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科学家的真、善、美——纪念詹姆斯·沃森

本帖于 2025-11-08 08:19:14 时间, 由普通用户 FrankTruce1 编辑

本站原创论坛网友挖矿纪念沃森老爷子的文字时,我还愣了一下,不知道为啥这位我时常念叨的教科书上的人物为何突然成为话题。搜索之下,才发现原来老爷子新近过世了,消息刚刚传遍了媒体界。

如果说杨振宁作为华人科学家的翘楚又因晚年的个人婚姻而出圈、让我对自己过去二十年对杨的认知的改变而感慨的话,沃森作为我们分子遗传学领域内的开创者与奠基者,其最后给我留下的印象反而是因为诸多争议性的言论而翻车,真是让人唏嘘。这样一位我经常和学生提起的教科书上的人物的离世,让我回想起他的争议性言论,不由得思考:科学与科学家,到底能做什么,又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从科学贡献来看,沃森无疑是二十世纪生命科学中不可绕过的人物。二战后的英国剑桥,二十多岁的沃森与同样年轻的克里克,在女科学家罗斯琳·富兰克林的实验数据基础上,合作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为分子遗传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积极参与并推广了遗传中心法则,揭示了分子水平的遗传信息流动规律。后来,他执掌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四十年,将其发展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圣地,并推动人类基因组计划,使人类第一次得以全面认识自身的遗传密码。这些贡献都是实实在在的科学成就,是人类求真精神的典范。

沃森所成长的时代,科学界存在广泛的种族主义倾向。优生学曾被部分学者推崇,甚至被纳粹德国作为暴行的“科学”依据。那时的科学强调理性与逻辑,但在对人类尊严和伦理的关怀上存在明显缺失。科学伦理尚未普及,科学家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修养与自我约束。

沃森本人对科学充满热情。在《双螺旋》中,他回忆自己和克里克“日夜想着分子模型,不再关心周围人的感受”。这种专注无疑是科学求真的优良品质,但当个人过于固执自信、坚信自己对真理的判断,而缺乏谦逊时,这种“真实”可能偏离科学精神的本意。

沃森与克里克的对比,也让我们看到科学家性格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克里克晚年转向意识研究与哲学思考,探讨“生命是什么”“意识是否可还原”,体现出理性与哲思的结合。沃森则更多依赖直觉和信念,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职业生涯后期对女性科学家的贡献及非洲人的智力差异发表了有争议的观点,这些没有得到充分科学依据的断言在西方舆论界给他带来了广泛的争议,让人们对他的观感带来巨大变化。

在沃森晚年的纪录片中,他说道:“我愿意被视为一个说真话的科学家,即使那真话不受欢迎。”他在科学界没有达成共识的议题上坚持他认为的真实,这固然可以看成是科学家的诚实,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是作为卓越科学家的一种傲慢与错觉,如同爱因斯坦曾经断言过的“上帝不掷骰子”,最终被科学研究本身而推翻。

在公众认知中,科学无国界,科学家们作为群体因其追求人类共同受益的真理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但是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不是生活在空气中,而是受自身群体的立场与信念而在科学研究带有深刻的个人与族群色彩。在涉及人类本身的研究时,科学问题的复杂性与科学家们的局限性让这一领域的求真变得比纯粹的自然科学难度大了许多。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本身也包含求善在内,而对于什么是对人类的善就因不同人类文明发展路径以及科学家自身的出发点而带有一定的争议性。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一方面,科学家们需要在人类的未知世界努力探索,拓宽人类的认识边界,让人类更接近真理;另一方面,科学家们也需要对人类与自然本身持有敬畏心,对自身的研究如何带来更幸福的人类社会,更和谐的人与自然的长久关系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我们既需要有探索真理的勇气,也需要有对人类与生命的敬意。毕竟人类社会不仅是物理学规律的结果,也是生物学规律的结果,但更是人类社会自身规律的结果。

科学的美,在沃森与克里克发现的双螺旋中得以体现。分子的对称与互补、信息的流动规律,都呈现出自然界的秩序之美。然而,科学的美不仅在于真理的呈现,也在于善意的实践,我认为只有真是不够的,只有善也是不够的。只有既真又善,至真至善,才是至美的。

在DNA双螺旋的历史中,富兰克林、克里克与沃森各自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富兰克林1951年拍摄出DNA的电子衍射照片,克里克的理性与沃森的直觉合作,提出DNA双螺旋模型。富兰克林,1958年因癌症去世,享年37岁。克里克,2004年因癌症去世,享年88岁。沃森,2025年去世,享年97岁。

回顾沃森的一生,我们既敬佩他的天才和贡献,也不得不反思他在伦理与人文关怀上的局限。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的落幕,不仅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提醒我们,科学的探索必须始终伴随对人类善意的守护。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我很想能说一句聪明的话,然而说不出来。只能多嘴指出一句,“反而是因为在(去掉’在’?)诸多争议性的言论而翻车”。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16:41

