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岐伯与希波,转一篇北大本科生2008年的文章

来源: dudaan 2011-12-19 07:01: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914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dudaan ] 在 2011-12-20 21:01:0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经络纷纭 (ZT)oncocidia2011-12-18 15:59:59

希伯与岐伯的相遇
--古代中西医学思想的交相辉映


摘要:中国和希腊作为人类东西方文明的两大摇篮,曾经分别创造出了充满智慧的中国医学和希腊医学。以往的比较研究,往往都很重视二者之间的差异。然而在医学思想上,它们却存在着令人惊奇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体现在其思想起源上,更主要是其医学理论上,甚至是治疗和操作手段都有相似之处。
Abstract: China and Greece, as two cradles of human beings which had cultivated east and west civilizations, have created out Chinese medicine and Greece medicine independently.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for difference comparison in the past. However, the similarities which exist on the two medical thoughts would be amazing if revealed out. The similarities, being embodied in the origination of the medical thoughts, can be especially shown in the medical theories, even in practical tools.

关键词:中医;西医;相似性;
Key Word: Chinese Medicine; West Medicine; Similarity;

在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各式各样的古代医学,而如今只有中医存活了下来。难道是因为中医远远优胜于其他形式的医学么?古代中国人的智慧是否真的远远超过了古代希腊人?古代中国医学与古代希腊医学的区别真的有天壤之别么?
希波克拉底,在此简称希伯,作为西方医学之父,可谓古代西方医学的代表人物。而歧伯,则是《黄帝内经》中的虚构人物,与黄帝论医而有歧黄医道,在此作为古代中国医学的代表人物来与希伯论战。希伯与歧伯的相遇,实则西医与中医的相遇。
古代医学的内容庞大无比,气象万千,在此不可能详细比较。本文着眼于医学思想的比较,重在分析其相似性,从其思想起源、医学理论、操作手段等方面进行相似性的论述。

一、    思想起源:

1、    与自然崇拜的渊源

早期的医学大都经历过巫医不分的阶段。巫术、神话、自然崇拜等对早期的医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原始阶段,人们起先对各种自然之物都存在着崇拜,后来这种崇拜渐渐集中在了少数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上,比如土、水、火等,并且创造了各种神来加以祭祀[1]。这段经历在人类各个方面都留下了遗迹,有的甚至时至今日都还有些许影响。列维•布留尔对原始思维的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更深入的理解。
希腊“四素”与自然崇拜的渊源是值得探讨的,因为恩培多克勒用了四个神来譬喻“四素”。在希腊神话中,亦有与四种元素相关的四个神,天神宙斯(火)、天后赫拉(气)、海神波塞冬(水)、冥王哈里斯(土),并且他们主宰着世界的不同层次[2]。希腊医学在希波克拉底之前,一直受到巫术和神话的支配。大多数病人都会去神庙通过“神的启示”而接受治疗。虽然希波克拉底力图使医学摆脱巫术,但是巫术的影响却是永恒而持久的。
中国最早的关于“五行”的记载是《尚书•洪范》。一种看法认为,“五行”最早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它很可能脱胎于“六府”,即“水、火、金、木、土、谷” [3]。另外,它还可能与自然崇拜有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所载,“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日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这里隐约可见“五行”与自然崇拜之渊源。

2、 来源于宇宙认识的医学思想

最早的医学思想大都是从宇宙认识延伸过来的。“阴阳”、 “四素”等概念最初都是与宇宙相关的。探讨古代人的医学思想,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对宇宙的认识。他们眼中宇宙与我们眼中的宇宙是大相径庭的。
希腊哲学最初探讨的主要是宇宙论,“四素”的提出与哲学家们对宇宙的探讨密切相关。亚里士多德将宇宙分为月上区和月下区。月上区的主要物质是以太;月下区则分为四层,从地球中心开始向外分别是地、水、风、火[4]。这种宇宙认识可以说是当时各种思想的大背景。
中国最早的宇宙模型是盖天说,以及后来的浑天说。在浑天说中,地球浮在“气”中,并且可能回旋浮动。“气”被认为是充塞宇宙的一种特殊物质。“阴”和“阳”被认为是“气”的两种状态,并且在一定的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最早论及“阴阳”的《周易》以及稍后的《道德经》,都是用“阴阳”来谈论宇宙之“道”。在汉代,阴阳五行的思想成为主要的社会思想,此后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

