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活着,〈秋菊打官司〉也是我看了许多遍的电影,我也觉得这部电影不错。
秋菊挺着个大肚子,三番五次地上访,一级比一级高,最后总算找到了说法,可当她看到村长被逮走时,她又异常懊悔。
人活一口气,秋菊的男人和村长争气,结果矛盾越争越大,发展到村长打人;秋菊是个新过门的媳妇,为了争这口气,不顾自己身怀六甲、也不顾及钱财上的损失、更不顾自己丈夫的埋怨,非要争到这口气为止。电影中刻画的秋菊的这种轴劲,连当事人,她的丈夫和村长都觉得过分。
这部电影通过这个故事倒底在说什么?是在讲个例子,举例说明最底层的小老百姓如何争得自己的权益,是地方普法教育片?还是在讲当时的中国有多么的黑暗、官官相护,以至于这款游戏必须让秋菊最后打到大BOSS才通关?我觉得都不是。
这部电影刻画了村长的小村霸形象,有那么一点欺压乡里的霸气,而秋菊从人情事故来衡量,觉得自己家是受了窝囊气,对判决不服气,是秋菊个人的轴气对抗村长的霸气,当然最后秋菊获得了胜利,正义战胜了邪恶,弱小战胜了强大,整个电影高奏凯歌,整个故事有个完美的小老百姓喜欢的结局,大家皆大欢喜,是部好电影。
农村故事里面,厉害媳妇是一个常见的主题。旧中国的男人,尤其是最底层的穷苦百姓家的男性都被管教得非常懦弱,常常是埋头苦干、孝敬老人、表达笨拙的形象。最常见的描述是:“这孩子可老实了,话都不会说。”所以老实男人厉害老婆的故事常常是农村故事的一个主题。
农村故事的另一种常见的主题是村民焦急地等在村口,直到村党支部书记和区党委书记回来了,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农村里还有一种故事主题是风流寡妇的故事,其本质是寡妇容易被性骚扰。
这几种故事形态同中国农村的自然屯紧密相关,在农村呆久了,还发现就是这么回事。
张艺谋没有把秋菊描写成个一屁股坐大街上、撒泼打滚、指桑骂槐两个时辰的那种泼妇,而是写成一个外柔内刚的灰蒙珍珠的漂亮女子,这几乎就是在瞎编故事了。我不是在说这种女子不存在,我是觉得张艺谋喜欢用漂亮女人讲故事,这多少是在捡便宜的事做。他要是讲了个丑八怪的泼妇的故事,那还真算是个本事。张艺谋没有写秋菊的泼,但是写她的韧。这等于是预先凭空赋予秋菊一个立于不败的功夫了。
然后请看,在秋菊上访一路上的各级官员,包括村长,都是非常淳朴的人,他们以各种形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非常和谐和正义的环境。他们秉公办事、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拿个小蚂蚁当大象,只要你不服判决,我就帮你打官司,哪怕动用社会资源,也不计成本,最后是省级公安部门陪秋菊打官司。这等于是给中共涂脂抹粉,大唱颂歌。有这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官司咱老百姓不敢打?咱老百姓有的是时间和辣子。
从历史上看,中国各个朝代,都有上访和打官司的故事。有的为了打官司,卖房子卖地,最后输个精光。今天的中国,上访的故事汗牛充栋。请问各位,当你们有冤屈的时候,你们有秋菊那么好的命吗?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为秋菊这部电影叫好,反正我有一肚子冤屈,想杀人,但没办法只好忍着,不知道要等到什么天日。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之前,各个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还没有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秋菊这部电影中的官员和社会风气,就是*****时代民风的延续。
张艺谋感慨没有好剧本,其实他是瞪眼睛说瞎话,他完全可以拍个〈秋菊打官司〉续集。大家可以给他提供好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