- 给 nancyjin5391 发送悄悄话 (128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6:44:02

谢谢费心分享有意义的案例。例一中的2个医生纯属庸医,规则应该对他们有所制约,特别是死了人的例子。例二的是一位好医生 -越王- 给 越王 发送悄悄话 越王 的博客首页 (218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5:26:47

谢谢分享!我以为急诊室的医生都蛮厉害的,碰上这种医生真是倒霉 -mimifan- 给 mimif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7:18:36

医生差别很大,名校毕业也未必是好医生。 -我爱栀子花- 给 我爱栀子花 发送悄悄话 我爱栀子花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18:45:19

第二例我觉得是你的理解错误。恶性淋巴瘤几年后的复发,重复使用同一疗法不会违反治疗指南。 -yihua- 给 yihua 发送悄悄话 yihua 的博客首页 (87 bytes) () 12/11/2024 postreply 20:40:10

这确实比较难办。规则对乱来的庸医是种制约,而对有能力的医生却绑住手脚不能发挥。 -pickshell- 给 pickshell 发送悄悄话 (98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5:06:01

年轻人有个头疼脑热 医生不当回事 照章处理 -hhhh- 给 hhhh 发送悄悄话 hhh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5:35:51

其实感冒症状也可能有重病,心肌炎也是一个容易被忽略,很快会死人的病。 -AprilMei- 给 AprilMei 发送悄悄话 AprilMe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6:07:54

不知道医疗界能否像法律界一样,有成功治疗的案例以后就纳入章程的一部分,也就是法律里的案例法。否则那些有经验的好医生都浪费 -AprilMei- 给 AprilMei 发送悄悄话 AprilMei 的博客首页 (176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5:55:53

老协和医院(来自当时美国的实践)特别注意疑难病例而现在的循证医学更重视统计学 -dudaan- 给 dudaan 发送悄悄话 dudaan 的博客首页 (96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6:19:20

主要是被医疗讼棍绑住了手脚。错了赔款百万起笔,不如不做不错。 -Lisland_2013- 给 Lisland_201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6:55:00

谢谢, 根源在于思考, 规范/章, 建议/指南的不同. 有素质医者应该可以区别. -北美愚医- 给 北美愚医 发送悄悄话 北美愚医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07:53:53

惊叹号多了一点 -永远老李- 给 永远老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12/2024 postreply 12:35:07

与美国医生说过这类事,其中有些也承认protocol or guide line太死板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3/2024 postreply 13:37: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