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连载(专业篇之说病)(7)

来源: ephd 2008-09-22 14:14:21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783 bytes)
本篇虽然有很多中医的专业属于, 但是普通读者依然可以知道中医是如何解释疾病的起因的, 有心人可以体会很多东西.


三 说病


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证治(修订版)

非典型肺炎流行以来,有蔓延趋势,以至所到之处颇有谈虎色变之感。以中医理论观之,此病当属金木相冲温燥寒湿不能相济所致,其中很大程度属时气的原因。今试从时气的角度就其典型症状分析其发病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不当之处尚望高明不吝赐教。
辨证:(高烧、干咳和呼吸困难)肺金受克,气逆不能司呼吸,肺内有温燥之象。(胸部X光检查也会出现异状)如片状阴影等,皆是肺内受伤之象。(发冷、头痛)表有寒之象。(肌肉僵硬)血不濡筋之象。(没有食欲)脾胃不化之象。(抑郁)肝气不舒之象。(头昏脑胀、潮红)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天地不交之象。(拉肚子)燥湿不济湿气下泻之象。春三月寅卯辰,寅卯为木,辰为燥土,阳气上升,地气由湿化燥之时也。寅之前为丑土,寒湿也,观其时之地表可知。辰土温燥,观春分后之地皮干象可见。今年太岁癸未,天干戊癸化火,火就燥,其本性也。丑未之年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太阴之性为湿,火湿相遇,湿热作焉,此其岁时之应也。广州位于正南,在位为离,火也。此病高峰发于寅月,寅木化火,上克肺金,寅申相冲,木胜金败。金本克木,今反受木侮者,一则木当王时,金逢囚地,一则火来助木,先气而来也。卯月温气更盛,卯酉相冲,肺伤更重。以六气辨之:丑寅之月,寒湿内积脾胃,木气受郁,郁而化火,得天气之助,乃上行冲金,此其前期之证也。卯辰之月,温燥之气生,又兼风火相煽,肺金更受煎熬。今在上之温燥向辰月行,有更燥之势,在下之寒湿不得火济,屡有下陷之虞。
方法:此病与寒热湿燥四气有关,病位波及手足少阴手足太阴四脏,寒热燥湿不能相济,反各以偏刑脏,致令营卫不通阴阳离绝,遂置人死地。寒湿伤足太阳少阴,寒燥伤手少阴太阳,湿热伤足太阴阳明,燥热伤手太阴阳明。而终以木火刑金之势先令肺金罹难,天时使之也。治当先救其肺,同时外散寒结,内清热郁,润燥除湿,并行不悖:
麻黄2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麦冬2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茯苓10克,附子10克

从运气角度再论非典证治

癸未年,火运不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
上一年壬午,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金水相生,寒凉太过。
再看癸未年:
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厥阴风木。上年金水之气内凝,必致相火离位。相火失位,多客于厥阴。厥阴主令,火必外发。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此温乃相火离位之温,亦为火郁之温。寒气内侵导致相火离位,当散寒回阳。寒气外凝导致火郁,当散寒解郁。
二之气,主气少阴君火,客气少阴君火。君火重明,必复去岁金水之胜。木郁欲达,必然上冲;火气来复,必然外散。木气上冲之位在金,火气外散之位在皮,皆肺之所主也。寒气虽散,火气过发,肺金反成焦枯之地矣!
三之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土来生金泻火,火气得泻,受克之肺金得解。一交土气,病必向安。
四之气,主气太阴湿土,客气少阳相火,湿土主令,病气必终。土能生金,阳明能合,相火可以归位矣。
由是观之,此病起因在于寒凝,寒凝伤肾,相火不藏,郁于厥阴而冲于阳明,导致合机不利。因木火用事,冲克金位,故病发于肺。治法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太阳不开,则郁火不散;厥阴不合,则相火不归。治在中土,土气用事,则火气得泻,厥阴阳明乃合。故气逢湿土,其病不治自已。当其相火失位之时,当导龙归海,不可直折,一切清热泻火之药不可妄施,否则恐致火灭灰飞之祸,慎矣哉!
注:癸未年,火运不及,故寒水来乘,受病者火也,土气来复。是为寒疫,非瘟疫也。西医所谓细菌性疾病多属温,病毒性疾病多属寒

附:胡希恕辨方证治愈非典型肺炎

  吴某,男,22岁,住院病案号54。
  初诊日期1959年12月15日:发热恶寒二天,伴头痛、咽痛、咳嗽、胸满胸闷,经X线检查:为右肺下叶非典型肺炎。
  既往有肝炎、肺结核、肠结核史。常有胁痛、乏力、便溏、盗汗。前医先以辛凉解表(桑叶、银花、连翘、薄荷、羌活、豆豉)一剂,服后汗出热不退,仍继用辛凉解表,急煎服,高烧、自汗、头痛、咳嗽、胸闷、恶风、胁痛诸症加重。血常规检查:白血球8100,中性70%。14日静脉输液用抗生素,当夜高烧仍不退,体温39.4度,并见鼻煽、头汗出。又与麻杏石甘汤加栀子豉等,服三分之一量,至夜11时出现惊悸、肢凉。因请胡老会诊。
  胡老据:晨起体温38.2度,下午39度以上,呈往来寒热,并见口苦,咽干,目眩、头晕、盗汗、汗出如洗、不恶寒,苔黄,舌红,脉弦细数,认为证属表已解,连续发汗解表,大伤津液,邪传少阳阳明。治以和解少阳兼清阳明,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方证:
  柴胡五钱,黄芩三钱,半夏三钱,生姜三钱,党参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生石膏二两。
  结果:上药服一剂,后半夜入睡未作寒热及盗汗。16日仍头晕、咳嗽痰多带血。上方加生牡蛎五钱,服一剂。17日诸症消,体温正常。12月22日x线检查:肺部阴影吸收。
 
  在会诊时胡老特别指出:辛凉解表只是定了一个大法,并没有进一步辨清具体的方证,因此治疗用药偏于盲目,过度解表使津液大伤,造成汗出热不退或更甚。把肺炎的发热分为风寒、风热所致是片面的,即使得知是风寒或风热,也要看患者所表现的症状,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能在人体产生或热或寒、或虚或实、或表或里的症状。分析这些症状所应归属的方证,才能明确当用方药。故胡老特别强调,中医治病辨证论治,不但要辨六经八纲、脏腑阴阳,更要辨方证,辨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它既是辨证的具体实施,也是辨证的基本功。也就是说,治病不能只是治疗大法如辛温发汗、辛凉清热、清阳明热、宣肺化痰……更重要的是要明确对证的方药。也就是说,辨方证比治疗大法更重要。对此,历代医家早有认识,如方有执研究《伤寒论》曾强调“守一法,不如守一方”,即是强调辨方证。
评:1959年,己亥,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12月15日正当六之气,主气太阳寒水,客气少阳相火。主胜客,是为逆。相火被郁,反上冲肺金,胡老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枢转少阳,并清阳明郁热,又加生牡蛎引火归元,是为正解,故二剂而愈。经方运用得当效如桴鼓,古人岂欺我哉!

