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很多题目不可能都是他的专业范畴,有些缺点在所难免。如果真正遇到癌,看科普是不够用的。参加病人的讨论区,与那些癌症的幸存者交流取经,看专业研究论文,这些可能是专业治疗外的重要补充。
科普做到这样在中国应该算是顶尖的了
所有跟帖:
•
完全同意
-TBz-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19:20:31
•
在美国不算顶尖的吗?
-阿明.-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0:17:37
•
我没看过很多相关的英文科普,不好评价。
-吃与活-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0:23:57
•
这里是美国癌症协会的科普问答,我觉得跟菠萝的科普差不多:
-阿明.-
♀
(192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1:22:41
•
在美国他没有资格写医学普及文章, 因为他不是肿瘤科医师。国内以前他也没资格,我下面写了。
-志在千里-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0:41:54
•
可是他是癌症生物学家,在科研上胜过肿瘤医生吧?
-阿明.-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1:02:13
•
他的文章没写他的科研呀。他可以仿照“科学的美国人”的格式写篇科普文章呀。
-志在千里-
♀
(146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1:25:16
•
如果写那方面的研究,那就不是科普了。科普的知识只是他做专业研究所需要的基本认知。
-阿明.-
♀
(0 bytes)
()
03/25/2018 postreply
22:08:01
•
美国科普都是专家讲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科学美国人,TEDtalk, ScienceFriday都这样
-志在千里-
♀
(95 bytes)
()
03/26/2018 postreply
06:36:00
•
教授一针见血,他讲的东西都好像不是他专业领域的东西。美国人科普可不是这样的。
-志在千里-
♀
(144 bytes)
()
03/26/2018 postreply
06:43:13
•
希望将来中国的科普也能这样
-吃与活-
♂
(374 bytes)
()
03/26/2018 postreply
09:5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