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来打算多写几句的,因为时间太晚就偷了个工。看来该做的功课是一定要做滴。
1/ 这番解释让我大致明白了石兄的逻辑。其实很简单,如小谢兄曾经说过的,以文革思维反文革,以反自由争取自由。说实话,石兄的原文的确自我太多(这句有论断之嫌,所以我会在下文中作些解释),遮掩了清晰的逻辑。我相信即使是支持石兄的网友也没有多少人明白你在讨论逻辑不通的问题,他们为你的观点雀跃。我想弱弱地问一句,对于支持者的不究逻辑石兄心中的感受是否柔软而宽容?:)当然也许石兄正为无人能懂而千古寂寞着,那么是否也应该感谢一下我这个追根究底观点对立的伪知音,让石兄有一个澄清逻辑的大好机会?:)
2/ 我对方方日记了解得很少。我不读网红。一个人若成了网红就不得不顾及大众的眼光,如果恰好又身处管控之地,更要顾及政府的眼光。所以我认为国内的网红通常以打擦边球的方式寻找生存空间。心思费得太多,估计心早就疲惫得不想说话了。
我只在一位论坛写手的文章里读到过几则日记摘录。此外大约读过两篇评论的文章。这两篇文章恰好都是反方方。总的来说,我对正反双方都没有什么印象。所以我觉得我比石兄更像一个旁观者。不过当我认真去想的时候,我又十分困惑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旁观者”?譬如两个人打架,旁边的观众是不是都是旁观者?拉偏架的心里默默站在某一方的算不算旁观者?(因为钻进这个牛角尖,我现在开始反感“理性”这个词)如果我能算一个旁观者,那么当我旁观石兄这个旁观者的时候,分分明明地看到了分分明明的立场。
我有一位武汉朋友从一月下旬起一直在群里报道她家里传来的情况。如果不是她,我们不会从一开始就对新冠保持高度的警惕。当然我还会在网上对比各种消息,但对我来说她的消息相对来说最直接可信。我不知道石兄在这样的时候会试图从什么渠道获取信息?我的意思是,方方日记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哪怕是二手三手,但毕竟给人一些可以去判断的细节。而且我读到的那篇很激烈的评论文章恰恰说她是“小骂大帮忙”,觉得她骂ZG还不够狠。对这样一位作者的支持者,我真的没有看出来整体上和法西斯的关联性。(我想石兄在解释中提到的“方方”不是指方方本人而是她的支持者吧?)而“写写幻觉”,“卑鄙的灵魂”等等是不是倾向明显?
3/ 回到我们都关心的“逻辑”上来。石兄可以说自己至少没有违反逻辑,没有以打压别人自由来要求自己的自由,因为“俺没有提任何自由的标准”。那么我就想一路小跑追着石兄问一句:石兄心里到底有没有关于自由的标准呢?或者石兄想表达的是,因为没有“提”,所以就可以有“成为法西斯式的自由”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逻辑上真的通顺了耶。。。:)
4/ 其实本来说心里话,我在上个留言中提到“无我”的原因是出于“感激”。这种感激我已经对石兄表达过多次,足见真诚:是石兄给我讲清了“小我”。看起来石兄对“圣经”有所了解。自从十几年以前读到保罗关于“爱的箴言”,我就一直困惑着。我完全不懂为什么这样的牺牲都不能算作爱。这个问题直到我真正看见了“小我”才算彻底整明白。自此以后,我所有的困扰都能从这里找到答案(虽然还有很多很多没有得到解决)。偶尔我也琢磨,石兄说不定就是教科书型的,只负责把别人讲懂。:)当我提到“无我”的时候,其实是一种回馈。当我在练习“宽容”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就像上了套一样,除非能做到底(无我),否则就白做。。。(这种宽容很容易被误解和滥用,不多说了)
5/ 记得那一次我说看到了石兄的EGO,回想起来很好笑。这一次石兄又让我看到了EGO。:)和当时的我不同的是,我觉得“本来如是”(乱用一下术语:))。我想我们在这世上不过都是“角色扮演”,无论扮什么都不影响那个真实身份。只不过若能时常想想只是角色而已,就不会入戏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