非典病人为何发生骨坏死

非典病人用激素“治愈”后为什么多数发为股骨头坏死了呢?其实问题就出在激素上。
众所周知,激素的作用是非常快捷有效的,但激素有个最大的弱点,就是用后病情往往会反复发作,而且再次复发后程度会更重,同时还会造成一些其他方面的损害。骨坏死无疑是这些损害中比较严重的一种。
非典的症状虽然发在肺部,但肾中元气虚弱不能鼓舞正气抗邪也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原因。但激素的治病作用却不是通过扶助元气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不断调动元气完成的。
接下来,有必要在这里探讨一下激素产生作用的原理。同样众所周知,运动员服用激素之后会大大提高运动成绩,但“副作用”之大也与成绩一样惊世骇俗,很多“健儿”倒地猝死的场面更令世人触目惊心,世界女子百米纪录保持者格里菲斯•乔伊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实原因很简单,激素的作用是靠瞬间调动大量元气完成的,人体长期储备的精微物质突然转化为能量爆发,在这瞬间的爆发之中,纪录被重新书写,疾病也暂时消失症状。
但是,人体的能量基础毕竟是有限的,长期不断地调动元气来完成人体能力无法承担的工作,必然会造成人体能量的最终枯竭,导致元气瞬间消散。运动员的暴毙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同样,非典病人在元气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又被激素大量调动来解救肺部的燃眉之急,造成肾中本部空虚就不可避免了。而肾主骨髓,主藏精。肾气大衰之际自顾不暇,自然就无法完成藏精生髓的工作了。于是,骨坏死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阴阳天地水火一二离合论(艾滋病论)

  此论受西医启发而始,彼虽必不能明其所以,然实肇始于彼之发现,功不可没,特记之,亦表非盲目排斥彼学者也。然思维方法终难沟通,此亦一二不可混淆之一证欤?
  公元2002年之12月1日,西方所谓之国际艾滋病日也。电视节目中列举艾滋病研究进展,云美国新发明一种检测方法,简单易行:但于一种溶剂中滴入一滴鲜血,普通人之血变成一条直线横断溶液之中,艾滋病感染者则分为两条平行直线,相距甚远。因触动灵机,作是思维:艾滋病人与普通人之区别无他,但一分为二也。此一二者何?请从中医之说论之:
  天地未判,一气混茫;太极动转,阴阳始分。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此河图之言也。一者谓何?先天之阳,即天也,在卦为乾,三连者是也;二者谓何?先天之阴,即地也,在卦为坤,六断者是也。此以三才记阴阳之象也,除之以三,不过一二而已。一二者,即先天之阴阳也。天地动转,阴阳交媾。天一降于地户,于是水生。水之体外阴而内阳,在卦为坎,在脏为肾,中满者是也;地二升于天门,于是火成。火之体外阳而内阴,在卦为离,在脏为心,中虚者是也。水火者,天地阴阳之用也。先天之阳收于水中,天一是也;先天之阴藏于火内,地二是也。一居下而二居上,此三才得先天阴阳之常也。一二反动,则天地为否;二一顺转,则水火既济。一二者,实万物生死离合之枢机也。
  血之体为阴而用为阳,阴形之中内藏阳气,坎卦也,其根本实出于肾中。普通常人验血一条直线者,阴阳相交,一二相合之故也。艾滋病人验血两条直线者,阴阳离绝,一二相分之故也。又一为阳而二为阴,血成二条,坎中一阳已成阴气,坎阳者,先天生命之本也,坎阳一散生命失根,死期将至矣。而不即死者,说明尚有转机。转机谓何?使分者复合,散者复聚,一降二升,天覆地载,水火既济,阴阳互根,则病可以不作矣。
  然治病必求于本,本立而道生。观艾滋病传染之途径有二,二者谓何?不过精血也。精血谓何?不过水火也。水火谓何?不过离中虚坎中满也。今其病从下而入,由内而生。坎中不满,是以一分为二;离中不虚,是以二化为一。表盈里亏,虚实反作;内寒外热,冰炭斯分。此否隔离绝之象,又非艾滋病所独有者也,西医所谓之一切免疫系统疾病莫不如此。
  然治之道果何如耶?无他,益其损而复其剥而已。益者谓何?风上雷下,否上之阳复降也。复者谓何?地上雷下,剥上之阳复降也。二卦皆雷居下,雷者谓何?龙雷之火生于坎中,即先天之阳也。然则治病之道不过使其将脱之阳复归水中,即所谓导龙归海也。天一复降于水中,则生生之本复泰矣,又何病之有哉?
(理法已备,方药自在其中矣,明者可自求之)

