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仁义之师与朝鲜战争
说仁义之师是对的,但说毛公是仁义之师牵强些,但也不可完全否定。我发的那篇关于三国的文章下篇最后讨论了毛公和曹公的比较。我觉得毛比曹要相对成功一些,但其政治脉络比较相似。最大的区别是毛的时代没有刘备,更没有诸葛亮。另外一点我与老为比较相近的看法是老毛在治军方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价值很大。老毛治国治军并非从仁义出发,而是从政治效果出发。从这个角度说毛与曹的思路是政治层面的,不是宗教与哲学层面的,而政治层面是百年内的视野,而宗教哲学层面是千年内的视野。诸葛亮北伐实在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与孔子周游列国相似。
与此相对应的是孙子兵法的九变篇中的一段论述。“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这一原则实际是否定战争所谓的仁义之师。从战争本身角度看,即短期看,仁义之师是错误的;从政治角度看,即中期看,仁义之师可用同时也必须避免其弊端;从宗教哲学角度看,即长期看,仁义之师应该坚持。这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拿捏得比较困难。
至于朝鲜战争中哪方是仁义之师不好一概而论。与一位韩国哥们共事十年,经常讨论这个问题。他们说当年金日成的军队很无状,也很共产主义教条,见到南韩就定义成帝国主义走狗,几乎与屠城无异。当中国军队打败联军那段时间,中朝进入汉城,百姓躲在家里偷看他们列队经过。中国军人纪律严明,而且预计百姓会夹道欢迎,然而看到的是百姓如躲避魔鬼一样躲避中朝军队。那韩国哥们说,韩国百姓躲在门内看到中国军官训斥朝鲜军官,问他们上次入汉城时到底干了什么,让百姓如此恐惧。这种拉锯战过程对韩国百姓的残害是极其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