3、 大宇宙与小宇宙的比喻
 
将宇宙认识的“阴阳”和“四素”等延伸到人体需要一个过渡,那便是对大宇宙(macrocosms)和小宇宙(microcosms)的比喻。古人将人体比作一个小宇宙,认为人体是整个大宇宙的缩影,构成人体的元素与构成宇宙的元素是一样的,人体的规律也与宇宙的规律是一致的。同时,在大宇宙所发生的事情,被认为会对小宇宙产生影响[6]。
将人体喻作小宇宙的思想在希腊古已有之,这种思想一直传承并得到发展,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大部分医生都很热衷于天文,更确切地说,是占星术。他们试图从天体运行的变化中发现人类疾病的根源。瘟疫被视作一种天灾,或者被宗教解释为上帝对人类罪恶的惩罚。黄道十二宫被认为与人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并且每个人都有对应的星座[7]。
而在中国,“以人类天”的思想亦是古已有之。人被认为是化天数而成,是故具备天的特性。天有风雨晦明,人有喜怒哀乐。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脉。天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穴[8]。内经中所提及的气血循环的思想,比哈维提出血液循环的理念要早上千年。有人认为其来源便是对四时循环等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得到的启示[9]。

4、对“秩序”的强调

  古代希腊和中国在思维模式上有很多相异之处,但至少有一点是相通的,那便是二者均有对“秩序”的强调。我认为这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于稳定的追求。这也是古代中西方医学思想上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
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称宇宙为“科斯摩斯”(Cosmos),意为“秩序”(order)。希腊传统一直都很强调宇宙秩序。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天文学家的主要工作便是通过添加各种本轮(gears)维持宇宙的秩序[10]。而从希波克拉底开始,希腊医生的主要工作便是通过各种手段如放血等以维持人体的秩序。
古代中国同样对“秩序”很强调,虽然强调的主要对象不是宇宙,而是社会和家庭。董仲舒通过对阴阳的界定,确立了阳尊阴卑的儒家社会秩序。古人将人体比作国家,通过君臣等比喻来表现器官间的关系[11]。维持人体秩序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维持社会秩序可以保持国家稳定。治病的道理与治国的道理是相通的,所谓“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

二、医学理论:

1、浓厚的哲学气息

  从巫术中走出来的医学,通过对于宇宙的思考,通过哲学来阐释生命。在这一时期,医学和哲学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医学都带有浓厚的哲学气息[12]。关于这一点,相信是大家公认的。
希波克拉底被视作西方的医学之父,很大程度上归于他带领西方医学走出了巫术的阴影。实际上他提倡的是实验的精神,极力倡导观察与实验手段。但是当时正是哲学繁荣鼎盛之时,那个时代的精神乃是哲学精神。甚至连希波克拉底本人也被视作哲学家,他所提出的体液理论基本上也被看作一种哲学阐释[13]。
而中国的情形就不言而喻了,中医甚至被直接称作“哲学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脱离实际,没有实践基础。古人同样对于人体解剖等有过探索,并且有相当程度的认识[14]。不过这种认识尚未到达完全清楚的地步,因此借用了当时先进的哲学作为工具来阐释极其复杂的生命的奥秘。因此,可以认为医学与哲学的结合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2、体内的动态平衡

在很多古代医学思想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都认为健康是体内各种物质间维持平衡的状态,而疾病则是这种平衡状态的丧失,并且这种平衡都是动态平衡。虽然各种医学关于体内基本物质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关于“平衡”(balance)的思想却是大同小异。
希腊的体液论认为,人体有四种基本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这四种体液通过一定比例的混合遍布全身,并发挥各种功能。当它们保持平衡时,人体就保持健康。当某种或几种体液突然增多或者减少时,将打破这种平衡,引起功能紊乱,导致各种疾病。但是通过药物或者放血疗法等手段,可以调整体液的比例,使它们达到新的平衡点,从而恢复健康[15]。
而中国的医学思想则强调阴阳调和,即阴阳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当其中一方占据优势打破平衡时,就会导致“阴病”或者“阳病”[1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而治疗的原理被高度概括为“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灵枢•邪客》)。同时,古人还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阐释极为复杂的器官间的联系。五行间的平衡亦是一种动态平衡。