消渴正论

消渴一证,聚讼千载,阴阳错综,最见识力。昧者众而明者寡,古今一也。名高而昧者,但执泻火,不辨阴阳,从之者众,识破者寡。自以为是,以讹传讹,相延不断,至今不觉。遂令今世而罹此患者复受药石之害,雪上加霜,生气日绝,烂足坏目,肉脱筋萎。不死于病而死于药,诚可悲叹者也。而名微识著见解独明者反受侮蔑,令千古奇冤不彰于世,无数病人相继弃绝,医道至此,亦可悲矣。今将明者之论拈出,分布一堂,粲若星列,取长补短,理法同观。谬见斯废,扫陈言于既往。正眼重开,立确论于将来。俾从事于刘河间、朱丹溪、张子和、李东垣、王肯堂、徐灵台、叶天士、施今墨等等诸名医谬论者,迷途知返,正偏救弊,将功补过,不无遵循,是所望也。
许学士《本事方》曰:人食之后,滋味皆甜,流在膀胱。若腰肾气盛,是为真火,上蒸脾胃,变化饮食,分流水谷,从二阴出。精气入骨髓,合荣卫,行血脉,营养一身,其次以为脂膏,其次以为血肉也。其余则为小便,故小便色黄,血之余也。臊气者,五脏之气,咸润者则下味也。腰肾既虚冷,而不能蒸于谷气,则尽下为小便,故味甘不变,其色清冷,则肌肤枯槁也。犹如乳母谷气上泄,皆为乳汁。消渴病者,下泄为小便,皆精气不¬¬¬¬实于内,则小便数,瘦弱也。又肺为五脏华盖,若下有暖气蒸则肺润,若下冷极则阳气不能升,故肺干则渴。《易》于否卦乾上坤下,阳无阴而不降,阴无阳而不升,上下不交,故成否也。譬如釜中有水,以火暖之,其釜若以板覆之,则暖气上腾,故板能润也,若无火力,水气则不能上,此板则终不能润也。火力者,则是腰肾强盛也。常须暖补肾气,饮食得火力,则润上而易消,亦免于渴也。故张仲景云:宜服肾气八味丸。
张景岳《景岳全书》曰: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使治消证而不辨虚实,则未有不误者矣。消证有阴阳,尤不可不察。如多渴者曰消渴,善饥者曰消谷,小便淋浊如膏者曰肾消。凡此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阴虚,是皆阳消之证也。至于阴消之意,则未有知之者。何以见之?如《气厥论》曰:心移寒于肺为肺消,饮一溲二死不治。此正以元气之衰而金寒水冷,故水不化气而气悉化水,岂非阳虚之阴证乎?……故凡治三消者,必当察其脉气、病气、形气,但见本元亏竭,及假火等证,必当速救其本,以资化源。若但知为火而专务清理,未有不阴阳俱败者矣。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察其脉证果为实火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由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日见消败,益以困矣。……三消证,古人以上消属肺,中焦属胃,下焦属肾,而多从火治,是故然矣。然以余论之,则三焦之火多有病本于肾,而无不由乎命门者,夫命门为水火之府,凡水亏证固能为消为渴,而火亏证亦能为消渴者,何也?盖水不济火则火不归原,故有火游于肺而为上消者,有火游于胃而为中消者,有火烁阴精而为下消者,是皆真阴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又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槁者,是皆真阳不足,水亏于下之消证也。阴虚之消,治宜壮水,固有言之者矣,阳虚之消,谓宜补火,则人必不信。不知釜底加薪,氤氲彻顶,槁禾得雨,生意归巅。此无他,皆阳气之使然也,亦生杀之微权也。余因消证多虚,难堪剥削,若不求其斫丧之因,而再伐生气,则消者愈消,无从复矣。故再笔于此,用以告夫明者。
张隐庵《侣山堂类辨》曰:病阳明燥热之消渴者,白虎汤主之,此外因之渴也。胃气弱而津液不生者,人参汤主之,此内因之渴也。有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调水道而为消渴者。人但知以凉润之药治渴,不知脾喜燥而肺恶寒。试观泄泻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输而惟下泄故尔。以燥脾之药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故以凉润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热治渴,人所不知也。
赵养葵《医贯》曰:上消者,舌上赤裂,大渴饮水。《逆调论》云:此乃心移热于肺,传于鬲消者是也。以人参白虎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肌肤瘦,成消中者是也。以调胃承气汤治之。下消者,引饮烦躁,耳轮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肾气丸治之。古人治三消之法详别如此。
余又有说:人之水火得其平,气血得其养,何消之有?其间摄养失宜,水火偏胜,津液枯槁,以致龙雷之火上炎,煎熬既久,肠胃合消,五脏干燥,令人四肢瘦削,精神倦怠。则治消之法,无分上中下,先以治肾为急也。六味八味加减行之,随证而服,降其心火,滋其肾水,而渴自止矣。白虎承气等方,皆非法也。《总录》谓不能食而消者,未传中满,能食而消者,必发背痈脑疽。设不知分辨能食不能食,概以寒凉泻火之药而施治之,则内热未除,中寒复生,能不末传鼓胀耶?惟七味白术散、人参生脉散之类,恣意多饮,复以八味地黄丸滋其化源。如发痈疽而渴者,或黑或紫,火极似水之象,乃肾水已竭,不治。惟峻补其阴,亦或可救也。
或问曰:人有服地黄汤而渴仍不止者何也?答曰:此方士拘于绳墨,而不能更变其道也。盖心肺位近,宜小制其服,肝肾位远,宜大制其服。如高消中消,可以前丸缓而治之。若下消已极,大渴大燥,须加减八味丸半料,内肉桂一两,水煎六七碗,恣意冰冷饮之,熟睡而渴病如失矣。处方之要,在乎人之通其变,神而明之可也。或又问曰:下消无水,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滋少阴之肾水矣,又加肉桂附子者何也?答曰:盖因命门火衰,不能蒸腐水谷,水谷之气不能上润于肺,譬如釜底无薪,锅盖干燥,故渴。至于肺,亦无所禀,不能四布水精,并行五经,其所饮之水未经火化,直入膀胱,正所谓饮一升尿一升,饮一斗尿一斗,试尝其味甘而不咸可知矣。故用附桂之辛热以壮其少火,釜底加薪,枯笼蒸润,槁禾得雨,生意维新。惟明者知之,昧者鲜不以为迂也。昔汉武帝病消渴,张仲景为立此方,药止八味,故名八味地黄丸,诚良方也,可与天地同寿,至圣玄关,今犹可想。疮疽将痊,及痊后口渴甚者,舌黄坚硬者,及未患先渴,或心烦口燥。小便频数,或白浊阴痿,饮食少思,肌肤消瘦,及腿肿脚瘦,口舌生疮。以上诸证,均宜服之,无不神效。
治验
曾治一贵人,患疽疾未安而渴大作,一日饮水数升,愚进以加减八味地黄汤,诸医大笑曰:此药若能止渴,我辈当不复业医矣。皆用紫苏、木瓜、乌梅、人参、茯苓百药煎生津之药止之,而渴愈甚。数剂之后,茫无功效,不得已而用予方,连服三日而渴止,因相信久服。不特渴疾不作,气血亦壮,饮食加倍,强健胜于壮年。盖用此药,非予自执,鄙见实有本原,薛氏家藏书中,屡用奏捷,久服轻身,令人皮肤光泽,耳目聪明,故详著之。使有渴疾者,能聆余言,专志服饵,取效甚神,庶无为庸医所惑,亦善广前人之功。方内五味子最为得力,独能补肾水降心气,其肉桂一味不可废,若去肉桂则服之不应。
曾治一男子,患前证,余以前丸方治之,彼则谓肉桂性热,乃私易以知柏等药,遂口渴不止,发背疽而殂。彼盖不知肉桂为肾经药也,前证乃肾经虚火炎上无制为患,故用肉桂导引诸药以补之,引虚火归原故效也。
有一等病渴,惟欲饮冷,但饮水不过二三口即厌弃,少顷复渴,其饮水亦如前,第不若消渴者之饮水无厌也。此证乃是中气虚寒,寒水泛上,逼其浮游之火于咽喉口舌之间,故上焦一段欲得水救,若到中焦,以水见水,正其恶也。治法如面红烦躁者,乃煎理中汤送八味丸,二三服而愈,若用他药,必无生理。又有一等病渴,急欲饮水,但欲下不安,少顷即吐出,片刻复欲饮水,至于药食毫不能下,此是阴盛隔阳,肾经伤寒之证也。予反复思之,用仲景之白通汤加童便、胆汁热药冷探之法,一服少解,二服全瘳。其在男子间有之,女子恒多有此证。陶节庵先生名回阳反本汤。

