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连载(之医案)(11)

来源: ephd 2008-09-22 14:33:4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381 bytes)
附录一、早期医案

按:附录一医案为三七生整理

小儿八日不食

98年2月,一女童来求诊,年尚未足三岁。腹痛,已八日未食。西医院诊为胃痉挛,告需要观察,不敢用药。中医与针刺并开汤剂,服后未愈。来诊时痛止不定,时作时休,痛则哭闹不止。痛时脉疾数上涌,左关尤甚。问其先前饮食,云当日所食各种食品颇多,乃定为伤食,欲以承气汤加青皮木香之类下之。及其离去,翻阅《古今治误》,有治小儿伤食,以承气汤攻下致脾胃大伤之案,万密斋谓是杀此儿也。生大恐怖,急打电话告病人家属更方为:鸡内金6克、三棱3克、莪术3克、青皮6克、莱菔子6克。一剂(据云药费不足6角)。
患儿于次日未时服药,少顷便出黑硬干屎一条,嘱戌时再服一次。次日,病儿母来电话云,小儿已愈,昨日不到半日间连食四餐。嘱其不可过食,恐脾胃再伤耳。
书此案,一则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任小儿食无节制,以小儿脾胃未成,不能过多容受也;一则提醒为医者,于小儿之病不可过用戕伐,亦以小儿脾胃未成,稚嫩之体不能顺受攻伐也。

霉菌性肺炎

2000年冬月,开原一老者年六十许,通过电话求治。西医检查左肺有阴影,疼痛,以抗菌素消炎无效。左腿股骨头坏死。舌水滑,二便正常,口渴不能饮,饮食不纳。辨为肺寒,开方:
麦冬10克,党参20克,陈皮30克,干姜60克
药服八剂,原来不能翻身,起不来床,今已能翻身起床。饮食见强,肺痛减轻。 痰原来黄,今变黑。已见效,嘱继续服前药。
又服十剂,较前十剂病情加重,饮食不思。以为寒气之故,加附子60克,桂枝30克。
半月后去医大检查,云先前肺部阴影消失,洞扩大一倍。精神较先前强许多,能翻身,饮食仍差,身无力。肺部已不痛。改方,取土生金之意,仍以温药为主:
麦冬1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干姜30克,白术60克,茯苓15克,炙甘草30克,鸡内金10克,附子30克,黄芪30克
十日后一天连来三次电话,云上次从医大回去之后又吃消炎药,肺中又痛。今服上次所开中药已不觉痛。但开始口渴饮冷,口中破,上焦觉热,今日痰中带血。三日后又来电话,云病情加重,骨瘦如柴,据形容腿只有三个麻杆粗细。不咳,胸闷气短,大便数日一行,有时喜食凉物,略能进食。其子谓为肺癌,说恐怕不能治了。前用热药寒气已散,今中上热象明显,显系火来克金之象。肺属金,本气清凉,今已热化,当清之,仍取土来生金之意,但药以清凉为主:
麦冬15克,沙参15克,五味子5克,甘草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麦芽10克,陈皮10克,黄芪20克,金银花30克
二十日后,饮食见佳,前三月大便总共数次,近几日便二次,昨夜咳剧,肺又觉疼。又八日后,痛减轻,饮食仍少,骨瘦如柴。六日后(2001年1月12日),能饮食,肺不觉痛,吐痰前三口黄,后白。体力仍不足,人仍瘦,大便七八日未行。嘱继续服前方。
中途失去联络,不知生死。2001年10月10日得到消息,云之后又服药三十余剂,春天时已经痊愈,体重增加四五十斤,现在早就骑着摩托车满街跑了。又说病的名字西医叫霉菌性肺炎。

右胁内痛

一妪,武汉人,年五十余,从事蒸馒头工作十余年,工作时每日大汗淋漓,日日如此,不能间断。今已停业,来女婿家调养。
年来自觉右胁之内疼痛难忍,不能自持,怀疑肝癌。睡眠不佳,体力虚惫。面色黄白,左脉弦而涩,右脉微近无。断以肾气大虚,肝失所养,升达不畅,气滞血瘀,乃发疼痛。盖每日发汗,精气耗散所致也。
遂书方:菟丝子30克、杜仲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党参15克、柴胡10克、白芍10克、三七10克,先降后升之意也,嘱连服十五剂。
六服尽,痛全止。尽十五服,精神健旺,体力大长,每日上下六楼买菜做饭,应付裕如,不觉疲惫,晚间玩电子游戏至深夜亦不觉困乏,盖先前未有之事也。
脉之,右尺沉石深藏骨间矣。若因疼痛之故,以之为实,重用戕伐,恐其虚惫将愈甚矣。

