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中国望尘莫及。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NP)来看,美国的经济实力确实是世界第一。然而,美国的富有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举债来维持的。
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国财政出现大量的赤字。2004年的联邦收入是19,220亿,支岀是22,290亿,赤字达到3,070亿美元。但在巨大赤字阴影笼罩下的美国人,并没有感觉到日常生活有明显的变化,其原因之一是外国人购买的美国债券抵消了很大一部分美国的预算赤字。
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报告,至2006年12月31日止,美国的国债总数达到21,030亿美元。2008年9月30日,美国国债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若计入Medicare(长者和残疾人医疗福利)、Medicaid(贫穷人士医疗福利)、Social Security (社会保障)等福利项目,其负债达59.1万亿美元。在2007年,美国国债占其GDP36.9%,总债务占GDP65.5%。2011年8月5日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2010年6月,美国国债突破13万亿,除以美国人口即人均42,000美元。以我一个四口之家,我们已经“被负债”近17万美元之巨款。
美国的国债约有25%由外国政府持有,差不多两倍于1988年的比例(13%)。美国财政部的统计显示,2006年末,在“公众持有”的国债中,44%由外国投资者持有,而当中的66%是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尤其是日本银行和中国银行。 外国持有美国国债中,40%来自日本和中国,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
下表是2010年12月美国最大的十个债主(数据来自维基百科):
国家、地域 10亿美元 百分比
中国 1,160.1 26.10%
日本 882.3 19.90%
英国 272.1 6.10%
石油输出国组织 211.9 4.80%
巴西 186.1 4.20%
加勒比银行中心 168.6 3.80%
台湾 155.1 3.50%
俄罗斯 151.0 3.40%
香港 134.2 3.00%
瑞士 107.0 2.40%
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美国的国债中有32.6%是欠中国人的。
除了国债之外,2011年美国消费者的信用卡债务高达25,000亿美元。根据美国银行协会的估计,将近60%的持卡人有未付清的信用卡债务,平均每户负债高达15,956美元。对发放信用卡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来说,这些在最低还款额线上挣扎的家庭比按月付清的消费者更有价值。
朱子家训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勤俭节约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9年为GDP的53.6%。
据2006年统计,中国储蓄率高达46%,居民储蓄突破14万亿。若按中国有14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储蓄1万元。2006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100美元,在世界上排名109,按2006年大约1比8的汇率,约为8,800元人民币。即中国人的储蓄额超过年人均收入,即使一年没有收入,也还能够生存。2009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53.6%,远远高过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的平均储蓄率18.5%,而美国的储蓄率最低,才9.8%。
有的人也许会说,因为美国的社会福利好,人们无须为生老病死担心,所以才敢负债。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我认为美国人寅吃卯粮的主要的原因是追求物质享受,以及缺乏经济上的责任心。用上海话来形容,这种人是“脱底棺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表是美国2002至2006年申请破产的统计:
(数据来源http://www.uscourts.gov/News/NewsView/11-11-07/Bankruptcy_Filings_Down_in_Fiscal_Year_2011.aspx)
年份 企业 个人 总数
2011 49,895 1,417,326 1,467,221
2010 58,322 1,538,033 1,596,355