黄疸约言

  疸病多与湿热有关,《金匮》主以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茵陈五苓散等方,又有小柴胡、小建中之用。可见湿热者固常见,虚劳者亦不无,不可一概而论。
  胆与肝相表里,肝不升则胆不降,厥阴少阳同主疏泄也。又与胃相上下,胃不降则胆不降,阳明少阳同主降路也。胆火内郁过久,或内结为石,或外蒸于表,皆胆之为病也。
  脏腑处处相关,牵一发动全身,实者多责肝胆,虚者多责脾胃。然肝胆脾胃本互为体用,不可割裂,虽治则或有偏重,辨证原不可偏执也。

论治肝病

论治肝病者,多以阴柔为用,法以滋阴清热利湿,多有效验。虽然如此,亦不可一概而论。盖肝既体阴而用阳,其病必有伤体伤用之别:伤阴者伤其体,当滋其阴;伤阳者伤其用,当补其阳。辛以补之,酸以泻之,言其用也。其用不彰,则其体凝滞,岂可但见其二阴之体,而忽其震下之一阳之用哉!

肿瘤治法

阳化气,阴成形。肿瘤是形,其根在气。气化行则形可散,气化滞则形必凝。西医只见形下,不知形上;不明气化之理,不识气隧之路;对病如聋如盲,见人唯菌唯物。开口则指鹿为马,动手即张冠李戴;病因不明,乃其常言;办法已无,为其套话。若过于轻信,通身倚靠,诚恐欲求生路,反趋死途,财去人空,良可悲也!
欲化肿瘤,先扶正气。正气虚则瘤反扩散,攻之反危。正气实则瘤必退缩,拨之可动。虚人宜守不宜攻,相安即可。实者能守复能攻,除恶务尽。要在虚实之辨为先,切莫悔恨之言在后,千万不可不自量力,莽然汲汲于攻取之道也。

糖尿病概说

糖尿病是一种内脏代谢功能紊乱症。众所周知,糖是人体的能量来源,糖的味道是甜的。从中医理论看,糖的代谢与脾胃有关,因为脾胃属土,土之味甘,胃主纳食,脾司运化,中气斡旋,升清降浊,人体内部方能除旧布新,所以中医理论又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先天之本在肾)。
  又脾主统血,脾经与心经相接,所以脾也在一定程度上主管血液的运行(中华不败所说心脏的动力不足以推动血液的运行是对的,其实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在肾,传导在肝脾,输送在心脏,治节在肺脏,血液运行机制与五脏都有关联)。脾的动力一部分来自肝肾的上升之力,另一部分来自饮食转化的能量,脾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来自饮食的糖转化为能量输送到血液中,变成人体的动力,就像把煤烧成火,把水蒸成气,把气转成动力,这一点于西方的蒸气机原理很相似。现在由于脾的转化功能出了问题,所以糖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反而停留在血液中,成了血液的负担,这时验血血糖就一定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发生了。
  脾本来主升清气,也就是把来自肾肝的原动力传导到心脏,而现在由于上升之力不足,不能推动饮食精微上升化为能量,反而使营养物质下陷于肾中,随小便排出体外,这时化验尿糖也高了,西医所谓的糖尿病就名副其实了。但由于西医受理论的局限,不能了解致使糖份不能正常转化为能量(相当于水化成气)的根本原因,所以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此病。好在他们发现了胰岛素,胰岛素本来是在脾运化精微的过程中自动产生的,是脾的功能的物质形态,西医治疗糖尿病的唯一方法就是向人体注射人工合成的胰岛素,胰岛素可以在短期之内降低血糖,缓解一些症状。但是仍无法根治此病,因为胰岛素不能自生,所以需要不断注射,而长期的注射不但会使脾的正常功能完全丧失,还会使肝肾功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西医所谓的并发症,手足坏烂,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等坏证,终归不治。所以西医说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是绝症,对西医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前面说到了,造成此病的根本原因在脾的升清功能的破坏,而导致脾气不升的原因还在于肾阳的不升(相当于内燃机的炉火太小了,不能将煤点燃),阳气主升(热而轻故升),阴气主降(寒而重故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肾气不升往往是因为肾阳为寒气所伤,于理有据,于象可征,四诊相参,自有线索。所以我说早期的糖尿病没有波及到中焦的只用金匮肾气丸就能治愈,因为肾气丸正是温补肾阳的妙药(烧旺炉中之火)。
  至于中晚期的坏证是经过不断误药积累起来的,已经损及了根本,但如果用药得当如法,也并不是没有还原的可能,但至少需要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如果一年还无法恢复就很难彻底复原了。
而现在的中医在施今墨等名医的影响下对糖尿病普遍采用了滋阴降火的治疗原则,使本来就受损的脾阳肾阳再遭克伐,这就好比雪上加霜,病上加病,又怎么能治好病呢?所以对这些庸工来说,糖尿病也成了绝症,不但损害了中医的声誉,而且直到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法客观上残害着病人。唉!人为的认识不清导致的灾难也够厉害的了!