飧泻八月

王女,16岁,随父母侨居澳洲,吃西餐伤脾胃,食后即泻,西医无效,乃归国求医。服沈阳中医研究院中药四十余剂,每次160元三副药,服后病如故。又去著名的儿科中医小儿王处求医,亦无效果。国内西医谓为心理障碍,没病,不予医治。求医八个月,费用七八千,不见一丝效果。
2003年3月26日,彼邻居来电话代为求治,云病人食后即泻,泻后又饿,周而复始,每日如是,现已骨瘦如柴,精神萎顿。
食入不化泻出,有降无升,胃能容而脾不能消,责其中焦无火也。求其根本,则坎阳虚衰,坎阳不足则上升无力,中土乏生化之力,脾胃失运化之权。治当中下并补,扶阳抑阴,俾其生气旺盛,自能消化饮食矣。与附子理中汤:
干姜60克,白术30克,党参60克,炙甘草30克,黑附子30克。七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服一碗,下午三时服一碗。
28日晚,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病人早七时服药后,不到一分钟,先感胃中发热,随后头上如同炸裂般疼痛,头皮发麻,面上如中风状,麻木抽搐不已,舌头发硬,吃橘子不会吐子。接着浑身发麻,腿抽筋,恶心想吐。但吃饭后没有泻。症状从早七时一直持续到下午一时方平复。一时多浑身觉疲倦,睡了一觉,原先手脚冰凉,服药后麻木时手先觉热,接下来脚上麻木,随后脚上亦热。
因反应剧烈,晚上病人不敢再吃药,邻居打电话来问,告乃排病反应,但吃无妨,方再服。服后腹泻四五次,原先总觉饿,食后即泻,泻后马上又饿,今日食后不再觉胀觉饿,食后亦未泻。晚间十时多脸上又发麻,全身从脸上向下发麻,但没有抽搐,持续一小时左右,半夜二时多呕吐一次。
30日,病人邻居又来电话,云第二天早晨服第二服药后肚子发麻,随后开始腹泻,持续一日,至少五六次,所泻全是清水。中午饭后没有腹泻。晚间再服中药后不再有反应。当日早晨食后觉饱,没有腹泻,病人高兴异常,云八月中头一次吃饭后没有腹泻,并感觉吃饱。
二剂药服完症状基本消除,嘱将五剂服完,以巩固疗效。
5月24日反馈:服药后,过去的症状全部消失,体重渐增,现已恢复正常。共吃五服药,药费一服七元。
所谓服药不眩瞑厥疾不瘳,此之谓欤?

外感

复泰草堂,下午三时许,正足太阳用事之时。一女学生,年17,名黄菲,以感冒之故,奉母命前来打吊针。问为何一定打吊针,云母言如是,未告何故。实则举世皆然,不须明言,因循蒙昧,盖常情耳。
病人现自觉头晕,鼻塞,口干。无头痛项僵腰背酸重等表证。舌淡滑,左脉沉紧,右脉沉数大。刚在外量体温35.6度,晚间则发热,从前日晚开始发病,至今未解。
思之,就脉象而论,属中有客寒,内有热郁之象。宜升达降通并施,清散温开同行,正小柴胡汤对治范围。乃劝其服中药,初不肯,告服后很快就会见效,乃肯。药有先煎备好者,温之令服。药方入口,脉之,左脉已起,沉紧变为浮弦,唯关脉略紧,少顷即有缓意,右关沉大数变为沉紧(说明脾肾原有寒湿,然非起病之因)。问头还晕否,答已不晕,鼻子还觉不通,又与对答数句,临走时云,鼻子也通了,症状完全消除,从喝药到头不晕不到一分钟,到鼻通不过数分钟。
特记之,以为持中药慢论者之劝。时2003年3月19日。

泡药治小儿腹痛

陈钟伟,男,8岁。其父携彼前来求医,云今日上午九时开始腹痛。面红,有难忍之色。舌体胖大,中稍黄干,四布红点。左脉沉大,右关尺伏。少腹左侧疼痛,按之弥痛。痛时发时止,发时左脉有动数之感。昨晚曾于饭店饮食,盖伤食也。脾胃受伤不能运化,肝欲代之疏泻,来时则痛,脉转动数。宜降之,以大黄一片、枳实一片、莱菔子一捏、鸡内金数片、木香数片,以开水泡之令服,初服半杯仍觉痛,视其舌有湿象,问足下凉否,初云不知,少顷云凉,下有寒也,乃于药中加附子一片,再将药泡满令服。食顷来看,小儿正于桌旁与母说话,面带笑容,云服药后便伏桌睡去,醒来已觉不痛,之后欢笑而去。
泡药用量较煎药用量轻者不下十倍,而取效之捷更胜于煎药,此中道理颇堪玩味,明者察之。

