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上升有很多因素,自己的当然有决定性影响,机遇影响更大。在没有做director前,一直都认可广泛的说法,那就是不是我们英语的原因,不是文化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只要自己过硬(不是技术,而是软件),在美国企业也可以升上去。换句话就是国内的高管(自己本事升上去的)到美国企业也能当高管,如果英语还可以的话。就好像原来台湾人在美国当高管一样。自己在工作中也有意锻炼,特别是英语,否则也升不了。
但是自己做到这个位置后认识就慢慢变了,同时看自己认识所有的中国人,好像也是到了这个level就没有再动了。再这几天培训后,感觉即使自己的其它软件都到位了,这个英语和文化(体现在小joke上)没有到位,也是差口气的。所以谈谈自己体会,并没有降低中国人的意思。大家可以借鉴,也可以交流。 其实一样的道理,在美国传统企业里面你看到有多少英语不利索的欧洲人当VP,或者有多少台湾人当VP?但是各个行业都有些印度人当VP. 我最开始就说了,我是指在传统行业的,不是IT这种企业。而且我指得是大公司。传统行业靠的不是某些牛人或者某个产品很厉害,而是靠整个机构很有效率的运转,所以和你的vision一样重要的是管人,这种公司的leadership培训更注重的是team/people leadership,而不是thought leadership,让你的队伍内部,以及和其他部门有效率的工作。反过来,IT注重的产品本身而不是工作效率,所以更重视thought leadership. 这也是在传统行业没有一定年纪当不上去,而IT对这个不是很重视,我的看法并不主要是排资历,而是team/people leadership需要经验积累。但是一旦过了40岁左右,在传统行业往上升也和年纪没有那么决定的关系了,因为你积累的也够了。
我说的joke不是说笑话,而是幽默的符合场合用词,就有点和我们说话引用成语类似。这个我不觉得我能学会,我也自己不认识一个中国人有这个能力。就好像很多Frends里面的对话,虽然比较极端,但是普通美国人能做到这些对话里面的subset。我看Friends N遍,任何一集我都知道每一个小故事,很多很多地方我都知道下面说的是哪句话(我现在想我的英语口语可能很大程度是看Friends看出来的,甚至有美国人说我有一点纽约口音),但是根本没有学到里面的幽默用词,还有对事情和人物的联系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些就是文化了。和同事说事情,说生活经历,等等,当然英语够用,而且完全是用英语思考,要不然你怎么管人,你都不relate to him/her personally。 但是你能不能做到美国人聊天时候在任何话题过程中都能保持小幽默,让在整个聊天过程中大家不时地笑出来?我能偶尔做到,但是远不能consistently做到。而且是下意识放松的时候能多做到,有意思想做的时候少做到。中国人靠家长里短拉近关系,美国人靠sports和幽默拉近关系。没有这个关系光靠工作上的,是差口气的,除非你就是工作上厉害得让人佩服,在IT容易些,在传统行业上很困难,而且没有其他部门经理支持,你也厉害不起来。
我刚升director的时候公司派了一个consultant来做evaluation,其实就是一个人精,专门帮高层了解人的,和你谈了两个小时就能把你读透的那种。他给我三个feedback,第一个就是english(当然是泛指的english),第二个是business acumen,第三个build non-work related relationship。他说我要继续升就必须解决这三个问题。当时不是很理解他的feedback,我的老板(美国人)也不是很理解为什么english是第一条,他不认为我english有什么问题。现在我开始越来越体会到了。我老板不理解因为他是美国人,这个对他以及他认识的人就根本不是个问题。普通美国人都做得到的东西。
consultant并不认为性格内向是个问题,虽然可能需要多些努力。我们谈的性格内向并不是那种不喜欢和人说话,或者在large audiance前作presentation nervous那种(我在VP前做presentation不比美国人差,我自己觉得比多数同级的不是sales/marketing的美国人要好),这种人在管理良好的大公司是不可能当上管理层的。这里的内向而是那种不enjoy社交的那种。他认识很多高层不喜欢社交,但是一样升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