对优降糖的作用原理的质疑

作用机制
胰腺内作用: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刺激是什么意思?胰岛B细胞为什么不释放胰岛素?奴隶累得摔倒了,是你用鞭子就能让他恢复体力的吗?),胰岛B细胞对促进分泌物质(如血糖等)的敏感性升高,而增加胰岛素分泌(什么叫敏感性?累得摔倒了,你抽上一鞭子就增加了干活的敏感性?)。
胰腺外作用: 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功能,提高血中胰岛素浓度(肝脏为什么清除胰岛素?是不是因为胰岛素本身就不干活?)。
提高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促进血糖的摄取与利用(怎么促进?用鞭子提高敏感性吗?)。
增加糖原合成,减少糖原分解(靠什么增加?鞭子?)。
降低血小板聚集与粘稠性,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靠什么?鞭子?)。
适应症
经严格饮食管理与认真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能满意控制的II型糖尿病患者,尤以非肥胖者为首选(为什么肥人不宜?是不是因为瘦人多火?知道什么是火吗?)。
II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每日小于40u 者,可以更换使用磺脲类药物(都是在损人元气,殊途同归,五十步百步之遥耳!)。
顺便问一句,知道什么是元气吗?
优降糖(格列苯脲,苯磺环已脲)Glibenclamide, Glyburide
特点:起效快,降糖作用强,是D860的200倍,持续时间长,因而容易出现低血糖。 口服5~20分钟发挥降糖效果,2~6小时达到高峰,持续作用可达24小时,经肝、肾排出各占50%。(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如果是把血糖转化成能量了,为什么还要从肝肾排出呢? 这就是我所要告诉你的“正确的治疗应该是帮助身体将血糖转化为动力,即化糖,而不是将静态中观察似乎增多的血糖清除,采取所谓的降糖疗法。”)
副作用:低血糖,尤以老年人更应注意。长期服用应注意有无肝、肾功能损害者忌用。
[注]:消渴丸:为六味地黄汤+优降糖,每10粒消渴丸含2.5mg优降糖。 糖威胶囊:每5粒含2.5mg优降糖 (你知道六味地黄汤是什么吗?你知道当炉火将息之际倒上一盆凉水会是什么效果吗?为什么会损害肝肾功能?是把糖原转化为动力的结果吗?还是过多地盗用了本来早已不足的肝气和肾气?就像用鞭子拼命抽打一个已经奄奄一息的奴隶让他继续干活。)
正确的做法是:当奴隶因即将筋疲力尽而摔倒时,应该让他休息,通过饮食补充能量,使其慢慢恢复,然后再参加劳动。而不是用鞭子让他爬起来,把他所剩无几的那点力量都用来干活。西药的作用正面点说相当于鞭子,本质地说,与榨汁机作用差不多,不榨干肝肾的阳气誓不罢休,和地主资本家贪婪残酷的本性相近。

化糖与降糖的区别

在化糖过程中,血糖不会很快下降,因为从饮食中摄入的糖分转化为糖原最终变成动力的过程已经延缓了,转化的过程变慢,如果摄入没有减少,血糖停留时间延长(同时自然会血糖增高)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不断转化,血糖偏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面影响,不会造成酸中毒。只要虚弱无力的症状减轻,就说明血糖已经在转化为动力。而用降糖药使血糖指标正常却感觉虚弱无力,说明血糖没有转化为动力就被从肝肾排出了。
这两种结果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一种是真虚弱,一种是假健康。相对来说,真虚弱比假健康还要健康的多。虚弱和衰老一样是正常的代谢现象,而妄图通过涂脂抹粉整容化妆之类行为抵制衰老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人看上去古怪异常不伦不类。西药的所谓治疗效果大多是这种涂脂抹粉的性质,并没有什么真的治疗作用,就像通过麻醉神经来止痛一样,不过是掩盖真相而已。
按道理说,想让老年人的血糖指标与年轻人一样是不现实的。这与想让老年人与青年有着同样的生育能力和面貌一样,是根本不可能的。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科学的认识。
动态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平均值如果离开了动态的背景就变得毫无意义,就像用橘黄色的玻璃模拟燃烧的火苗一样,即使尺度很接近本质上也不是一种东西。血糖的高低也是同样的道理,重要的是动态过程是否正常进行,而不是静态尺度是否相似。就像照片虽然能记录生活,但并不是生活本身,二者不可混淆。


关于胰岛素的性质问题

胰岛素当为促使血糖转化为能量之功能的物质形态。问题的关键在于胰岛素在完成这种转化工作的过程中是独立工作的,还是与其他能量同时工作的?如果是独立工作的,只要能充分保障胰岛素的外源供给就可以了。但如果胰岛素在工作的同时必须借助身体另一种能量的的参与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另一种能量的状态与能力则直接与血糖转化过程相关。如果这种能量没有能力参与这种转化工作了,则胰岛素不但不能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反而会成为血液的新负担。如果胰岛素本来就是这种能量的物质形态,也就是说胰岛素的产生就是这种能量运化过程的产物。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能量不足的问题,胰岛素则不能自生。而外源补给的胰岛素中并没有这种能量,外来的胰岛素要想完成血糖转化工作,必然需要身体提供另一种能量来促使这个工作的完成。现在的问题是,本来就是因为能量不足造成的胰岛素不能产生,而外源胰岛素又要使本来不足的能量更加消耗,这个更加消耗不足的能量最终由谁来提供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房间需要热量,要烧炉子。现在有煤,即能源,但煤是湿的,无法点燃。这就需要引子——易燃的纸张或者干柴。只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火种。用火把引子点燃,把火烧到足够旺,然后把煤加入,煤在火势的烘烤下逐渐烘干,随后慢慢点燃,随后再加入新的煤。这样炉火就燃烧起来了,能源成功地转化成了能量。于是,房间温暖了。
在这个过程中,煤相当于血糖,引子相当于胰岛素,火种相当于能量。必须有火种引子才能起到将煤燃烧的作用,如果没有火种,引子和煤都不能燃烧而转化成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火种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如果引子和煤都很充足,火种过于微弱,连引子都不能点燃,则后面的燃烧工作都无法顺利进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根本原因在于火种出了问题,增加引子或减少煤也即补充胰岛素或者降糖,能够解决问题吗?
无论什么能源都需要点燃才能转化为能量,人体的能源也是同样的道理。没有火,只有煤或汽油,内燃机和发动机都不能工作,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西医理论一贯把人当成机器处理,难道机器的运转不需要动力吗?难道能源本身不需要转化就可以成为动力吗?