血小板减少症

初诊:2003年4月20日
陈景皓,男,12岁。一星期前,从腿上起血点,一直起到面部。在此之前一个星期曾感冒,服感冒胶囊四颗。到襄樊市第一医院治疗,检查血小板不足400,确诊为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小板之后,用大剂激素维持。
病人面色黄暗,眼白泛青,瞳子纯黑,眼球艮部有一红点如毛线头状,坤位稍黑;舌胖大,滑湿,色稍白;脉象右三部内紧外大,有外格之势,左三部脉浮大。口渴,想喝开水,大口饮水,日饮二三杯。小便多,日三四次,色黄青,量多不急。腹内觉胀,然仍能食。大便干,量少,色黑,难。
综合判断,为寒入坎宫,元阳外脱之证。亟当导龙归海,引火归原,俾内侵骨髓之寒外散,则病自平复,与恒益复泰汤进退:
桂枝9克,当归9克,白芍9克,沙参12克,麦冬6克,五味子3克,干姜5克,白术10克,熟地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丹参12克,远志9克,附子15克
七碗水煎剩二碗,中午十二时服一碗,下午六时服一碗。嘱先服七剂,服第一剂时减激素三分之一,二剂再减激素三分之一,三剂后全停。
二诊:4月27日
服药六剂,激素在第四服时全停。脉率本已降至六十几次,中途服预防非典药,服后变为120次以上,气色变黄,手心发热。左三部数大,右三部亦大,然外格之势已减。舌仍胖大,后部稍有黄腻苔。眼球艮部毛线头状红点已减淡。再服前方十剂。
三诊:5月9日
共服前方十七剂,今日查血小板13.7万,较第一次输血小板之21.7万仍低,但已在正常范围。眼白青色已淡,舌亦不肥,眼球艮部毛线头状红点已消失。脉仍有沉紧之象,面仍萎黄。与麦柏附子理中汤五剂。
四诊:5月16日
眼球干净清澈,舌微胖稍腻,左关尺微有紧涩之象,右脉微浮大,尺有扰动之意,大便时干时稀,再收之:
当归20克,桂枝30克,白芍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熟地20克,杜仲15克,菟丝子15克,白术15克
七碗水泡一小时,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五诊:5月24日
今日检查血小板23.3万,完全正常。舌粉白滑湿,水中仍有不温之象,再与麦柏附子理中汤四剂善后。
9月下旬随访,无复发。

面痛数十年案

邻妪陈氏,年六十五。右面阳明经处疼痛,近数十年。
初诊,2003年10月21日。舌中红,口干,外湿内燥。大便正常,眼色红黄。左寸关大,尺弱,水不涵木之象也;右寸沉取大,浮取紧,右眼乾位有一灰色瘀斑,余处布满红丝。前些年丧父之痛,悲哀太过,肺气因伤。开方:
麻黄3克,麦冬10克,玄参15克,白芍1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5克,升麻7克,甘草10克,二剂,早六时、睡前各服一次。

二诊,24日。服前方二剂,面仍痛,舌仍红。右三部软大,寸浮尺弱,右寸之紧象已无;左部亦大。全是阴虚火旺之象。开方:
麦冬10克,白芍10克,生地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枳实10克,生石膏20克,早六时、下午三时各服一次。
三诊,11月2日。服前方六剂,面痛大减轻,洗脸时用手搓仍觉痛。舌红大减,右寸沉大,脉象转收,为开麦味地黄丸二盒。
四诊,12日。面又痛,舌象肥大,已不红。右寸浮大,余部沉紧,左关尺尤甚。中下已现寒象,当清上温下,为开方:
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附子5克,桂枝10克,二剂,三碗水煎剩一碗,下午三时服一次。
服一剂时尚有余痛,服完二剂,痛止。后以他事来访,未再言面痛之事。

所有跟帖: 

全书连载完了 -ephd- 给 eph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22/2008 postreply 14:29:03

一些个案,没有说服力。能否用中医治疗30-40例,并与西医比较一下? -想说我就说- 给 想说我就说 发送悄悄话 想说我就说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3/2008 postreply 21:12:02

需要自己搜集, 可参考"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ephd- 给 ephd 发送悄悄话 (160 bytes) () 09/24/2008 postreply 07:30:26

李可确实名医, 医例很多我相信可循,但这个"三七生", -阿西- 给 阿西 发送悄悄话 阿西 的博客首页 (125 bytes) () 09/26/2008 postreply 13:13: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