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是退伍军人节,公司有一天假期,这一颗驿动的心就觉得不能浪费掉这个大好时光,前前后后琢磨了一通,然后最后一分钟决定了南下去登墨西哥的最高峰。
Pico de Orizaba 是墨西哥的最高峰,海拔18491尺,也是在阿拉斯加的Denali和加拿大的Mount Logan之后的北美第三高峰。从南加州可以飞到墨西哥一个叫Puebla 的城市,那里离开山脚只有两个小时的车程。
去Orizaba 的直线距离不像非洲或者欧洲那么遥远,但是高度差还是很多- 因为我是从海平面开始的。Puebla这个城市的海拔差不多有7000,所以我周四下了班飞过去,周五远程上班,这样周四和周五可以在7000尺的海拔睡两个晚上。
周六早上向导公司接上了我和一同登山的其他三个小孩。说他们是小孩因为他们真的很年轻,分别是24,25 ,和27岁。开两个小时左右到了山脚下的小村庄,海拔11,200尺。到达之后先吃饭,然后去徒步适应两个小时左右,下午就晒太阳思考人生外加和村里的小孩踢足球。落日之后进夜膳,早早的洗洗睡了。冲顶之前的养精蓄锐是很重要的。
周日睡到自然醒,吃了早饭之后我们一行人乘着 4x4向大本营开拨。去大本营的搓板路(如果可以叫路的话)颠簸到早饭都差点出来了。大本营在海拔13700尺左右的地方。 我们的向导公司有两间大帐篷,一间做餐厅,一间放装备。登山者睡的都是单人或者双人的小帐篷。营地还有一间小小的WC 帐篷 - 里面的窗户可以看到山顶的冰川,风景绝美。
到达大本营的下午也去做了两个小时的徒步。晚饭5:00就吃了,6:00大家都已经钻进帐篷见周公,准备半夜起身冲顶。
午夜之时一个个帐篷里透出了头灯的亮光。我花了十五二十分钟把登山的全身装备穿好之后走出了帐篷。夜空里群星闪烁,星空下的山顶雪白晶莹,仿佛触手可及。这时冲顶前的兴奋开始一点点饱满起来。在餐厅里大家兴致勃勃的讨论冲顶的时间,甚至开始憧憬着晚上的庆功宴了。
从大本营出发是凌晨1:00的时候。前两三个小时基本上是热身,因为还没有到达冰川,所以除了高海拔带来的疲倦感,不需再任何技术性的登山技巧。尽管如此,还是看到两拨人因为海拔不适应或者体力不支,已经放弃冲顶往回走了。三个多小时之后到了冰川,这时候就要把冰斧拿出来,同时和向导rope in. 到此时为止一切都很正常,什么妖蛾子也没有。然后呢?画风突变的时刻就来了。
出发的时候还是在璀璨的星空下面,不知何时星星不见了,天空也不见了,头灯的光亮从细细密密的冰晶上反射回来,能见度降到了五六尺,大致可以看到绳子另一段的向导。墨西哥纬度不高,所以绝对的温度不至于太低,但同时也造成了山上不是积雪而是坚冰的路况,这样登山的时候每一步都要狠狠的把crampon踢下去才能够抓牢地面,而不至于打滑。就这样短短的几十步下来就开始气喘吁吁,和开始的两三个小时相比,疲劳感增加了一倍都不止。
从到达冰川到登顶的这一段,真的是举步维艰。海拔已经到了17,000尺以上,陡峭的山坡加上滑不溜秋的坚冰,我们一直用French step左右切换向上缓缓而行。这时的风速也不知不觉加大了,顶风的时候冰渣吹到脸上生疼生疼的。那时候的人生就是默默的数着步子,希望再过十几二十步可以换一个方向,深吸一两口气。以往的登山累会累,但是在黎明的时候看到日出,体验到“连峰去天不盈尺 ”的壮观,都宛如打了强心针一样的可以让人激发出身体的潜力。可是在这种whiteout condition下,感觉像一个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没有办法吸天地之精华来转换为内力了。当然了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登顶肯定不是一个选项,就算没有充足的内力,迈出去一步也会离顶峰更近一步。
天色慢慢地亮了,人感觉在一个乒乓球里面,往任何一个方向看出去都是白的。衣服和装备上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壳,人觉得很麻木。当向导喊了一声还差50米登顶的时候,不像以往登顶前那样有兴奋感,大概是因为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所以也没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一般登顶之后总会照照相,可是我放手机的那个口袋连拉链都冻住了,加上风大气温低,而且每个人因为身上都结了冰,没有办法把羽绒服穿在硬壳冲锋衣的外面保暖(登山休息的时候会加一件羽绒服以避免失温),我们在顶上大概2分钟不到就往回走了。这时候都有点饥寒交迫,可是除非尽早下到冰川之下,山脊上风大气温低,都没有地方可以容我们停下来从背包里拿出东西来吃喝一下。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多小时下到了冰川下面一个略微可以避风的的地方停下来。把背包脱下来的时候,结了冰的背包在手里都是沉甸甸的,要用冰斧把冰敲下去之后才能拿出里面的东西。休整一下就一鼓作气的一直往大本营走,直到回到餐厅里吃了些东西整个人才缓了过来。
说真心的这次登顶什么都没看到觉得很冤, 但是晚上从山上下来回到Puebla 之后就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心里开始在憧憬下一座山了。就像每次比赛一瘸一拐过了终点之后,又是心痒难熬的准备报名下一场了。We have issu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