白血病辨

白血病是西医的病名,西医目前还自称不清楚发病的原因。但我认为此病实际上西医误治的结果。
一般来说,此病发病初期都有普通的感冒症状,随着西医抗菌素的持续注射,病情反而不断加重,长期低烧不退。这时医生往往怀疑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再经过检查,结果白细胞大量增生,幼稚细胞出现,粒细胞变异。于是,西医确诊为白血病。在经过多次的放化疗之后,病人的正气不断削弱,最后因正气极度衰竭死亡。
但从中医的理论分析,病人先天元气虚弱,坎阳不满,外感风寒之后,经太阳少阴两感继而深入骨髓,导致水中阴寒内凝,温气外泄。于是水寒不能生木,表现为骨髓的造血机能不能正常运转,导致肝心脾等脏器藏血统血主血机能丧失。最后,血不循经溢出血管之外,终因内脏出血导致死亡。如果不经过西医的消炎药不断损伤正气,将寒气层层引向深入,断不致很快死亡。
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00年,一个哈尔滨的青年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后,毅然拒绝治疗,决定用最后的生命骑车壮游祖国河山,当他在到达深圳沿路返回沈阳,再到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他的血象恢复了正常。这个事实说明,在未经误治的情况下,所谓的不治之症——白血病是可以在自身正气的调节下恢复正常的。
而另一方面,那些死亡的患者无一不是在经过及时的联合化疗治疗后死亡的。即使中医也往往迷惑于表面发热的假象,使用大量所谓清热凉血药,戕伐正气,与西医治疗殊途同归。
若辩证不误,白血病绝非不治之症。治法不外固本扶元,因势利导,使深入之寒邪复从里达表,散于身外,则病自已矣。

白细胞为什么会“异常”增生

白细胞是人体的防御力量,只有当外邪内侵的时候白细胞才会升高(西医理论如是说),也就是说白细胞是自身免疫系统为抵抗病邪(注意:不是病毒,病毒可见,此邪气为寒,非显形物质,所以显微镜下不可见)内侵临时调动起来的防御能力,也就是抗邪的正气。而西医对白血病的定义则是白细胞异常增生,即在无细菌和病毒感染的情况下白细胞无缘无故的异常增生,而于病因则至今不明。所以,西医只能把症状定为白细胞的异常增生,对症的治法就是杀灭多余的白细胞,使指标接近正常(此举颇有轧直罗锅之嫌)。
但如果明白了此病为寒邪内侵所致,就不难发现其实西医的所谓治疗其实是助纣为虐的“释邪攻正”行为。因为放着显而易见(四诊历历在目)的寒邪不去理会,反而对抵抗寒邪入侵的白细胞大肆屠杀,这无异于协助侵略者镇压人民反抗的卖国贼行为。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再来看中药的治病原理:中药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白细胞升高,而是要从根本上消灭入侵的病邪,白细胞的短期升高可以看作机体抗病邪力量的增强(相当于抗日队伍的壮大),而当病邪除尽之后,白细胞自然会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之内(相当于战争结束之后部队战士纷纷复员转入生产)。扶正驱邪的中药治病原理即在于此。
中西医原理不同,用药不同,疗效也不同。大量事实证明西医对于血液病的治疗所采取的方法是令患者人财两空的死路,而中医界也多在错误理论的引导下走入了治疗的误区,使此病普遍成为绝症。如何在正确理论指导下正确治疗此病,不但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也是众多白血病患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高血压与温阳散寒

大剂四逆汤附子生姜可用100g以上,敢放胆用姜附者肇始于蜀中郑钦安先生,郑氏号称火神,于阴阳之辨洞若观火,阐明阴虚阳虚实据,发人深省,启人悟门。用药直接了当,效如桴鼔。见解高明,功效卓著,数百年来第一人也。惜后人不加省察,竟误以寒凉派为医学正宗,动云滋阴降火,罕言补阳散寒,戕伐正气,坏人根本,反将振元阳扶生气之郑氏之学目为左道,妄以正统自居,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以理误人,用药害命。竟将歧黄救人之术反作杀生之法,此诚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郑氏之后有吴佩衡、范中林先生踵武芳规,独步杏苑,神功盖世,手眼通天,屡起沉疴大证,所赖者有干姜附子等猛将辅佐也。而时俗之辈动云有毒慎用,竟将一代猛将诬为废物,委诸闲职不肯重用,徒令寒气肆虐,生灵冻馁,此复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高血压者,寒束血管使之内收也。西医不知散寒,只知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量,譬如嫌松紧带太紧,反复拉抻,使之松懈。不但未去寒气病根,反使血管脆化,失去弹性,不能收缩,最后导致脑血管破裂之证。若作一下调查,极有可能所有脑血管破裂患者都曾经长期服过降血压药物。现代病多为西药副作用累积所致,如新诺明已被证实可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尿毒症、红斑狼疮等多种西医绝症,此西医尽知者。西药大多如此,每种药物几乎临床应用之后都证明害大于利,不得不更新换代,而更新者同样存在尚不为知的种种负面可能,如前一阵所谓PPA。愚者不知其害,动辄滴流,以为仙药,趋之若骛,轻易赴死,多有站着进来躺着出去者。对所谓科学深信不疑五体投地,实则于其原理一窍不通,过于轻信乃至迷信,实可悲可怜者也。
每言及此,不觉语为之塞,气为之结,声为之激昂,性为之暴烈。此无他,明知其非而难令人信,欲正其误而求告无门。彼之昏昏者反洋洋自得,昂首戴面,以权威自居,垄断专制,于其不能治愈之病则定为绝症,他人以他法治愈,则百般刁难,不予承认,掩人之长,护己之短,以理论欺世,以技术骗人,竟能畅通无阻,为所欲为,谋财害命,死无怨言,此尤可痛哭流涕长太息者也!

(六气病模式)高血压的六种病机

高血压为西医病名,西医以指标定病名,不明其理,罕中病机。治疗则或扩张血管,或利尿减血,与病因了无交涉,虽或一时缓解,实则破坏血管弹性,损害心肾功能,正所谓无知妄作也。
此病为阳不能入阴或阴不能出阳所致,也即阴阳不和之病,和之则愈。
阳不能入于阴则气血浮散于外,故舒张压升高。
阴不能出于阳则气血沉敛于内,故收缩压升高。
阳不入阴,或为在上之阴虚不能敛阳降入(阳明不合),治属白虎泻心麦门冬之属;或为在下之阴盛格阳于外(太阴不开),治属理中四逆真武之属;或为在下之阴阳两(精)虚不能摄阳入内(相火不位),治属肾气丸小柴胡之属。
阴不出阳,或为在下之阳虚不能载阴升出(厥阴不合),治属当归四逆吴茱萸乌梅丸之属;或为在外之阴盛格阳于内(太阳不开),治属桂枝麻黄小青龙之属;或为在上之阴阳两(血)虚不能引阴出外(君火不明),治属黄连阿胶酸枣仁炙甘草汤之属。
四属阴而二属阳,阴病多而阳病少。若见血压升高,即一味平肝潜阳或滋阴降火,只见阳而不见阴,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恐未得一二已失其六七矣!