3、人与环境的和谐

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生存环境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而言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在古代医学思想中,人与环境的和谐亦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和谐具体可以体现为饮食、起居、卫生、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生活规律、身体锻炼、疾病预防等诸多方面。
希波克拉底认为疾病的预防比疾病的治疗更为重要,并很注重卫生对健康的影响。摄入的饮食直接关系到四种体液的变化,因而需要特别小心[17]。不恰当的饮食不但不能带来营养,反而会引起疾病。同时他还注意到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群容易得不同的疾病。
中国亦强调预防的重要性,是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食物的重要性亦被一再强调。古人认为通过调节饮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并称之为“食疗”。呼吸的空气亦受到相当的重视。古人认为呼吸的空气与体内运行的“气”乃是相通的,并且是人与宇宙神秘交流的渠道[18]。与环境的和谐,甚至融为一体,被道家视作生命的最高境界。

4、疾病的整体观

古代中国和希腊的医学都持有疾病的整体观,都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对待。同时,这种整体性还体现在部分中,即部分器官或物质可以反映整个机体的状况。诊断时,可以通过对于部分的观察来了解整体的健康状况。
希波克拉底认为舌头的颜色可以反映体内四种体液的基本变化情况。当不同的体液占据主导时,舌头会呈现不同的颜色[19]。这显然是整体观的思维。文艺复兴时期的医生对尿液和粪便更感兴趣,因为他们认为尿液和粪便可以更好地反映体液的变化。
而中医认为“肺通于鼻,心通于舌,肝通于目,脾通于口,肾通于耳”(《内经•灵枢•脉度》)。这种思想与希腊的表述有异曲同工之效。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这方面的认识比希腊的要精致得多。中医的整体观更富有临床上诊断与治疗的价值[20]。
我认为古人这种医学上的整体观是与其医学思想紧密联系的。“四液”和“阴阳”都是周遍全身的,并且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如果要用它们来解释疾病,并牵涉到“平衡”概念时,那么人体就必须被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否则无法实现“平衡”。

5、最重要的器官 -- 心脏

古人将心脏视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而不是大脑。心脏被认为是思维的器官,智慧的来源,灵魂的居所。而大脑往往被认为是无用之物。这种认识可以说是古代医学很重要的一个特征。
亚里士多德认为,感觉是在感觉器官或身体的末梢获得的,并通过神经而传入心脏。心脏是“生命的源头”,并且是“智慧的所在”。而大脑是“没有血液的、冰冷的、毫无感觉的”低级器官,其用处最多是“冷却心脏”[21]。他的这种医学思想统治了西方近千年。
内经也将心脏视为特殊的思维器官。所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内经•灵枢•邪客》)“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内经的这种“心主神明”的医学思想亦在中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以致今天还会说“你心里在想什么?”
我认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剖学的不发达显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很多认识上的缺陷。古人经常将心脏类比作国王,居于中心,作为“君”,因此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很多医学图谱中,心脏往往被安置在中心位置,而不是按实际偏左[22]。另外,心脏的重要性还与血液有关。无论在哪种古代医学中,血液都被认为是很重要的,而作为能够观察到的血液最多的心脏,自然会备受重视。

