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南:“《红楼梦》的格局在一个小市镇,书中各人物有善恶之鉴。
《金瓶梅》几乎概括了整个社会,书中人物几没有一个是好人,对那个时代的本质的深刻的认识,《金》在《红》之上。一家之言。”
你概括的很好,我也有同感。从这个角度讲,你说的也有道理。
读了金,你觉得是闹剧,都死绝也不同情。而读了红,你觉得是悲剧,会叹息。为什么?
我的理解是,金对人性的复杂性挖的不深,脸谱化了点。你会觉得,如果是你,你可以不选择这样的生活。所以你不会同情他们。换句话,书中批判烂人甚于批判烂社会。因为你有选择其他活法的可能。而红则让人觉得,你如在那个社会里就没选择。如不同流合污,你会死得很难看。红中的人物也没有脸谱化的善恶之人(就连呆霸王都有其善的一面:)。因而,红的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就大于对个体的修养的谴责。
记得这里的大才女安静写过一个系列,讨论红楼四大婢女的性格和命运,分析得很细腻,认为是她们自身的性格缺陷注定其命运。这也不错。但一个好的社会就不能让一些人仅仅是性格缺陷就死得那末难看, 而所谓性格“成熟”者就可为所欲为。
忙里偷闲,乱说两句。挖个坑,请汉南和有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