感冒患者须知

一、感冒须知:
1、感冒千万不要滥用抗生素,这在国外是被严厉禁止的,在美国对抗生素的管理比枪支还严。因为西医理论认为,抗生素对病毒感冒不但无效,而且会有副作用。国内医院滥用抗生素退烧,实际上是破坏了人体免疫力,使免疫系统无法抵御外邪,使病气深入加重了。表面症状虽然暂时消失,但不久必然出现更严重的内脏功能失常症状。
2、受寒感冒发烧,无论用任何凉药“退热”都是错误的,这是“释邪攻正”的“投敌卖国”行为。发热是身体抵御寒邪,努力使寒邪外散的正常抗病反应,汗出则热退,这过去在民间属于常识,老太太都会用姜汤(生姜红糖水)(辛甘化阳)治感冒。但是现在都只知道退热,殊不知这种退热的性质等于投降,就像当年的满洲国一样,虽然没有枪声,实际上国土已经沦陷,东北人民已经变成亡国奴了。
3、感冒应分六经治疗,《伤寒论》是治疗一切感冒的经典。感冒初起都是从主一身之表的太阳经入,太阳病的主方有两个:一个是桂枝汤,一个是麻黄汤。一个治的是伤风,一个治的是伤寒。伤风正气外散,有汗;伤寒邪气内敛,无汗。伤风身软,伤寒身重。两者共同的特点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4、所谓的“风热感冒”大多数时候只是主观想象,只要天是寒的,就不会有所谓的风热。说发烧能够导致肺炎脑炎等同样也是一种主观想象,是以讹传讹道听途说的结果,真热的阳明证是不会在太阳受邪的阶段出现的。而夏季的中暑与通常感冒性质不同,中暑为受热汗出过多,伤津虚脱所致。中暑得凉则解,感冒得凉则重。感冒的性质通常是寒性的,不可雪上加霜,这在大众之中应该成为常识。

二、治疗方药:
1、桂枝加附子汤:感冒发烧,头痛,出汗,怕冷,腰酸重,鼻鸣干呕。
桂枝8g,白芍8g,炙甘草5g,黑附子6g,生姜3片(切),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四剂。
2、麻黄理中冲剂:感冒发烧,头痛,身痛,骨节痛。无汗,喘。饮食难入。
麻黄7g,桂枝8g,炙甘草5g,杏仁4g,白术5g,党参5g,干姜5g,黑附子5g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二剂。
3、加味小青龙汤:感冒被凉药误治,热退后咳嗽不止,饮食减少,痰喘。
麻黄7g,细辛3g,黑附子6g,五味子4g,陈皮4g,半夏4g,茯苓5g,白术5g,干姜5g,炙甘草10g,桂枝8g,白芍3g
四碗水煎剩二碗,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忌食生冷油腻食品,四剂。(大人小孩同量)
4、桂枝二陈汤:感冒出汗,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痰。
桂枝8g,白芍8g,炙甘草5g,陈皮4g,半夏4g,茯苓4g,生姜2片,大枣一个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三时各服一碗。四剂。
5、感冒治愈后,仍有食欲不振,精神不足,肢寒怕冷等阳虚症状的,改用附子理中丸调整。大人早午饭前各服二丸(大蜜丸),小儿各服一丸。
6、其他经的病症已不属于普通感冒范畴,通常感冒初期不经误治不会出现里证,若出现少阳阳明或三阴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情况复杂,可来问诊,患者及家属不要轻易擅自用药。

三、答问
问:三七先生给的治感冒的药方多是有发烧症状的,如果要是还没有到发烧的地步只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痛、舌苔白腻、口中有腻感无味、四肢无力等症状时,该如何用方呢?
答:
麻黄3g,细辛3g,黑附子6g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服一碗,二剂。

四、美国专家眼中的中国式“退烧”“吊水”——“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1991年7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访问学者”。他赴美后不久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经过全面检查和抽血化验,医生诊断是流感”。作者抱怨:“医生只开了一张处方,由我们自己去买了一小瓶 Advil(布洛芬),这是一种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自用感冒药。”
次日他未见好转又去就诊。“一位美籍华人医生查阅病历、仔细检查后说:‘昨天你来,他们未作处理,这是属于病毒性流感。’”“我请求医院给予退烧针和输液,这位严守职责的医生回答:‘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一般只在过高热时才可能损及神经系统,出现意识障碍。所以,Schmitt 把家长对儿童发热的过分担心称为“恐热症”。处理发热的关键在于诊断,而不是急于退热。
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1994年6月,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一个访问组参观安庆市附近的一所乡镇卫生院。当时病房里有13位病人,看上去病情都不重,但有11人在“吊水”,其中1位还举着吊水瓶走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此大惑不解,问这些病人生什么病,为什么要静脉滴注?

