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技术要用科学证据让世界信服

来源: 薛成 2017-05-12 05:53:5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7060 bytes)
 
陆卫东:科学证据让世界信服
时间: 2017-05-11来源:《千人》杂志
提要:《千人》杂志专访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肿瘤针灸医师陆卫东,以肿瘤针灸学为切口,为中医打入主流医学队伍开出“药方”。

陆卫东:中医技术要用科学证据让世界信服

 

 

/本刊记者 杨洁

 美东时间2017年4月24日晚,一场由哈佛肿瘤医院举办的晚会让陆卫东感触颇深。250余名美国精英人士汇集波士顿蓝调之屋音乐厅,为肿瘤中西结合学科发展捐助资金。在现场,从年轻人到老太太,他们对中医针灸颇感兴趣,陆卫东甚至当场为好奇的美国人进行耳针体验性治疗。

在哈佛肿瘤医院工作的17年里,陆卫东深刻地感受到,“对于针灸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除了中国方面的推动之外,国际上的洋中医作用不能低估。中医是属于全世界的。”

从毛泽东提出“针灸外交”到现今国家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政策文件,中医药和中医技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命题一直悬而未决。《千人》杂志专访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肿瘤针灸医师陆卫东,以肿瘤针灸学为切口,探究中医针灸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剖析针灸国际化发展困局,为中医打入主流医学队伍开出“药方”。

中医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

针灸,这一起源于中国的治疗技术,如今在国内外却经历着冰火两重天的生存考验。

“在美国,它已深入到精英阶层,被美国人认为是时髦的疗法。越是教育和经济水平高的人,越有可能接受针灸疗法。不少人甚至会将自己的针灸治疗图片分享到脸书和其他社交媒体上。”据陆卫东了解,目前美国针灸师已超过4.5万人,至少有1400万美国人接受过针灸治疗,每年有300万美国人正在进行针灸治疗。

另一组数据同样说明了针灸在海外欣欣向荣的成长之貌。据媒体报道,如今有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全球针灸从业人员达30多万。针灸的中外传承基地共有6家,涵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在美国1500个临床指南中,有30多个推荐使用针灸。针灸已在美国44个州合法化,成为美国整合医学和医疗保健的一部分。

而在针灸故乡反呈现出衰败之态。陆卫东在回国参会时发现,针灸被中国年轻人认为是古董级的技术,甚至是非科学的技术。中医门诊里,患者病种单一。有媒体报道,如今中医从业人员是西医的1/10,而针灸从业人员是中医人员的1/10,只有5万人左右。

究其原因,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中国医师进行一次针灸治疗价格为24元,而在美国则高达五百多元人民币。“经济回馈低,中医技术没有办法让中医养家糊口,发展动力自然不足”。

针灸在中国的发展之困还在于医师技术的老旧,“有些针灸过程会让患者感到疼痛,治疗体验很差,也会流失掉一部分患者”。陆卫东发现,尤其在针灸临床研究上,中国一直处于“低洼”。就针灸在肿瘤学的应用而言,由国外医师最先提出,如今有80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而国内却不到20个。

面对针灸发展中呈现出西学东渐的趋势,陆卫东觉得很痛心。“政府在针灸治疗上缺乏良性的导向,另外对民众的基础知识的普及推广也存在短板。 ”

中医要学会用数据“说话”

17年前,陆卫东初入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一个病人的询问让他在美国著名肿瘤西医院里首次展示了中国针灸治疗技术。当时,病人经过化疗后骨髓受伤,白细胞减少,易受其他疾病感染。为寻求缓解化疗副作用医疗之法,病人曾向陆卫东咨询。“我当时说针灸可能会提高白细胞,在中国有人做过相关实验研究。”让陆卫东吃惊的是,西医主任立马发邮件质疑: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为向西医同事解释中国针灸,一周后,在科室讨论会上,陆卫东将收集的针灸资料做成PPT,讲解了针灸在国内现状以及实验结果。“你讲的中国实验在我们这里也是能做的”。西医主任再次提出质疑。经过设计实验,重复研究,陆卫东用实验数据证明针灸对于白细胞提升确实能产生一定作用。

多年的海外工作经验让陆卫东发现,美国人相信数字,相信实验数据和临床证据。当他们对于中国针灸技术还不了解的时候,中医要积极地做大量临床研究让别人信服。

2016年,在世界顶级的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大会上,从全球上千份科研论文中,陆卫东的“针刺对化疗导致的末梢神经损害”的研究得到了大会发言的机会和海报展示。该研究运用了随机对照方法,拿出了针灸疗效的科学证据,为此类疑难杂症治疗提供了解决方案,可直接使病人受益。

“这些成果足以说明针灸的生命力还待继续挖掘。”陆卫东感慨,屠呦呦问鼎诺奖,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将中医药带向了世界。但中国有浩瀚的中华中药书籍,其中任何一种草药的疗效被证实,那都将是了不起的发现。