2009 58,721 1,344,095 1,402,816
2008 38,651 1,004,342 1,042,993
2007 25,925 775,344 801,269
据我所知,中国目前只有企业破产法,还没有个人破产法。
1985年我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国际商学硕士学位,开始工作。同事中有一位我在哥大的同班同学,有一次我们一起出差,她说她得等出纳来了借到钱才能走。对我来说,出差用信用卡,回来再报销不就行了吗?她说她所有的信用卡都刷爆了,我不解。我们同时参加工作的,我有太太,除了生活之外,还要为太太交学费,往家寄钱,还有积蓄,而她单身一人,怎么会没有钱呢?她告诉我,毕业后她买了28套Derss,1985年流行黑色的,有些衣服还没穿过一次,第二年过时就不能穿了。我语塞。
我太太在医院工作,她的同事中,有些刚毕业的单身护士。美国护士的工资并不菲,纽约医院的起薪达6、7万美元。美国实行双周薪制,到发薪水那天,那些没有家庭负担的护士中居然有人连吃午饭的钱都没有,得等到发薪后立即拿着支票去兑现才能吃晚饭。我们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工资都是直接转入银行账户,从来没有兑现过一张支票,实在无法体会那种捉襟见肘的滋味。
我的朋友与一位意大利裔的美国人结婚,那位洋人的姑母去世,留给他三十多万美元的遗产,他买了昂贵的新车、电脑、音响设备、一年之内居然将所有的钱挥霍一空。我的朋友算是有心计的,与丈夫经济独立,离婚后,婚前的财产得以幸免。在我认识的与洋人通婚的中国女士中,据称是受丈夫拖累而破产的并不罕见。一旦破产,所有的债务一笔勾销。那些债务由谁来承担呢?都转嫁给了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于是我们的存款利息低了,贷款利息高了。他们倒是活得潇洒了,大家给他们擦屁股。
中国人大多是有一块钱花几角,而多数美国人则是有一块钱花两三块,钱还没有赚到手,就已经花掉了。还没工作就已经欠了一屁股学生贷款,毕业后先贷款买车,手头有了一点钱就贷款买房。在美国买房首付较低,通常是10%,贷款期限通常是30年。即使有了不动产,心里也还是惦记着如何花掉房子的首付款。若某个地区的房价上涨了,许多房主就会到银行申请重新贷款,先将纸面上的增值变现花掉。房价稍有下跌,贷款就会超过房子的净值,形成负资产。一旦不能按期偿还房贷,银行拍卖房产,往往不足收回贷款,美国现在的信贷危机,主要就是房屋二次贷款造成的。
美国人很懂得享受生活,下班、周末得上酒吧、上馆子。结婚后有了孩子,两口子还得常有自己单独的时间去看电影、看百老汇的歌舞剧、看芭蕾、听歌剧,据说这样就能使婚姻更稳定。每出去一次,得将孩子托给人家照看(几十美元),先共进烛光晚餐(几十美元),然后看电影(二十美元)或秀(一、二百美元),饭后喝咖啡、吃甜点(二十美元),总共至少一百,多则三百美元。隔三差五的夫妻俩周末还得丢下孩子出去散心,据说可以培养感情。度假时,没有钱就先刷卡,夏天海滩戏水,冬天滑雪,什么都不拉下。俗话说,“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他们照样活得无忧无虑,挺滋润的。
平时过日子,美国人也是享乐至上。上班进办公室,手上一杯一杯橙汁、一杯咖啡外加一个面包圈(路边摊子上得好几美元),同样的东西,在家只要块把钱就够了。中午总是一句话:“Let’s do lunch.”(十美元左右)。光是早、中两顿饭,一年至少几千美元。我当学生时中午总是带一个自己做的三明治。毕业后上班了,中午多数是带头天晚上的剩饭,在微波炉里热一下吃。即使后来当了上市公司的CEO,也还是常带饭跟一群中国来的工程师一起吃。
除了白领之外,中国人在美国主要从事两种职业,餐馆和洗衣房。在美国几乎每家都有洗衣机,我们向来都是自己洗衣服、熨衣服。可是许多美国人把衣服、被单、浴巾送出去洗。上班顺路丢在洗衣房,洗好、烘干、迭得整整齐齐的,下班带回家。洗衣论重量计价,每周至少二十美元,上班穿的衬衣更是得送出去浆洗熨烫,每周又是十元,光洗衣总计每年一千五百美元。当然还得感谢美国人为我们的同胞创造就业机会,我家附近的一位广东老华侨Danny以洗衣为生,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其中还有一个上常春藤名校,一代人就彻底翻身了。
跟多数美国人在一起生活的感觉是,即使我的工资是他的三倍,可是从出手阔绰的程度来看,好像他的工资是我的三倍,所以才会破产。当然出手大方只是自奉不薄。美国人出去吃饭,总是AA制,从未见到他们争着付帐的。而我的儿女从小就知道跟客人争着:“Let Daddy pay”,若是客人付了钱,孩子便跟我急。而我们自己平时则非常节省,但是帮助亲友,如出国留学和希望工程,动辄就是上万马克、美元、欧元。
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主要靠的是廉价的劳力。只要我们炎黄子孙发挥勤劳、节俭的美德,量入敷出,慢慢积累财富,我相信定能在本世纪中赶上寅吃卯粮的美国。
胡果威:寅吃卯粮的美国人
所有跟帖:
•
中国人是不是可以凭勤劳节俭赶超美国?by Holistic
-33772211-
♂
(3458 bytes)
()
04/07/2012 postreply
12: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