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调", 是一个很能说明地域的人文特点的词. 各地都有各自特色的腔调, 各种层次的人物, 各行各业也有自己独特的腔调, 其实也不必分个高低, 严格来说, 也没有对错, 不同时空不同解释, 但上等人下等人都是人, 一定要记得这一点, 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嘛.
但从所用腔调上, 的确大致可以判断出很多事情来。
有的人就能变腔变调,在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时, 很多人会用不同的腔调, 不过变得不好有是还不如不变, 不变至少本色了。
相当多的人就不会变, 比如步高里老式石库门的人, 和往南走一条横马路的肇家浜上棚户区的人说话, 和往北走两条马路复兴路口的陕南邨高级弄堂的人说话,能是一个腔调吗? 请你闭上眼睛, 想象一下吧.
这些年上海的回忆文章,太想将自己拔高到“上只角”, 是将腔调"上层"化了, 觉得近两年上海人过于考虑"档次""层次"了, 你就见不到多少"下等"人的回忆下只角的文章, 不好, 社会并不是只有"上", 还有"中"还有更大规模的"下".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也说上海话中的”腔调“
所有跟帖:
•
刚看完这期非诚勿扰,也侃侃北京人的“范儿”,和上海人的腔调。
-Icat-
♂
(558 bytes)
()
03/29/2011 postreply
06:20:48
•
也侃侃北京人的“范儿”,和上海人的腔调
-华府采菊人-
♂
(675 bytes)
()
03/29/2011 postreply
08:54:54
•
倒也未必:是上海的"下只角"创造了上海人的文化
-滚子刀肉-
♂
(800 bytes)
()
03/29/2011 postreply
13:17:00
•
回复:我是上海南市老西门的、也算是下只角吧!
-滚子刀肉-
♂
(111 bytes)
()
03/29/2011 postreply
17:33:36
•
试试:哪位来说说上海话中的“我”怎样从原本的ngou演变成了现在的wu?
-滚子刀肉-
♂
(751 bytes)
()
03/29/2011 postreply
13:31:39
•
”腔调“是普通话翻译品,上海原话是“腔司”。常说混腔司意思是混日子。其实是外来语
-彪酱子-
♂
(45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04:49:10
•
老上海如是说
-上海大男人-
♂
(661 bytes)
()
03/30/2011 postreply
06: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