就中医针灸而言,在肿瘤治疗上,针灸主要用在肿瘤症状的管理,用于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相比于西医的药物疗法,针灸是相对更安全的手段,副作用更少;通过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机制调动人体自身的机能去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一次针灸可治疗多个症状,对比西医“一对一”的疗法,针灸则是“一石多鸟”。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很有发展和研究前途。

为何中药和中医技术在世界上还未获得广泛认可?在陆卫东看来,现今中医做临床研究的人太少,不会用数据说话,不会用现代科学语言去开发自己的技术。如今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外行人觉得中医技术是个很玄乎的手艺。中医技术疗效处于一个“你知,我知,他不知”的窘境,“因为没有科学证据去让人信服呀”。

在少数在做临床研究的中医里,又缺少能讲得清中医技术的人才。陆卫东认为,“会说”的中医不仅能完成临床试验设计,发表研究,还要学会如何向国际上展示。“我们需要中医的医学科学家。现在的中医界缺少又懂中医又会临床科研的人才,并且还能将这些成果展示给世界。”

西医内部搭建中医“堡垒”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时,美国有医学打假委员会,将中国针灸称为“巫术”、“骗子技术”。后来打假委员会被取消,开始有西方医学杂志对针灸疗效进行正面报道。2016年6月,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从美国和欧洲邀请了数十位专家,就针灸对肿瘤治疗症状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专题讨论。在会上,他们分析了针灸疗效的科学证据以及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会议研究成果写成白皮书将在国立卫生院的杂志上进行发表。

“美国政府对于肿瘤针灸学研究相当重视。”国外环境的变化让陆卫东看到了中国针灸技术国际化发展的曙光。然而,让人担忧的是,临床研究的中医往往习惯用中文写作,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这样圈子就小了,国外的医生看不懂,成果也就走不出去。”

国内对于中医药国际化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有人质疑中医药国际化是不是等于中医药西医化,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如何保留中国味道?对此,陆卫东提出,“科研是没有国界的。”在他看来,中医西医化是一条路,让中医吸收西医的先进的科研方法和评价体系,逐渐更新发展。另外也需要一批人去专注于古典中医研究,挖掘中医技术和中药材里的“明珠”,两方人马各司其职。陆卫东认为,“国内不可过分地强调中医特色。中医要走出去,与西医齐头并进地发展会更好。”

曾经,外界对中医的一大诟病是,认为中医太过强调个体化,无法实现规范化。对此,陆卫东的探索为该命题提供了一种解题思路。他领导着华人中医肿瘤针灸专科团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初步建立了国际肿瘤针灸学中的地位和临床实践。通过针灸治疗方案制定,风险评估,疗效分析,陆卫东团队制作了针灸治疗肿瘤病人的可复制范本,他计划把肿瘤针灸学进一步完善并发展到世界各大西医肿瘤医院,逐步将肿瘤针灸学推进成为主流医学中的一门亚专科。如今,美国政府国家癌症研究所准备推广该方案。陆卫东说道,“我们在国外的发展经历正阐述着一个事实,针灸治疗是可以模式化发展的。”

作为在国外西医院打拼了17年的华人中医,陆卫东认为中医技术国际化要打通“任督二脉”需开出两个药方:解决文化差异造成的冲突,学会理解西方人的思维,用对方认可的方式去阐明自己的工作。此外华人中医也不可“单打独斗”,与西方主流社会脱节,而要学会依靠洋中医力量,培养西医同行对中医的兴趣和认可,积极开展中医技术培训,赢得国外同行的扶持,从而去推动中医技术的国际化发展。

陆卫东,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院首席肿瘤针灸医师,国际肿瘤针灸学推动者

 

 

 

 

 

版权声明:《千人》杂志系千人智库旗下出版物,受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指导,在"前瞻性·建设性"办刊宗旨指引下,以国家"千人计划"为策源地,面向全球海内外华人群体,为高层次人才打造建言献策的交流平台。本网为《千人》杂志唯一官方网站,凡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相关文章

 
 
 
 
 

评论详情

   暂无相关评论!

最新资讯

 
热门排行

所有跟帖: 

死路一条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67 bytes) () 05/12/2017 postreply 09:07:57

中医太唯心。数据一般都是100% 有效率,样本1例。 -gamlastan- 给 gamlastan 发送悄悄话 gamlasta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2/2017 postreply 12:35:57

那就看看西医是怎么样不唯心的。。。 -医者意也- 给 医者意也 发送悄悄话 医者意也 的博客首页 (462 bytes) () 05/12/2017 postreply 20:30:48

这脸打的啪啪啪的 -tinycrawfish- 给 tinycrawfish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3/2017 postreply 12:22: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