哎,写得快了就没多读两遍啊:)谢谢小乐.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22:12

真凡写得太牛了,双螺旋结构是宇宙中一种神秘现象,是上帝编辑的因果循环!是科学和灵性结点!哈哈,我瞎说一下,LOL -紫若蓝- 给 紫若蓝 发送悄悄话 紫若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48:23

阴和阳,男和女,正和负,大自然就这么奇妙:)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23:26

詹姆斯·沃森(和他的合作者)对人类的贡献肯定是巨大的。他那些政治不正确的言论,确实让人反感,可他认为是无人敢说的“真理”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20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7:58:47

科学家对自己认定的信念有时候比较固执,大概就是较真吧。就他的言论来说,因为与公众期待的不符,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111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36:50

坚决同意:科学的探索必须始终伴随对人类善意的守护。不然,大家很快一起玩完。 -河之号- 给 河之号 发送悄悄话 河之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8:56:50

是啊,对整个人类善意的守护,这是最重要的事。 -小乐即安- 给 小乐即安 发送悄悄话 小乐即安 的博客首页 (8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0:38:33

大体上是这样的,ai也好,生物技术也好,核能也好,都需要谨慎前行,这样才不至于在伦理学没准备好时搞出一堆基因工程人类来。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1:08:25

“至真至善,才是至美的”,要求好高。不懂科学,但好多结构和现象真的非常美。 -可能成功的P- 给 可能成功的P 发送悄悄话 可能成功的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09:38:20

嘿,可可提醒得对,该更柔和些的:)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0:14:31

写得好!这些牛人在探索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回报,即使不拿奖。他们是幸福的。 -FionaRawson- 给 FionaRawson 发送悄悄话 FionaRawso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1:30:01

深刻的智力活动中获得的愉悦可以是巨大的:)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4:11

双螺旋戏 -林海平兔- 给 林海平兔 发送悄悄话 林海平兔 的博客首页 (138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08:01

嗯,在评论黑人智商以及对女科学家评头品足上他是一直不改他的观点啊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5:20

借贴科普一下:Watsaon和Crick从Rosalind Franklin 和 Maurice Wilkins 的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27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24:59

在沃森与克里克如何利用富兰克林的实验数据上,科学史上有些争论,沃森本人对富兰克林的贡献是认可得不够的。富兰克林要是没有早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5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47:40

NN年前,有位NBA明星被关进局子里了,(忘了是酒驾,吸大麻,打架还是赌博)舆论一片哗然,说他不为小孩子树立英雄形像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125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44:43

NBA明星的英雄形象是NBA俱乐部为了商业利益搞的,大众不过是被洗脑的受害者。NBA明星为了自己的商业利益,要配合雇主的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146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2:58:25

请展开说说。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07:20

这有什么可展开的?你不关注体育比赛吗?如果关注难道从不注意对体育明星的宣传吗?体育的商业操作里制造明星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165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11:50

唉,劳驾你回去再把我的帖子读一下,想想再说。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18:14

体育明星没权自己决定做不做英雄,因为他们的雇主要打造他们做英雄,以多吸引观众多赚钱。wholesome的形象是做体育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20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31:36

一句话,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和工作机会和其公众形象直接联系。科学家的价值与工作完全没有公众形象这个因素。 -浅路明- 给 浅路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35:17

科学家与公司在经费来源上不太一样,不过要回应公众质疑这件事情上有类似的地方。相对来说,公众人物受到更多舆论挑剔是难免的,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36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3:54:30

你看我理解你的贴没有:因为“大众的伦理要求政治正确发生了变化” Watson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观点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99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32:13

他当然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在与公众互动时该更小心些。我个人不喜欢他的观点,但是觉得他该是一直没有变,从过去80年代到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72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4:36

公众人物需谨言慎行,不能只愿意享受影响力带来的好处,而不正视其他、所谓食得咸鱼抵得渴。 -Anthropologi- 给 Anthropologi 发送悄悄话 Anthropologi 的博客首页 (104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05:01

就是这个意思。具有负面影响的言论没有充分数据支持时发表就得面临争议后果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30:18

用政治正确来束缚科学家的言论是反动的,错误的。 -不开窍- 给 不开窍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4:55:45

科学家提出科学假设或者在有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发表与公众看法不一致的科学发现,与科学家利用自己科学的权威发表未经研究数据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32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28:44

看糊涂了。既然Watson没有数据支持,那为什么要相信呢? -废话多多- 给 废话多多 发送悄悄话 废话多多 的博客首页 (106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3:19

科学研究即使再怎么认为公正,也是受社会与科学家个人立场驱动的,我认为这个该是和他的个人成长时代有关系。早期诺奖该是巩固了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307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47:23

再补充一句:科学伦理认为不能用来制造人类的对立与分裂,不能用来针对部分人群的作恶,这个科学伦理原则也是二战后逐步建立的。 -FrankTruce1- 给 FrankTruce1 发送悄悄话 FrankTruce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08/2025 postreply 15:58: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