伤精患者须知

手淫的危害及其后果

1、手淫是一种严重损伤身体精神的行为。手淫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耗精会导致骨髓空洞,脑髓不满,生命提前衰老、夭折,身体的极度虚弱反而是次要的表现。
2、人体靠血气滋养,血气的来源是饮食。没有消耗完的血气会在人体深度睡眠时转化为精,藏于肾中,封藏于骨内,以备不时之需。如果消耗的少,储蓄的多,就是长寿健康的保障;如果消耗的多,储蓄的少,就是衰老短命的前提。手淫与性行为都以精的耗损为表现形式,这种耗损结果的超常积累意味着生存质量的降低与生命历程的提前结束。
3、手淫不但会损伤身体的动力,而且会损伤情志,令人精神萎靡,意志薄弱,犹豫不决,优柔寡断,暴躁乖戾,多疑恐惧。遇事或躁进,或退缩,缺少耐心与恒心,以及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这都是精虚不能化气的结果。
4、手淫还会影响到智力,长期手淫会对记忆力与思维能力产生明显的破坏,学习能力的力不从心与学习成绩的迅速下降是最明显的表现。这是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神的结果。
5、手淫的毫无节制与泛滥成灾与西医理论的误导有关,初中的生理卫生教材甚至说适当手淫会有益健康,精只是少量蛋白质与多量水分的混合体,对身体无足轻重。正是这种歪理邪说的肆意误导与教唆,使身心原本幼稚的青少年对手淫行为放松了警惕,敢于尝试,最终成瘾,无法克制,走上了伤精损气耗神的不归路!
6、手淫行为具有严重的成瘾性,一旦成瘾,很难克制。这是手淫患者明显感到手淫后身体不适却依然能够坚持不懈乐此不疲的原因。
7、手淫行为通过捷径提取人体储备能源,使人体在突发变故之时无法启动应急措施,造成很多慢性病滋生,久久不愈,与时俱进。
8、手淫行为提前透支人体生发之气,使人体生育能力极大下降,即使种子尚未生气全失,播种耕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之后也不免枯萎不荣,缺乏生机。这些都是作强之官生气受损,技巧下降的结果。
9、手淫并非不可克制,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必胜的勇气,心能清净,则肾能安定;神不妄动,则精不妄施。培养向上的情操,明于理而通于事,则行随心转,上明下安。
10、戒除手淫是治疗手淫伤精所造成的种种后果的前提。就像给车胎打气一样,没有补好漏洞就开始打气,过不了多久又会空空如也,这种打气也就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寿康宝鉴》中周思敏云:“色,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无受用,盖万事以身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曰气曰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凝结者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也。故天一之水不竭,则耳目聪明肢体强健,如水之润物,而百物皆毓(养育);又如油之养灯,油不竭则灯不灭。故先儒以心肾相交为既济。盖心,君火也。火性上炎,常乘未定之血气,炽为淫思。君火一动,则肝肾之相火皆动,肾水遭铄(消损),泄于外而竭于内矣。男子十六而精通,古者必三十而后娶,盖以坚其筋骨,保其元气。且气血稍定,亦不至如少年之自耗也。近世子弟,婚期过早,筋骨未坚,元神耗散,未娶而先拔其本根,既婚而益伐其萌蘖,不数年而精血消亡,奄奄不振,虽具人形,旋登鬼录。此固子弟之不才,亦由父兄之失教。今为立三大则:曰勤职业以劳其心;别男女以杜其渐;慎交游以绝其诱。如此则内外交修,德定日进,而父兄之道尽矣。”可不勉哉!

手淫后果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虚汗。长期的手淫行为在损伤肾精的同时,会造成精损及气,精虚不能摄气,通常表现为虚汗连连,手足燥热,心烦口燥等证。
此时伤精在先,损气在后,收敛不及,发散太过。当以滋阴为主。治疗方药:
1、麦味地黄丸。服药时间:早七时,晚五时。用量:1-2丸。浓缩丸9-18粒。
2、天王补心丹。服药时间:中午十一时。用量:2袋。丸药一丸。

二、腹泻。手淫行为损伤先天真气的同时,必然波及后天脾胃,脾失化源,则运化无力,下陷下利,受寒尤重。
此时阴损及阳,损气严重,当以补阳为主,重则理中,轻则补中。治疗方药:
1、(重者)附子理中丸。服药时间:早七时。用量:1-2丸,浓缩丸15-25粒。
2、(轻者)补中益气丸。服药时间:早七时,下午三时。用量:1-2丸。浓缩丸8-16粒。

三、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小腹胀痛,阴囊潮湿,阴股潮汗,或者睾丸凉痛,甚则筋脉曲张,小便不利,或尿等待、分叉、余沥不尽等症状。同时足下发热,腰酸乏力,甚则凉痛。
此时阳气不藏,发泄于外,寒邪深入,凝滞于内。阳根外脱,显于厥阴木位。当导龙归海,引火归元,不可轻言灭火清热,以相火为生发之本,只可助之,不可折之也。治疗方药:
1、(轻者)桂附地黄丸。服药时间:下午五时、睡前。用量:1-2丸。
2、(重者)乌梅丸。服药时间:晚睡前。用量1-2丸。

四、阳亢。此种情况比较少见,表现为骨蒸潮热,腰膝软弱,不能久立,足下大热,足根刺痛,阳挺不收,喜食油腻厚味食品。
此时阴虚阳亢,火旺水亏,水不涵木,水浅龙高。亟当补阴配阳,峻补真阴,灭邪火而制阳光。治疗方药:
1、(轻者)六味地黄丸。服药时间:晚五时、睡前。用量1-2丸。
2、(重者)知柏地黄丸。服药时间:晚五时、睡前。用量1-2丸。

五、通治代茶饮方(此方可先用于调整,也可最后用于恢复):
麦冬4,五味子2,党参5,桂枝8,白术5,茯苓4,炙甘草5,干姜5,黑附子6,菟丝子6(单位:克)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五时各泡一杯,一剂服一日,可连服十剂。

六、桂枝附子冲剂(此方主要用于神昏头重,腰背酸沉乏力):
桂枝10,当归5,炙甘草5,生姜5,大枣2枚(掰开),黑附子5,菟丝子5
开水泡服,早七时,中午十一时,下午四时各服一杯。可连服七剂。

七、当归四逆理中冲剂(主治:食少腹胀,睾丸隐痛,阴囊潮湿,腰酸腿疼以及各种慢性前列腺炎症状)
白术5,党参5,炙甘草5,干姜5,黑附子6,当归7,桂枝8,白芍3,细辛3,通草2,桃仁3,大枣2枚(掰开)
开水泡服,早七时,下午四时,晚睡前各服一杯。连服五(症状偏中)或八(偏下)剂。

注意事项:三分治,七分养。诸病莫不如此,手淫尤其这样。服药期间尽量按时作息,每天保证十点之前睡觉。白天可以适当运动,但不宜过于劳累。各方症状如同时出现,可以合用,服药时间用量如上。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无人时多多存意,有人时默默留神。当志存高远,立愿发心,时时砥砺,不许自欺。久之自无闲心闲情从事于手淫之事了。男儿当自强,诸君当自勉!祝革命成功,身心复泰!

所有跟帖: 

原来是三七生的"高论"... -阿西- 给 阿西 发送悄悄话 阿西 的博客首页 (361 bytes) () 09/26/2008 postreply 13:07: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