三、体液论与阴阳五行论
 
体液论作为古代希腊医学的基石,几千年来对西方医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的学者认为,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仍然对于我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且在一些现代医学思想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阴阳五行论作为古代中国医学的基石,几千年来对中国医学的影响更是众所周知。这种理论如今依旧会出现在中医学和中药学的教材中,足见其影响之深远。通过对比这两种医学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所产生的共鸣,可以说是古代东西方医学思想的交相辉映。
希波克拉底第一次较完整地提出了体液论的框架,后来盖仑将这种理论加以系统化,而成为一个体系。真正的完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有新内容的加入,甚至阿拉伯人也参与了其中。在一本阿拉伯地理志《道里邦国志》中,通过图表的形式将体液论的理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图中,“四素”与“四液”对应。在一个大圆里每种体液各占四分之一[23]。
血液:湿、热,春,童年,东方,心脏,风,红色,甜味,持续热,早上,冷静、不慌不忙,多血质,使徒马克,木星,吕底亚式,双子座、金牛座、白羊座。
黄胆汁:燥、热,夏,青年,南方,胆,火,黄色,苦味,隔日热,中午,胆大、精力旺盛,胆汁质,使徒保罗,火星,佛里吉亚式,处女座、狮子座、巨蟹座。
黑胆汁:燥、寒,秋,成年,北方,脾,土,黑色,酸味,四日热,下午,固执、傲慢无礼,忧郁质,使徒约翰,土星,混合里第亚调式,人马座、天蝎座、天秤座。
粘液:湿、寒,冬,老年,西方,脑,水,白色,咸味,日发热,晚上,懒惰、愚蠢可笑,粘液质,使徒彼得,月球,多利安式,双鱼座、水瓶座、魔羯座。
关于阴阳五行的理论,限于篇幅,在此不予阐述。通过比较二者,可以发现,它们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很多相通之处。

1、以热、寒、燥、湿等作为基本的特性。希腊第一个提出四性(four qualities)的是阿尔克迈翁,此四性即是热(hot)、寒(cold)、燥(dry)、湿(moist)。它们两两结合而形成了四季不同的特点,以及四种元素和四种体液的特性。在五行理论中,作为五气的燥、寒、风、暑、湿,其变化被认为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认为季节对人体健康有重大影响。希波克拉底认为在不同的季节里不同的体液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医生要根据季节的特点用药。而内经亦对四时变化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并总结出了万物春生、夏发、秋收、冬藏的特点。养生之道,便在于依时而行。
3、对于各种器官不同特点及功能的探索。古希腊人认为每个器官都有它特殊的功能。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创造的万物都是有目的的”。盖仑依此推断出脾脏不是无用之物,而是产生黑胆汁的器官[24]。中国古人不但认识到各种器官都有特殊的功能,而且还意识到它们之间有着功能上的联系,并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4、水、火、土作为三种抽象物质而存在。“四素”和“五行”中,有三种抽象物质是相同的,即水、火、土。它们原本都是极为普通的事物,却被赋予深层的哲学涵义,而成为统揽万物的基本的抽象物质。有意思的是,“火”都被认为具有向上的属性,而“水”则都被认为具有向下的属性。为何古人恰好都选中了水、火、土作为阐释万物的基本物质呢?有学者认为,它们都是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事物;在农耕时代,农业是最重要的生产活动[25]。
5、通过体表的颜色变化以了解体内的疾病状况。希波克拉底认为四种体液有着不同的颜色,这是可以观察到的。当某种体液过多时,体表的某些器官如眼和舌,就会显现出颜色的变化。医生可以据此作出疾病的基本判断。而五行理论中亦有类似思想。有意思的是,被关注的颜色,均是黑、黄、白、红。
6、将“味”作为重要的性质。在体液理论中,各种体液不但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还有不同的味道,这是可以尝到的。医生在用眼睛观察颜色的同时也通过尝味来辨别各种体液。而传说中神农曾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尝味”在中医中是相当重要的。不同的药物被认为具有不同的“味”,甚至连水、火、土等也是有“味”的。有意思的是,古代中西医学思想中均认为“火味苦”、“水味咸”。
7、将人划分为不同的体质类型。体液论中按照体液的分布将人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忧郁质和粘液质。这四类体质的人各有一种占主导的体液,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这种分类至今仍然有广泛影响。内经中亦有类似的医学思想,按照阴阳的分布将人分作了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和阴阳平和五类人,按照五行的分布将人分作了金、木、水、火、土五类人。书中描述了各类人的性格特点,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心理类型分类。

以上分析可见,体液论和阴阳五行论在医学思想上有较多共通之处,若是细细比较,还有更多,在此仅仅举出几点以供思考。当然,二者的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不过这里主要是“求同”。

