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各个城市的公园广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众多养生者的身影;报纸杂志也几乎期期都有养生的栏目;而电视广播更是天天都有养生的讲座。当然,这些节目的观众都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
这个现象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了,大家兜里也有钱了,人们就很自然而然地想要健康长寿。而养生就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养生呢?
学术界的一些专家认为,准确的地来讲,养生就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但是,相信大多数人看完这个对养生的精准描述后完全不明白他在讲什么。
这句话的效果就好比一个摆摊贴手机膜的男人在相亲时对女人说,他是从事高分子薄膜材料与电子通信设备的对接工作的一样。
其实,简单的来说,养生的“养”指的是调养、保养、补养之意;而“生”则是指的是生命、身体之意。所以,养生就是指爱护身体、保全生命。
那我们该怎么爱护身体、保全生命呢?
远古时期的养生鼻祖——彭祖在《彭祖经》中说:“ 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这里的“之”指的是身体。所以,彭祖这一句简单的话就已经点出了养生的真谛。
但一句话有点太简短,很多人听过后体会不深,很快就忘了。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庄子又写了一篇叫《养生主》的文章来具体阐述一下彭祖的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庄子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爱动脑筋的庖丁解牛时又快又好,而且神奇的是他用了19年的刀还跟刚磨的一样锋利。但是水平一般的厨师解牛的刀只能用一年,甚至是只能用一个月。
故事听完后的文惠君立马就明白了养生的道理。庄子把人的身体比作是庖丁手中的刀,而刀所游走的牛的骨缝就好像是我们一生要走的路。我们只有象庖丁用刀那样小心谨慎地使用自己的身体,才能使身体不受一丁点的损伤,从而达到长寿且健康的目标。
因此,养生的真谛就是不损伤身体,这是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就象物理学中的定理和公式都有它们的使用条件一样,这个养生的真理也有它的使用条件。而最早提出这个使用条件的是道家养生的老祖宗——老子。
《道德经》的第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这里的“啬”是吝啬的意思,就是说使用身体要吝啬,这也就是要爱护保养身体的意思。这里的“早服”在出土的帛书版本中是“早备”,也就是早做准备,早早开始的意思。
老子的这两句话不仅指出养生的真谛就是爱护身体,而且还注明了这真理的使用条件是早早开始。
这“早早开始”的“早”当然是指人处于鼎盛状态的二十多岁。但是,大家扪心自问,有谁在这个年纪听从过父母唠叨?父母告诫我们诸如要好好吃饭、要早点睡觉的话,都象耳旁风一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殊不知,父母的这些老生常谈恰恰是养生真谛的一部分。
当进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年纪后,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已经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了,也有了养生的冲动。但是,我们有几个人能像彭祖、老子、庄子那样悠哉游哉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去养生?
在这个年纪的我们,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不需要努力地赚钱养家?面对这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是今天拿青春换明天,后天再用金钱买健康。
当然,还有许多人在这个年纪还意识不到健康的重要性,他们是主动选择去过那种声色犬马、肆意妄为的快意人生的。
当我们来到五十岁左右的年纪时,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健康的珍贵了。原本打算以后再用金钱买健康的那些人会猛然发现,这个计划就像梦一样是实现不了的。
这时我们的身体已经像那把历尽了社会风霜之后满身豁口、锈迹斑斑的破刀,再也不是闪闪发光的新刀了。
如果我们这时再开始按照圣人们的养生智慧去养生,效果就好不到哪里去了。因为这时我们才开始做的养生已不满足养生真理的使用条件——早早开始了。
这就好比是庖丁拿着我们这把破刀去解牛。虽然刀一点也没有再受到骨头的损伤,但这破刀是永远也不可能在解牛的过程中修复自己的。
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养生的真谛是不同的。
如果一个身体机能还处在巅峰状态的人能够认识到圣人的养生智慧的话,那按照自然之道正常地去生活就是他该遵循的养生真谛。
如果他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时不得已过度使用了身体这把刀,使刀身有了细小的缺口和锈斑,那他必需马上采取措施修复这些损伤,使身体迅速回到最佳状态。所以,对他来说的养生真谛是遵循自然之道的生活,再加上时不时的修复措施。
而如果到了五十岁才开始准备养生,这时我们的身体经过那几十年的过度使用早已经是遍体鳞伤了。所以,养生的第一步是马上遵照圣人的养生智慧停止进一步损害身体,不然我们的健康会继续恶化。
但光有这第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时的身体就像那满身缺口和锈迹的刀一样,只是用磨刀棒轻轻地荡几下是没多大用的。要想修复刀身可能要重新开刃重新打磨才行。
因此,养生的第二步是先去医院找大夫调理身体,再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养生措施,且要持之以恒。
这么看来,养生讲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