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 “深度实值(deep ITM)看涨期权 ≈ 无 ‘震荡损耗’ 的 2× 做多 ETF” 这句话拆开来看
维度 | 深度 ITM 看涨期权 | 2× 做多 ETF(例如 SSO、QLD、UPRO 等) |
---|---|---|
杠杆来源 | 用较小的权利金控制同样的名义金额。有效杠杆≈Δ×标的价格期权价格\dfrac{Δ\times标的价格}{期权价格}(Δ≈0.9–1)。 | 基金管理人每日使用掉期/期货把账户杠杆调到约 2× 净值。 |
跟踪方式 | Δ≈1 → 单日涨跌几乎跟标的同步;Gamma 很小,路径依赖弱。 | 每日收盘前强制再平衡到 2×。路径依赖强,日复利 → 波动区间越大,长期回报越容易被侵蚀(“波动损耗”)。 |
成本结构 | - 权利金里已包含无风险利率 − 预期股息。- 剩余时间越短 Theta 越明显;T>9 个月的 LEAPS Theta 很小但不为零。 | - 管理费(0.9–1.0%/年不等)。- 掉期/融资利息隐含在回报里。- 每日再平衡导致“震荡损耗”。 |
到期/滚动 | 有固定到期日;需提前平仓或滚动,否则到期后失效或被自动行权。 | 开放式基金,无到期;可长期持有。 |
分红 | 期权持有者不拿分红;但期权价格会因未来分红预期而便宜些。 | ETF 净值会收到分红并自动再投资(或定期派息)。 |
税务 (美国) | 行权或平仓时才结算盈亏;长期 LEAPS 若持满 >1 年后行权,可把标的的持有期“接力”过去(细节要和税务顾问确认)。 | 买卖 ETF 时按普通股票计税。 |
流动性 | 深度 ITM 部分合约成交量小,买卖差价可能扩大。 | 大型杠杆 ETF 流动性通常更好,差价窄。 |
为什么**“看起来”**像一只无震荡损耗的 2× ETF?
-
Delta 接近 1
深度 ITM(例如标的 100 美元、行权价 50 美元)的看涨期权,其 Δ≈0.95–1。-
若你花 25 美元买到该期权,相当于用 25 美元撬动 ≈100 美元的标的,
-
有效杠杆 ≈ 0.95×10025≈3.8× \dfrac{0.95\times100}{25} ≈ 3.8×。
-
想把杠杆降到 ≈2×,你可以只用投资组合的一半资金去买期权(另一半留现金或投货基)。
-
-
每日不用再平衡
由于 Δ 高且 γ 低,头寸随价格滑动时不必天天调仓;不产生「日复利路径损耗」。
但它并不是“完全免费”的杠杆
隐性成本/风险 | 说明 |
---|---|
Theta(时间价值衰减) | 对月内、季内到期的深度 ITM,Theta 仍然每天下滑;LEAPS(到期一年以上)Theta 较小,但遇到利率上行、隐含波动率下降,合约价值仍可能缩水。 |
再融资/滚动成本 | 到期前需平仓或展期。若标的涨幅巨大,下一张合约的权利金也会水涨船高;若标的横盘,Theta 成本便显得突出。 |
早期行权 & 流动性 | 美式期权分红前或剩余时间极短时可能出现最佳行权时机;若流动性差,强行行权或平仓会扩大交易成本。 |
波动突然放大 | 虽然 γ 小,但若隐含波动率暴涨(如突发黑天鹅),期权价内在值之外的时间值也会被抬高 → 正面、负面都可能。 |
无分红收益 | 长期持有期权错过现金分红,虽然理论上分红已在定价中扣掉,但实际现金流不同。 |
小结 & 实战建议
-
目标明确
-
若你只想捕捉未来 6–18 个月的大方向上涨,又想降低资金占用、避免杠杆 ETF 的震荡损耗,深度 ITM LEAPS 确实是可行工具。
-
真正要做到“≈2×”时记得控制头寸规模:不要把整笔资金都押在期权上,不然实际杠杆会远高于 2×。
-
-
期限选择
-
≥12 个月的 LEAPS,剩余时间越长 Theta 越低。
-
选行权价时,可用“内在值=标的价×0.7 左右”做参考,让 Δ 维持在 0.9 以上。
-
-
滚动纪律
-
距离到期 ≤90 天前,就要考虑平仓或滚动到下一年;否则 Gamma 会变高、Theta 加速。
-
-
分散流动性风险
-
只做流动性好的标的(SPY、QQQ、AAPL 等),并用限价单减少滑点。
-
-
与 2× ETF 混合
-
若想更简单省心,可考虑把 2× ETF + 一部分深度 ITM LEAPS 结合,利用不同成本结构互相抵消部分缺点。
-
一句话结论:深度 ITM 看涨期权能提供与 2× 杠杆 ETF 类似甚至更高的杠杆,但用 “时间价值衰减 + 到期滚动” 换掉了 “每日再平衡导致的震荡损耗”。两者没有绝对谁更好,关键在于你的持有期限、对波动的容忍度、交易频率和对流动性/税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