四、操作手段:放血疗法与针灸疗法

  如果说古代希腊医学的病理学是体液论的话,那么其外科学就应该是放血疗法了。与之对应的古代中国医学的病理学则是阴阳五行论,而极具特色的外科学则是针灸疗法。遗憾的是,体液论和放血疗法后来都没落了,阴阳五行论和针灸疗法虽流传至今却备受争议。有意思的是,它们的共同对手,都是以还原论为主导的现代医学。关于其间种种争论,暂且不表。
希波克拉底在其著作中大力提倡放血疗法,即静脉放血术。他记载了许多实例来称颂这种神奇的疗法。放血疗法通过排出被污染的浊血而恢复体液平衡,从而恢复健康。进行此手术的医生必须接受严格训练,并需要掌握各种器具的使用。盖仑对前人经验加以总结,绘出了放血图谱。他认为人体适宜放血的部位有49处[26]。有意思的是,有的放血部位与针灸穴位极为相似。放血疗法曾经一度辉煌,甚至有的医生声称它可以治疗一切疾病。如今这种疗法仍然在部分地区被民间使用。
相比放血疗法而言,无论是从理论还是操作上来讲,针灸疗法显得精致和先进得多。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二者在理念上极为共通,均是通过外部手段以调节内部平衡。有一种看法就认为,针灸疗法起源于原始的放血与热敷手段[27]。由于在中国古代的医学思想中,精和血都是人体极为宝贵的物质,因此放血疗法与这种思想大有抵触,而针灸疗法则迎合了这种思想,从而受到中国人的欢迎。
关于放血疗法与针灸疗法的具体比较,涉及较多技术问题,由于水平有限,故无法在此深入探讨。以上文字,权且作抛砖引玉之用。

其实,通过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医学的基本状况,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某些医学思想上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以上探讨的大部分内容基本上也可以在印度医学中找到踪影。我认为各种古代医学有着相通的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范式”。
各种古代医学间的比较,以往都很注重它们的不同之处,或许相似性的比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如今,大部分古代医学都已经消亡或遗失,只有传统中医与印度的阿输吠陀仍在使用。关于传统医学的未来,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李约瑟先生在此问题上以百川归海为喻,认为各种医学最终都会汇集到一起,并预言势必产生一门真正的现代世界医学,而不是范围有限的现代西方医学[28]。但究竟会如何,一切还是未知数。


基本参考书目:
[1]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M].(丁由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汪子嵩. 希腊哲学史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8.
[3]李经纬. 中医学思想史[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4]查尔莫斯. 科学是什么[M]. (鲁旭东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5]何裕民. 发现中医[M].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7
[6] Ackerknecht, E.H. A Short History of Medicine [M]. Baltimore &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7] Bettmann, O.L. A Picture History of Medicine [M]. Illinois & Springfield: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1979
[8] Stalker&Douglas. Examining Holistic Medicine [M]. New York: Buffalo. 1989
[9]张登本. 内经的思考[M]. 北京:中医出版社.2006
[10]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蔡景峰. 藏医学通史[M]. 西宁: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
[12]冯永泽. 中西医学比较[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13] Sigerist, H.E. A History of Medicine:Early Greek, Hindu, and Peresian Medicine (Trans)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1
[14]卢嘉锡. 中国科学技术史[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15]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6]李经纬.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17] Sigerist, H.E. O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M]. New York: MD Publications. 1960
[18] Kaptchuk, T.J. The Web that has no Weaver: Understanding Chinese Medicine [M]. New York: Congdon & Weed. 1983
[19] Hippocrates. Hippocrates [M] (Smith, D. Trans.). Cambridge & Massachusetts &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0]区结成. 当中医遇上西医:历史与省思 [M]. 北京:三联书店. 2005
[21] G. Venzmer. Five Thousands Years of Medicine [M]. New York: Tap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2
[22] Lloyd, G.E.R.. The Ambitions of Curiosity: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in Ancient Greece and China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23] 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宋砚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24] Galen. Galen on the Natural Faculties (Brack, A.J. Trans) [M]. London: William Heinemann. 1928
[25]武占江.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形成及特点 [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6] Lyons & Albert S. Medicin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M]. New York: Harry N. Abrams, Inc. 19--
[27] 廖育群. 中国传统医药 [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6
[28] 李约瑟. 李约瑟文集[M](潘吉星译).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